书法的美丑雅俗怎样鉴赏?
书法美丑雅俗如何鉴赏?所谓美丑是相对而言,回顾八九十年代丑字概念还没有如此强烈地争鸣,那时的写字几乎不可能“创新”全部清一色传统面貌。翻开《书法》杂志及书法报,作品,文章皆宣传书法传统技法,展示的书法作品为循规循距。坐下来认真而端正研习根基,那时基础都非常牢固。重视楷书基础,基本上非常虔诚而神圣,不几年的光阴,全国上下渐渐有了歪斜不正之书体,理论根据是源自碑体之姿态,籍此而变法移花接木于行书。如此以来,大量的学书者不求唐楷,而求隶楷或碑体,而隶变开始端倪,魏晋逐渐失去主流,妍美己被拙美而替代,越拙为朴,越古为蕴,若此书法创作及习练皆走进先秦铭文甲骨,同时激进者则有更大举措,创体变体,随心所想,随心所驰。书法欣赏,由祟唐法魏晋变为秦汉及清代书之貌状,那么主流依然传统,而少部分人之变体,一分为二分析,无论学妍美派,抑或拙朴派,应遵寻法度,脱法脱俗是为书境之高,然基本功不稳固而一味走捷经,那么脱法,则有丑陋之貌,不符合欣赏习惯,少数人的敝帚自珍,孤芳自赏,之所功底浅而作品频于参展,甚至国展,说明上层协会默认且推波助澜,由此功浅书陋而大兴于世。实话争鸣争论,很多不明真象,有很大一部分功底好,而书写的的确朴拙无华,实为返璞归真,自然也。还有一部分人,基础牢固,传统文化深厚,却一反常态,停止修炼,走向自创自体,所书更有违背美学原理,及大众口味,热闹于抽象不可识读,意境韵致全无。不可言喻,不可理解。雅俗之别,相依存,相互转换,雅者温和秀清,俗者大众平常,皆无可厚非,都理应书法艺术的共存。无大众之俗常,哪有雅致彰显,因此雅俗共赏。是欣赏书法艺术的氛围沙龙组成。故丑书为孤陋寡体,美书为妍美朴拙,雅书为温润且书卷气,俗为大众朴素书貌。如此定义,也算自己的观点。由此如何雅俗美丑欣赏,而分析之。切磋,有错之言,可纠正。浅显也。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何赏析?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何欣赏?一副好的书法作品应是首先具备好的技法水平,具备一定的技法特点,同时在其他方面又有引申想象空间的作品,可以有多种角度。单从最核心的技法丰富程度而言,又包含很多方面,如笔法、结字、章法、墨法等等。如王羲之的手札笔法精到,酒花帖的章法独树一帜,怀素的大草篆籀笔法、黄庭坚的字轴摇摆呼应、董其昌的墨色变化等等,今人在书法的学习和传承中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李双阳老师在大草领域做的技法的融合等等。总之,优秀的作品总是建立在纯熟的技法之上,在某一种或几种技法上有突出的表现。如果在才情、意趣、题材、载体等多方面又有可以引申的想象空间,作品则更可玩味。
中国书法鉴赏的特点?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应能从整体上感染欣赏者,如果失去了整体美,局部的“美”也失去意义。并预示着这幅作品的失败。要把握整体,就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作品的整体布局、意味都会在一定空间距离外闪现出来。有些作品每个字的笔画、结体还不错,甚至还有一定的功力,而整体却相当凌乱,就像合唱队里的各声部演员,不管高、中、低音,都扯着喉咙唱高八度,即使每个人的声音都高亢、优美,但失去了旋律,也就失去了音色和谐的美。
书法鉴赏的内容和方法包括什么?
书法鉴赏内容,包括作者本身的信息,姓名,地域,年龄,爱好,风格等等。再就是书法本身,包括笔墨,章法,结构,意趣等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