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同幅式的名称和特点?
一、卷式作品:1.手卷。这种形式源於汉以前的竹、木简,阅览时展开,收藏卷起来。2. 横幅。横幅一般比手卷短一些。它既可以悬挂,也可以卷起来收藏,还可以装在镜框里。横幅适用于墙面高度不大的现代居室。 二、轴式作品、1.中堂。是指悬挂在厅堂正中的作品,左右常辅以楹联相配。中堂也可悬挂在客厅、书斋、居室较大墙面的正中,是竖式作品中最大的一种,常以四尺、六尺、八尺的整张宣纸进行创作。2.楹联。是以对联为内容的一种对称的书法幅式,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常悬挂在殿堂、庙宇、门楹等处。有的联句很长如昆明湖上的长联。3.条幅。尺寸大小不等,凡长与宽的比例等于和大于3:1的均可称为条幅。是常见的幅式。4.屏条。是由若干幅作品并列悬挂组成的。 三、其它幅式作品 1.斗方。是四边周长相等的书法作品。它既可以裱成轴式,也可以裱成卷式,还可以装在镜框里。 2.册页。是按书本的形式装裱成册的一种形式。 3.扇面。是指书写在扇上的作品,是种古老的形式,相传王羲之就为老妪书扇。也可以书写在按扇的形状裁制的纸上,可以托裱成轴式、卷式,也可以装在镜框里。
书法有几种书体,各是什么?
我国的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不但具有绘画的意象美,而且也具有意境美。做为一种文字既可以实用,汉字的书法又是一种艺术,也可供人们欣赏。汉字的书法艺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风格各异,变化万千,但从书体来说,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从甲骨文演变而来,通行于秦朝,形体匀圆而整齐。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来,通用于汉、魏。早期隶书,保留篆书特点较多,后在使用中经加工发展,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成为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两种字体。楷书:也叫正书、真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今。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刚劲有力。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又不像草书那样潦草,比较自由,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接近楷书的叫行楷,接近草书叫行草,书写简便易认,比较切合实用。相传行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草书:在行书的基础上为书写便利而产生的一种字体。据说始于汉初,历经各代,从章草进而发展成今草和狂草。
书法的四种形式是什么?
真(楷) 草 隶 篆四种书体即是中国书法的四种形式。
书法作品形式分类有哪些?有哪些依据?
一看到这个问题自己就有点蒙了,好奇的也点进来想看看网友们的回答。看了楼主的说明才知道原来是这么的意思,其实并不是像楼主说的分类那么的概述,其实书法并没有那么的复杂,书法无非分为五种字体,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而已,而他们之间的变化特征,待小编给你娓娓道来。。。。。书法的发展之始是以象形为依据,最简单的比如我们现在的日、月、木等字形还保留了象形的概念,在这个阶段人们为了占卜会把文字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后来到了夏商周时期,开始出现了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基本上笼统的来说这个时期之前的文字基本都叫做大篆,秦代统一六国之后,李斯就发明了小篆,小篆综合了各国文字的特点,对笔法、字形做了统一的整理,之后随着秦国的灭亡小篆也渐渐的被隶书所替代,加上汉代的大力推行,隶书在汉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隶书的发展过程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产生了草书,这个虽然看上去没有什么的联系,但也是经过长期的日常书写的过程中演变而来的。随即还演变出了章草和今草,章草保留了隶书的波磔、字字独立,今草就是我们所说的狂草。之后行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王羲之发展到极致,慢慢的一直到了唐代的时候楷书的最终的书写法则也被确定下来,就这样楷书、隶书、草书、行书、篆书五种字体彻底的形成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