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剧中的戏装场面也被网友们的莱文胡克放大镜完全识破了。 郑晓龙看了看说:“十年了。 请改变电视剧的祸害”。
甄嬛一家被驱逐的宁古塔,到底是什么鬼地方?
说起宁古塔,我觉得大家脑海里的话是悲惨和痛苦。
但是,上流君想提醒大家。 首先不要着急可怜的甄远路一家。 有可能吗? 你住的地方是宁古塔吗?
如果不上网的话,上流的你不会注意到的。 原来那么多人的祖宗被驱逐回宁古塔。
就像这个网友的金言,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出生在宁古塔。
别人的祖宗从积德行善的祖坟里冒出青烟,是个好人,被宁古塔的祖宗们放逐,直接为儿孙干到了人生的尽头。
说激励电影的剧本切合实际一点也不过分,之后的几十年再坏也不会弄错出生地点。
第一次知道这件事的东北朋友,我想比我们的外地人更震惊:
在这个东北生活了几十年,才发现自己一直住在流放地。 而且,祖先可能是犯人。
这是突然的福气,谁也受不了吧。
幸运的是,宁古塔现在在供暖。 甄远路一家不用再冻着了。
知道了宁古塔的现实地理位置,上流君又和大家一起计算,嬛一家到达宁古塔用了多久?
宁古塔距离首都1500公里左右,也是当时清朝的边境地区。 严寒暂且不谈,路途遥远是个大坎。
如果嬛嬛一家从北京去宁古塔自驾游,在保证绿色健康码的前提下,大约需要15个小时。
如果骑自行车去的话,至少要在路上跑122小时。 果然是不吃不喝不休息的情况。
以当时的走法,很远,连百度地图都猜不出要走多远。
根据《砚堂见闻杂录》的记录,当时被驱逐的犯人从首都出发,每天在50里的土地上行走。 恐怕需要走四个月左右。 无法想象中间的风餐露宿。
难怪在这么远的路上,听到嬛胖的橘要把自己的父母驱逐回宁古塔,心里又难过又发黑。
这堪比西天取经的路程,除了父母年老体弱之外,深情也被消耗得一干二净。
更何况,对于被驱逐的犯人来说,路途之远,只是宁古塔炼狱模式的入门水平。
在分析宁古塔的炼狱模式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胖橘的台词:甄远路及其家人被流放到宁古塔,不用再奴役斗篷。
这里出现的甲壳虫,与宁古塔的阶级构成有关。
宁古塔不是“塔”。 是当时清统治地区东北边疆的重要发源地,同时也是满人的发源地。
甚至在清代的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把XX送到宁古塔,永远不要关”的说法。
在宁古塔,按照层次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旗手,金字塔顶端的女真人,也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经常提到的“八旗子弟”。
被驱逐到宁古塔有多悲惨,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说。
每个囚犯在被掳期间都要背负几十公斤的枷锁,脚上也要戴上枷锁。 这种待遇不是一个人享受,而是被铐成一排。
男犯人最多被殴打辱骂,女犯的处境变得更加残酷。
女囚犯成为披头士的玩具,受到对方的虐待。
除了宁古塔本身的严寒,清代还没有暖气。
在这样严寒残忍的环境中很难生存下来,只能说宁古塔被称为人间炼狱一点也不过分。
了解了宁古塔的全貌后,有一种说法是,上流君觉得嬛发黑晚了。
在网上冲浪多次,你会发现有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家住在宁古塔”。
骂了一半教科书的蛮夷人之后,自己在蛮荒之地长大。
我以为自己和历史英雄是一个立场,结果发现自己祖宗的家乡都在他的刀下亡灵。
喊了半辈子的炎黄子孙,结果知道自己是蚩尤的子孙。 不管怎么说,整个蚌埠都住了下来。
而著名的兰陵王,现在必须改名为枣庄王。 应该说是怎么一下子变得朴素的。
例如,在金庸小说的经典桥段中,六大派包围着光明顶。
你猜怎么着? 结果光明顶离西域昆仑山很远。
哎呀呀,我们现在去新疆西藏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换乘换乘。 一点也不麻烦。 古代的战士就不用说了,武功再高,那也只能用脚去。
另外,在封神榜上被美色迷住的纮王,他的都朝歌现在在河南鹤壁淇县。
大脑补充了河南口音的周王,突然……感觉哪里不对劲。
当然,不能忘记《红楼梦》的大本营南京城。
没有一只鸭子能飞南京,也没有一个爱情故事能绕过金陵。
当时的爱恨也许在南京城上方消失了,但在南京和金陵的称谓之变中成为了绝唱。
尽管如此,这些影视剧寻找场所和现实的过程,就像是在剥掉历史各处的背心。
熟悉的地方和陌生的历史重合,仿佛时空的切换来了。
读了这个的朋友们,还可以翻开自己老家的历史小号。
也许,又是另一部《我家住在宁古塔》的翻版。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