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学什么书法最好,求推荐一本适合小学生硬笔书法的字帖?
我认为,小学生练习硬笔书法,主要目的是改善以往不良的书写习惯,练一手即好看又实用的字体,用于抄写作业。力求写得好、写得快,是广大小学生和家长们基本愿望。所以,建议选择实用书写性比较好的字帖,按照正规系统的训练套路练习。
注意,硬笔书法分实用类、艺术类。建议小学生学实用类的字体。明显的特征是: 没有顿笔、回锋,笔法动作简单,行笔流畅自然,书写速度快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如图:
训练方法与步骤如下,看实用类线路。如图:
据我所知,目前为止,市场上销售的硬笔字帖有千余种,其中,庞中华、田英章、司马彦、吴玉生,这几位字帖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其次是卢中南、邹慕白、李放鸣……
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名家编写的字帖,99%不适合小学生练习,千万不要选练,肯定会后悔的。如图: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有的硬笔字帖,有几大致命的缺点:
第一,字体功能性不伦不类,即没有实用性,又没有艺术性。
突出的特点是: 笔画当中带有刻意顿笔、回锋之类,这种字体近似于美术字的写法,与自然书写技法相悖逆,书写速度慢而不可调。其笔性手法过于个性,而且技法难度大,训练周期长,只能用于书法比赛,平时用不上。因此,无法满足小学生日常抄写作业所需。
这类字帖,字形外观挺好看的,可是,具有潜在的副作用和后遗症,练此帖容易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难以矫治。如图:
第二,页面版式设计不科学,不符合书写技法训练规程要求。
绝大多数字帖,除了作者及其字体风格不同之外,字帖页面全都是一个模样,简直就是一本手抄书。由于字行与章式编排不合理,客观上造成了训练过程中,只能描写,或只能照着写。这样是练不好字的。如图:
上面这样版式的字帖,无法施用正规系统的临摹方法,以至于无奈之下只好采取过于简单粗放型的作法,难以保证训练效果。
另外,字帖是孤立的,没有与之配套的指法、笔法、结字等前期基本功专项训练的笔法图谱,也没有字帖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说明书,特别是,没有实际应用示范讲解。可以想象,只凭一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字帖,怎么能练好字呢?显然,属于豆腐渣式的半截子工程,不合格品。其实,作者就是让人们看、买,根本没有考虑怎么用,也不关注使用效果如何。
第三,封面设计具有诱惑力,目的是让你信以为真当作消费品。
只需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为了诱导消费、刺激需求,许多字帖封面上印有“教育部指定写字课标准教材"、“人教版课标”、“小学生同步字帖”……贴上这些标签之后,让人们误以为是经过有关部门严格审核质检的名优产品,尽可放心大胆的使用,实质上是一种虚假广告,和传销分子卖假药、卖保健品性质是一样的!
算了,还是不聊这些了,说多了得罪人。
言归正题,说一下小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字帖好?应该从古代毛笔小楷字帖当中,选择一种比较工整的作范本。如:赵孟頫《太极图说》、文徵明《桃花源记》、成亲王《赤壁赋》等。如图:
特别提醒一下家长,尽量不要选择碑帖,例如欧阳询《九成宫》、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属于刀刻的碑文字体,让孩子练这样的字帖强人所难。理由是: 小学生学不了,练它白搭工夫。
选择毛笔小楷字帖,遇到的问题是,里面有很多繁体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先选择笔画少的练习,笔画太多的先放过去,或者不练它。
临摹字帖目的是学习用笔手法,掌握书写技巧,学会笔法动作,这是关键。假设这些字一个都不认识也没关系,认、读、写三项智力活动,练字帖是重点研究〈写〉的问题。
一个帖当中,至少有几百个字,如图拆解成基本笔画,也就60多个,况且,按程序先练笔画,后练字形。所以,只要是一步一步的练,即使笔画多的字,而且不认识,也不影响施展书写动作。
具体怎么练习? 虽然题主没有问,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啰嗦两句。1、执笔方法。必须采用正确的执笔姿势,这是前提条件。如图:
2、笔法动作。写硬笔字,主要靠指法动运笔,腕部放松,笔尖轻着纸面,充分留有提按余地。画写圆圈、直线、折线、曲线……练习控笔能力。如图:
3、笔画字形。建议采用〈潘氏分步摹临法〉练习。基本作法:先用铅笔、拷贝纸,摹临几遍。感觉到笔法、字法要点掌握了,换钢笔或中性笔再次摹临几遍。最后,近距离照着写,针对细节问题进行调整。
①基本笔画。如图:
②临摹字帖。如图:
我觉得,当今书法爱好群体者当中,写漂亮字的人非常多,只是他们没有机会崭露头角。比较好的字帖也不少,难于有缘与大众相见……
最缺的是,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详解教程,尤其是适合低年级小学生,专门用于日常应用所需的实用字体,其及完整的书写技能训练的方法,十分罕见。
可以说,几十年来,书法教育界,都在从事艺术化书写研究,而〈实用书写技法〉一直处于荒芜、冷落、空白地域……
我真诚的希望书法家和专业教学工作者们,能在这方面多用点心思,别光想着怎么卖字帖、怎么搞培训出名赚钱,多干点儿积善行德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情,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说得难听点儿,不要以为孩子和家长们不懂书法,你就变着法儿的骗人家!
以上是我的教学心得体会(局部),仅供参考。诸多原因所致,无法详细阐述,请谅解。
密切关注写字教育,志力于书写技艺研究,努力推广实用型硬笔字,做有良心的书法家 ——潘茂生•寄语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信息,有小视频可看。谢谢!
孩子学书法是先学楷书还是隶书?
孩子练书法选字体是十分讲究的,选对字体对学好毛笔书法至关重要,儿童初学毛笔字从端正的正书开始,也就是篆隶楷,这三种书体字形端正点画分明,用笔笔结构严谨规矩,基本笔画用笔有规律可循,相比而言,隶书较楷书笔画写法要简单点,特点也容易把握,字用力的大小较楷书宽松,故先练隶书容易上手入门。
中小学生练毛笔字是从颜体开始好还是从欧体开始好?
根据我多年书法教学经验,我觉得,如果说学习大楷(其实古代没有大楷),中小学生选学赵孟頫《读书乐》比较合适。由于条件反射作用,直观感觉雅俗共赏,字体姿态舒适自然,笔画棱角不生硬,笔法动作非常简约,难点小、门槛低、易上手,非常符合少儿审美心理和动作习惯,容易培养书法兴趣。
实际上,赵体比欧体好学,技术难度低,好入门。而且,赵体最具优势的地方,没有副作用,没有后遗症,不容易练出怪僻,尤其兼容性特别好,比如,学完《读书乐》,再学《寿春堂》等行楷、行书,或其它书体、字体,笔法过渡特别顺畅。
△图为赵孟頫《读书乐》
中学生,也可以从颜体《郭虚己墓志》学起。笔法节奏简捷明快,提按动作幅度显著,笔画粗细变化较大,益于日后写行书、行草等,韵味浓郁。如图:
△图为颜真卿《郭虚己墓志》
此外,也可以考虑从魏碑、隶书、大篆当中,选择比较规整一路的帖学习。
关于欧体楷书,当今书法界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只要是一提学书法应从哪里入手,多数人都推介欧体《九成宫》。殊不知,《九成宫》是中楷,而且是几经翻刻的“碑文体",明显带有工艺制作的成份,实用性差,艺术含量低,加之字体过于规矩,没有深厚的书法基础,很难将刀痕转换成笔迹,非常容易写成死板、呆滞的美术字,所以,好看不好练。尤其是将原帖放大之后,临写起来更加十分困难。
△图为欧阳询《九成宫》
综合考量欧楷,除了仪表堂堂、险峻隽美以外,不论是笔法技术性,还是字法艺术性,并不是楷书中最好的。欧体最大的缺憾是,入帖难、出帖更难,与行书不兼容。即使想把欧体写得很好,要比学其它楷书需要多付出几倍的辛苦,并且训练周期特别漫长,还不见得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欧体在实际应用方面,由于字体造型与个性特点十分突出所致,局限性较大,技术难点高。例如,节奏感、力度感、韵律感,以及章法布局等,书写时笔性手感火候实在不好控制,写快了发漂没力度,写慢了形如算盘子、态若死僵尸。
欧楷的笔画犹如标准件,规范化程度特别高,只要哪里稍微有点儿工差,立马就显示出来了。当想练行书的时候觉得非常别扭,深感力不从心,想过渡还需另寻他路。
试想,成年人学欧楷都感觉特别费劲,何况零基础的中小学生? 因此说,中小学生不宜学欧体。
△图为欧阳询《九成宫》
另外,我想借此表明一个观点,那就是,让中小学生练毛笔字,主要目的是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书法魅力,并非单纯为了追求某种字体书写技艺水平,最终写得多么规矩,所以,不应该限制书体、字体,尤其在初始入门阶段,决不能把《九成宫》这类训练难度较大的字体列为首选,理当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为原则,先学技法简单、易学易会的,训练周期短的字体,为日后奠定良好的毛笔书法基础。
△图为钟绍京毛笔小楷《灵飞经》
△图为文征明毛笔小楷《离骚经》
△图为文征明毛笔小楷《苍山十咏》
△图为赵孟頫毛笔小楷《龙兴寺》
△图为成亲王毛笔小楷《赤壁赋》
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古代毛笔小楷属于实用书法范畴,而且是纯手写体,十分接近我们现代人日常书写状态,所以,中小学生应该学习毛笔小楷书法是最适合的,即属于传统书法之列,又是一项书写技能。
可以说,毛笔小楷是技术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产物,况且书写姿势、执笔方法、运笔动作、字体形态等方面,与硬笔字书写方式是一样的,并且选择范本、训练用具,及其练习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只是笔不同累了。
△图为我写的毛笔小楷《心经》
可以说,练习毛笔小楷书法,等于同时把硬笔书法一起练了,不仅练出一手漂亮的实用字体,还为以后练习毛笔书法中楷、大楷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可谓一举多得。
毛笔小楷,最大的优势是,操作简便、门槛较低,难度小、见效快、周期短。正常情况下,如果按规定程序正规的进行训练,两三个月就可以达到熟练应用程度,这是任何毛笔大楷望尘莫及的。
△图为我写的毛笔小楷《心经》
以往,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小楷难练,那是因为对毛笔小楷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对小楷书写技法特点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有严重误区。比如,误以为只要是把字写小了即是小楷,于是,便用大楷的执笔法、运笔法去写小楷,相当于用民族唱法唱京剧,所以,感觉特别难受和别扭,并且写不出来那种灵动、活脱、潇洒的气韵美,加之审美观念不正确,急功近利、贪图虚荣,喜怪求奇、追求展厅效果等不良因素影响,排斥心理比较严重,导致对小楷不感兴趣。
此外,为什么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对毛笔小楷望而生畏? 常见很多硬笔书法习练者,在取法方面功夫没少下,却学不到精髓,甚至误入歧途? 主要原因是对小楷技法不钻研,之外,与一些伪书法名家大肆宣扬歪理邪说,发布错误的毛笔小楷书法讲解示范有直接关系,诸如“五指执笔法”或“把笔无定法",特别强调“指实、掌竖"、“笔杆垂直纸面”、“逆势入笔、顿笔回描“、“笔笔中锋”等等,其实,这些理论学说都是极端错误的!! 已经坑害了几代人,如今却仍在继续。
很多人之所以总是写不好、进展慢、周期长、效率低……就是因为盲目崇拜、迷信这类不科学的巫术导致的!可悲的是,教人者自欺欺人,学习者执迷不悟……这个现象在当今书法界特别突出,也非常普遍。
我不妨以图片的形式,简介一下有关毛笔小楷训练方面的常规问题。如图:
1、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方法与步骤:
△图为我的〈书法训练操作规程〉
2、写小楷(硬笔),宜采用三指执笔法,如图:
△图为我的毛笔小楷执笔法
3、临摹方法,宜采用《潘氏摹临法》,如图:
△①先用铅笔摹写,熟悉字形结构
△②用毛笔摹写,精研笔墨情趣与神采韵味
以上仅是我的心得,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不知该买什么笔?
我觉得练字用什么笔,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控制笔的你的手。
这就是要做到一个比较强的控笔能力才能把字练好。
我先发一张图,请看一下练字几个部分。
之前好多有经验的老师和书法家强调的是地上可见部分的很重要。今天我要来讲一讲地下部分对于练字的重要性。
如果把写字比作一棵树,那么控笔能力是地底下根的部分,笔画、偏旁是地上树的枝叶,笔法、结构就是整个树的样子。树长多高,枝叶茂不茂盛,由地下的根来决定。树长得漂不漂亮,由书法老师的水平和自己的努力程度来决定。
那么,如何才能练好控笔呢?
控笔练习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好多人只认识到了第一个阶段。
从练字的角度,我们把控笔练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协调力控笔训练。不管细节,只找感觉,这是为了练习手腕、手指和笔之间的协调能力,纠正勾腕、攥拳等错误握笔姿势。
这是我写的一篇有关如何纠正错误握笔姿势的控笔练习,有需要的可以看一下。
第二阶段:精度控笔训练。按照线条轨迹和粗细变化进行练习,切实注意起止位置,全面提升大脑对手部动作的控制能力,真正做到手笔合一。
精细控笔训练对于练字来说是最难的,因为不光要解决横平竖直的问题,还需要你练习好如何体现粗细变化、如何体现圆润……让每个笔画都变得灵动有生机。
第三阶段:美感控笔训练。按照斐波那契螺旋比例找到黄金分割点,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将笔画、偏旁进行排列,让字写得更美观。这里要展开讲讲练字为什么要学习黄金分割比例呢。
是人的审美经验所致。0.618是个奇妙的数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成为美的比例。人们研究证明,宇宙万物,凡是复合黄金分割率的总是最美的,最有名的有蒙娜丽莎的微笑(上图),完全符合这种比例。
所以,我们生活中许多日用品,总是把它设计成符合黄金分割率的比例,如纸张、书本、钞票、电脑屏幕、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等等。
是人的性灵所致。人体本身许多地方的比例就是这种黄金分割比例。人的喉头、肚脐眼、膝盖、膝关节就是黄金律的四个分割点。人体,凡是符合这种比例,就是最美的体型。
书法中的字体写成长宽比接近3:2的长方,会比写成正方好看。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的字就更接近长宽比1:1的“方形脸”,而田英章的字更像3:2的“鹅蛋脸”。所以,虽然前者看起来更阳刚点,但显然结构上就不如后者更好看!
因此,我们写字不论是书写规范字,还是练习书法欧、颜、柳、赵楷书,还是行、草、篆等都将其写成黄金比例的长方形,便会更加耐看。
而这个美感训练不仅用在写字上面,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手机拍照,你只要把需要表现的关键点放在黄金分割点上,拍出来的照片就一定好看。
成长规律:尖毛草和竹子的故事
“根有多深,树有多高。”扎根是基础、扎根是营养、扎根是必然,成长过程中,根基的重要性无可替代,这是自然规律。世间万物还没有哪个物种能绕开这个规律而独创成长的方法。据传书圣王羲之在“永”字上花了不少功夫,有“攻书多载,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15年只写一个“永”字,不是因为不理解这个字的写法,而是在向下扎根,而他也最终悟出永字八法,成为书法练习的铁律。王献之写18缸水,只练习“大”字,这也是在练习控笔为写字扎根。书法家的成长过程同样印证了练字也须遵循这一规律。
自然界中,尖毛草的成长故事并非个例。
草原之王非洲草原上的尖毛草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十分怪异。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那段时间,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要比它旺盛。但在半年后,尖毛草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的时间,它便会长到一米六至两米的高度。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它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当尖毛草地上只3厘米高的时候,它的根部超过了28米。一棵草,竟然有28米以上的根茎,这是多么罕见的现象。当蓄积了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后,尖毛草便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一下子长成了草地之王。世上许多所谓奇迹,很像是在一夜间爆发的,来的迅猛,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但如果追根溯源,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奇人,还是奇事,在奇迹问世之前,背后都已经有了很深很深的根基,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早已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人无论做什么,打好根基才是根本。世上本没有魔法,刨开泥土,看那些超群植物的根,你就会发现奇迹的所在!练字同样道理,老老实实地下功夫,默默地去积攒能量,在不声不响中养精蓄锐,当你的根基远远超过别人时,奇迹同样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竹子定律让人们再次见到扎根的重要性。
竹子定律在我国南方地区生长的毛竹,用4年时间,竹芽只能长3厘米,而且这3厘米还是深埋于土下。到了第5年,竹子终于能破土而出,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用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当然,竹子在前四年时间,也不是将所有精力用来长竹芽,而是将大部分能量用在“扎根”这件事上,它将根茎深入到土壤里,接触到的面积有延绵数百平米,所以能够广吸水分和营养物质,为第五年的“野蛮生长”提供基础。根据竹子这种“厚积厚发”的现象,人们将其归纳为“竹子定律”。我们练习控笔,就是尖毛草和竹子扎根的阶段,根扎的深浅决定以后写字水平的高低。为什么是从控笔开始,而不是从笔画开始练习?很多人觉得,从笔画开始练习一样也可以练好字。那么我们从控笔的三个阶段来逐个剖析从控笔开始和从笔画开始到底有哪些区别?
如果出现了这些错误握笔姿势,你们控笔练习就不可或缺了。
首先,笔画练习不具备纠正勾腕、攥拳等错误握笔姿势的能力。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从笔画开始练字,我国少年儿童错误握笔姿势问题一直居高不下,用力过大、写字太慢、歪歪扭扭、写字太累等等,久而久之,甚至造成手指、脊椎发育出现问题。其次,笔画练习不具备控笔元素所具有的线条轨迹和粗细变化,要做到手笔合一,对于初学练字者来说,这是难上加难,而具备这种细微笔画的拿捏能力之后,练习笔画就会变得水到渠成。一个控笔元素可以最多可以用在21个笔画上边,这也是练习控笔元素优于直接练习笔画的一个方面。第三,美感训练是控笔元素具备而笔画无力能及的又一特点,经过专门的美学训练,可以非常轻松地按照斐波那契螺旋比例找到黄金分割点,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将笔画、偏旁进行排列,让字写得更美观。对于一棵树,虽然地下的根和上边的枝干形状类似,但是作用不一样,没有根部的默默付出,很难有地上的枝繁叶茂。对于写字,如果不能把基本控笔能力练好,追求写字漂亮也会成为空谈。
孩子几岁开始练习控笔?
如果你家孩子在幼儿园中班至小学阶段,请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练习控笔的最佳时机。王羲之是在六七岁跟着卫夫人学习书法的,古时候称呼年龄一般为虚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孩子从五六岁的年龄开始练习写字就很合适了。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心智还是社会因素,都不会比古时候差的。到中学阶段,握笔、运笔都形成了习惯,各类作业压身。再练控笔,要先纠正不好的习惯,比幼儿园小学阶段练控笔难度更大,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当然,如果肯下功夫,一样会有不错的收获。好多家长怕孩子过早握笔会造成手部发育问题,这一点需要澄清:正确的握笔姿势不但不会造成手部发育问题,而且还会增强孩子的首脑协调能力。练好控笔,坐姿更端正,握笔更准确,写字更轻松,运笔知轻重,更能坐得住,思考更敏捷。对于中国人来说,拿笔和拿筷子一样,都是人一生要具备的基本技能,需要从一开始就重视正确的姿势。
成人练习控笔有用吗?
控笔不仅适合孩子为写字打基础,纠正握笔错误,更适合成人提升整体字形。很多人总说,二三十岁了,年龄大都定型了,练也没有用了。经过大约一年时间的积累,我们“控笔根基理论”得到了来自全国包括台湾省在在内的近万名学员的支持,大约25%成员为成人学员,纷纷发来反馈信息,通过自己的实践,充分肯定了控笔对于写字的根基作用。练字没有速成,别想走近道,需要你大量的时间和简单的方法,就是练习控笔元素,用心坚持练习就行了。练习规范字更是如此,虽然目前书法界对于规范字的争议仍然存在,但是根据GB2312-1980规范楷体字库的练习就是目前最权威、最便捷,而且最适合学习和考试的一种方式。控笔能力贯穿全部学习和书法创作的过程,控笔在练字中一刻不能离。实际上,我们从拿起笔开始写字,就已经开始锻炼控笔能力了。如果想在书法领域有所发展,等到了真正有意识的临摹练习书法,控笔意识和自觉性更清楚明确。因为从握笔到书写,从技法落实到书写实践,都是依靠控笔能力来实现技法能力,如果没有控笔能力,所有的技法都无从实现。也有人以为控笔很简单,就几个符号而已,那么现在请拿出你的笔,在纸上画一道横,看你能不能画直。这个看起来特别简单的动作,会让你改变观念。
这15个控笔元素会让你的字突飞猛进
1、横线练习这个元素控笔能力将会应用到横和带横的笔画当中。横线要比正常的字宽,最好可以达到2厘米左右,而且这还是个有粗细变化的横线,这样可以直接练习你的腕部用笔力度控制能力。
21个常用笔画,都用到这个横线练习的技巧。
如果孩子写字过程中有勾腕问题,把这个横线稍作改动变成Z字线摆腕练习,可以完美解决。让孩子不停地进行腕部摆动,不管细节,只找感觉,连续摆腕一周就会明显改善,坚持2-3周,勾腕就会彻底改掉。(有关纠正错误握笔姿势的内容,笔者在其他文章也做了详细剖析。)
2、竖线练习这个竖线同样要比正常的字长,最好可以达到2厘米左右,而且这还是个有粗细变化的竖线,这样可以直接练习你的拇指、食指、中指用笔力度协调能力。
14个常用笔画,都用到这个竖线练习的技巧。
3、曲线练习画弧时注意用笔力度转换,保证线条质量。波浪线重点体会线条虚实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节奏变化。
9个常用笔画,都用到这个曲线练习的技巧。
4、纵向曲线练习本元素主要练习纵向曲线,画弧时注意用笔转换,保证线条质量。波浪线重点体会线条虚实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节奏变化。
10个常用笔画,都用到这个纵向曲线练习的技巧。
5、绞丝练习本元素主要练习绞丝折笔,斜线细横线粗,折角处略顿。绞丝是规范字练习过程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种偏旁,这里我们将线段还原成点,根据点的提示来练习控笔技巧。过程需要一笔完成,中途折笔处停顿。
3个常用笔画,都用到这个绞丝练习的技巧。
6、右上折笔练习本元素主要练习右上横竖折笔动作,重点练习折笔时顿笔的力度。横细竖粗是大部分汉字的书写规律,请按照点的提示进行练习,折笔处注意顿笔,顿笔后力度加大竖线变粗向下行笔。
12个常用笔画,都用到这个右上折笔练习的技巧。
7、左下折笔练习本元素主要练习左下横竖折笔动作,重点练习折笔时顿笔的力度。横细竖粗是大部分汉字的书写规律,请按照点的提示进行练习,折笔处注意顿笔,顿笔后力度加大竖线变粗向下行笔。
4个常用笔画,都用到这个左下折笔练习的技巧。
8、捺脚练习本元素主要练习捺画动作,重点练习拐角时顿笔的力度。捺画是实际书写过程中难度非常大的一个笔画,尤其是一波三折的变化体现。本元素主要练习斜捺在粗细变化过程中的一些技巧,请认真体会。
9、螺旋线练习本元素主要练习手腕及手指协调性。画弧时注意保证线条质量,体会线条节奏,气贯线中。弧线重点体会线条转动时笔力变化。
10、8字线练习本元素主要练习手腕及手指协调性。画弧时注意保证线条质量,体会线条节奏。
11、用笔提按练习经过前部分元素练习后,用笔的提按练习会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跨越,部分追求较高的同学可以将这部分元素好好练习一下。
12、控笔训练组合图本组合图为综合控笔元素,练习这个组合元素,对于写好硬笔字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请认真练习。
分解释义:①为写好垂露竖、下点必练元素;②为提、左点、挑的核心手写技巧;③为右尖横的练习要领;④为左上点的练习元素;⑤为悬针竖必练元素;⑥为撇、右上点核心技巧元素;⑦为左尖横练习技巧;⑧为各笔画起笔、上点、捺、长点的书写核心要领。
13、笔画轮廓记忆这个过程相当于临帖和背贴,《控笔教程》严格按照国标(GB2312-1980)字库,把52个常用笔画的轮廓分别放大,然后把每个关键部位的细节变化详细讲清楚,让初学者可以清楚地在脑海中形成图形概念。
14、笔画点阵练习这是轮廓记忆后,对于笔画的具体实战练习。《控笔教程》把52个常用笔画还原成点,点的大小就是用笔力度的大小,从控笔角度更加直观。教程既有国标字库的规范,又有手写体的灵活特点,适合初学者练习笔画。
15、黄金分割比例训练0.618是个奇妙的数字,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成为美的比例。人们研究证明,宇宙万物,凡是符合黄金分割率的总是最美的。我们生活中许多日用品,总是把它设计成符合黄金分割率的比例,如纸张、书本、钞票、电脑屏幕、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等等。要想写字漂亮同样需要学习一些美学知识。
以上内容摘自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控笔教程》一书(作者金洲),该书是国内第一本把控笔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教程。以上文章展示了书中部分控笔元素,该书除了纠正握笔姿势控笔训练、精细控笔训练之外,还首次引入了黄金分割比例训练,将斐波那契螺旋比例引入到控笔练习中,为练字初学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基础练习指导。目前市面上控笔训练只停留在了最初级阶段,当然,只要坚持练习,同样也会对写字有帮助的。
关于【小孩学什么书法最好】和【求推荐一本适合小学生硬笔书法的字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