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字画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爱雅斋字画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白居易写书法什么体(究竟应该是雅俗共赏还是曲高和寡)

时间:2023-03-10 作者:admin666ss 点击:7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白居易写书法什么体】,以及【究竟应该是雅俗共赏还是曲高和寡】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白居易写书法什么体,究竟应该是雅俗共赏还是曲高和寡?

艺术的作用与感染力度,是服务于社会大众,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带有灵魂的成分,才是艺术的终极目标,对待曲高和寡的艺术,那么掌握有一定的艺术技巧和深度的观众层面,才能领悟到这其中的精髓,对于大众认识和接受的过程,那仅是时间与年代的关系,经受得住历史的推敲和耐人寻味。

艺术具备了灵魂,才会流传得更加久远,具备有流芳百世的艺术特质,就是曲高和寡艺术精神的恒久性,自然会根深蒂固。

洛阳四大家?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 后羿:传说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师,在洛阳造酒。 商朝: 商汤:灭夏后称为武汤,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周朝: 周公:。 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文》,简称《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鲁国人,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苏秦:东周洛阳人,战国时期倡导合纵说的重要活动家。传有头悬梁锥刺股发愤读书之故事。致力于纵横之术,先后游说六国,劝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纵之势。苏秦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 还有被历代商贾尊为鼻祖的白圭,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 秦朝: 吕不韦:秦国相国,史记中称他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编《吕氏春秋》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封地有河南洛阳十万户。 西汉: 刘邦:刘邦称帝,定都洛阳三个月,置酒洛阳南宫,与群臣论所以取天下之道。 还有西汉名臣,贾谊、桑弘羊。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东汉建立者。建都洛阳。25-57年在位。 班固:投笔从戎修《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断代史。 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对世界文化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张衡: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在洛阳发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三国: 关羽:蜀汉名将,忠义的化身,封建社会被尊为武圣,与孔子齐名,首级葬于洛阳。 此外三国时在洛阳的名人还有袁绍、董卓、吕布、司马师、刘禅、邓艾、钟会、钟繇、稽康、阮籍、马钧等。 西晋南北朝: 左思:致使洛阳为之纸贵。 陈寿,楚著作郎,终御史治书,在洛阳撰《三国志》。 祖逖:闻鸡起舞,志向宏远。 刘琨:西晋诗人,军事家。 隋朝: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难有比者,定东都洛阳一战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称帝后三次来到洛阳,共两年时间。 长孙皇后:洛阳人,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极以后,被立为皇后。 长孙无忌:字机辅,洛阳人,文德皇后之兄。好学,有筹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齐国公。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洛阳,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开元年间曾都洛近十年。 王维:唐诗人、画家。字摩诘。 李白:曾三次到过洛阳,做了多首传世名作,并与杜甫在洛阳相会。 杜甫:盛唐大诗人,长期生活于洛阳,并以洛阳为家乡。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吴道子:中国唐代画家。被尊为画圣。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张旭: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长期生活于洛阳。 颜真卿:创立书法上另一种的新风格,后宋代四大家的书法,皆受颜真卿笔法的影响,因此颜真卿算的上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人物。 葬于洛阳。 白居易: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影响极为广泛。晚年隐居于洛阳。葬于洛阳。 刘禹锡:洛阳人,中唐诗人。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这一时期独有成就的诗人。 李贺:洛阳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人称“诗鬼”,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后隐居洛阳香山 ,并葬于此。(香山,在龙门山对面)。 还有与洛阳有关的名人有张说、许远、元稹、孟郊、李贺、韦庄等。 五代: 朱温:朱温以梁为国号,都开封,以洛阳为西都。 李存勖:迁都洛阳,以洛阳为洛京。李存勖以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 另外还有石敬瑭,灭后唐。建晋,建都洛阳。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 葬于洛阳。

鲁迅有哪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常言道:“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教科书里躺了近一个世纪的鲁迅,作品收入语文课本最多时曾达 31 篇,却成为了大家的梦魇。这或许是“作家”鲁迅万万没想到的。

提起鲁迅,我们都知道那句著名的名言:“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大家对他的印象大多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坛斗士。严肃、深刻、愤怒、不近人情……

但是,那个走出教科书的鲁迅,其实是一个标准的段子手。

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

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可惜这么有趣的鲁迅却被教科书弄丢了。那个嬉笑怒骂,鞭辟入里的鲁迅,更可能是这样的画风。

一天不皮,浑身难受

小时候的鲁迅就皮的不行。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就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班上有个女生特别爱哭,一哭起来就眼泪鼻涕齐下,迅哥儿从此就管人家叫“四条”,眼泪两条,鼻涕两条,形象得很。

一次,国文老师好兴致,想要和同学们对对子,出了个上联:独角兽。隔壁桌子的男生想要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就小声问迅哥儿该答什么。

迅哥儿也是顺口就来:四眼狗。男生赶快站起来,大声道:"四眼狗!"戴眼镜的老师随手就一巴掌过去。

在厦大教书时,鲁迅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他,理得极其敷衍。鲁迅也不生气,反而给了一大把钱。

第二次再去,理发师大喜,精心为鲁迅设计了新发型。不料理毕,鲁迅却极其吝啬,一分也没多给。

理发师很是诧异:“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

鲁迅笑着说:“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写大禹治水:

离地五尺,就挂下几只篮子来,别人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只听得上下在讲话:“古貌林!”“古鲁几哩……” “O.K!”

OK、古貌林(good morning)这些现代话被按在大禹身上,你可以感受到鲁迅的文风在当时多么前卫。

他写嫦娥奔月的《奔月》:说后羿箭术太好,不仅把太阳射了下来,还把所有大动物都给射死吃了,最后没有大兽可以射,就去射乌鸦,整天做乌鸦炸酱面给嫦娥吃,嫦娥很生气,就独自奔月了……

脑洞清奇,不知道在当时会不会真的误导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

著名设计师

迅哥儿除了文章写得好,画画设计那也是手到擒来。

北大校徽

完成于 1917 年 8 月 7 日的北大校徽是鲁迅早期作品。那时候的鲁迅,在文学创作上也尚未名声大噪,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邀请他设计校徽,也可谓独具眼光。

当时的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草案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国徽

不仅如此,他还为自己的著作设计了很多封面和扉页。

书名用双线描字体,嵌入抽象几何图案的缺口,对应着本书“从艺术规律中”的用意。

《热风》出版时,鲁迅对当时社会现状感到“寒冽”,特以“热风”命名。手写两字“热风”,愤慨有力。

还有这些:

鲁迅的设计才华,集中地展现在书籍封面和装帧设计上,他一生设计了 60 多个书籍封面。

在没有电脑、没有PS的时代,鲁迅的设计理念,手绘能力,把各种字体玩出了新花样。文可惊天地,画能动人心。迅哥儿如果做了公众号,真的不知道会火成什么样子……

除此之外,鲁迅对于时尚搭配也颇有心得。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里有这么两段记载。

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个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黑色显瘦、横条显胖、红黑混搭,这些当下流行的穿衣法则,在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就已深谙于心。

所以,鲁迅先生是这样穿衣服的。

一流吃货,大义饿亲

前几年,鲁迅家用菜谱曝光……如此仔细精致的食谱,这是啥家庭啊,家里有矿啊?

鲁迅超爱吃,据统计: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4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发现他去过的名餐馆就有65家!包括广和居、致美楼、集贤楼、杏花村等。

除此之外,鲁迅还是一个超级零食控,尤爱甜食。

鲁迅在《华盖集续编》中记载道:

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据说因为爱吃甜食,迅哥儿牙齿不好,龋齿严重,牙痛到怀疑人生。他去王府井看完牙医,又去稻香村买了一堆饼干,然后愉快地回家了。

结婚生子后,仍然不改吃货本色。

迅哥儿最爱吃沙琪玛,见到沙琪玛就极不淡定。

有一天,儿子周海婴看见沙琪玛,非常想吃,留着口水说:"爸爸能吃吗?"迅哥儿不动声色的回答:"要吃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爸爸就只有一个,你吃了爸爸就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吃的好了。"(这可是你亲生儿子啊!)

甜甜的情话boy

不论从长相到文风,我说鲁迅是民国第一大直男,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但是直男要是撩起妹来,那才真是动人心魄。

鲁迅与许广平的恋爱,可能是比偶像剧还要偶像剧。而迅哥儿在撩妹方面也具有着过人的天赋。

1926年,鲁迅携许广平南下。鲁迅去厦门大学任职,许广平回广州,当时两人约好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先解决经济自立的问题。

在两人的往来书信里,他说“听讲的学生倒多了起来,大概有许多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

信末,他落款“迅”、“小白象”,昵称对方为“小刺猬”、“乖姑”。是的,这就是那个说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硬汉鲁迅。从这些称呼里,我似乎看到了收到爱情信的鲁迅先生,抿着象牙烟嘴,眉头晕开,笑得小胡子乱颤的样子。

真是没有不会说情话的boy,只有不爱你的男人。

结果不到半年,鲁迅就辞掉厦门大学教职应中山大学之聘来到广州。(异地恋实在是太辛苦惹~)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一直以来,可能认识的是一个“假鲁迅”。真正的鲁迅并不是每天愁云惨淡,也不是每天战斗拼命,而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热爱。

真实的鲁迅,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小老头,你如果认识他,一定会爱上他。

虽然肉身已逝,但是鲁迅先生却将他的精神财富永远地流传给了后人。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女诗人?

(以下图片并不一一对正所介绍的人物 )

白居易写书法什么体(究竟应该是雅俗共赏还是曲高和寡) 热门话题

受社会、思想文化、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阶段 人们的思想是明显不同的,而女性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比如 在古代人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且多数人认为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的地位较低,此时的社会思想也比较封闭,认为已婚妇女就该在家相夫教子,而待字闺中的女子也要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放到现如今的这个社会背景下便并不一定是对的,因为此时的这个社会的思想已经开放了不少,男女性的地位也比较平等,女性的束缚减少了,从而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也逐渐地在增加,与古代相对而言,现如今比较容易产生才女,但这个才女只是与现代的普通女性相比较而言的,若与古代的才女相比,或许仍会略逊一筹、相形见绌。

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我国仍有不少著名的女诗人。除了以上几位回答的答案之外还有不少的著名女诗人,苏蕙、班婕妤、左芬、鲍令晖、班昭、庄姜、卓文君等人也是比较著名的女诗人。

1. 苏蕙。

苏蕙,字若兰,据《晋书·列女传》记载,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

苏蕙十六岁那年,跟随父亲游览刹阿育王寺时,认识了少年窦滔,互生爱慕,后结为夫妻。窦滔文滔武略,入仕前秦后,政绩显著,屡建战功,升任至秦州刺使。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谗言陷害,被判罪发配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苏蕙与丈夫在阿育王寺北城门外挥泪告别。丈夫走后,苏蕙日思夜想,她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写成《回文璇玑图诗》,并织为锦书寄赠丈夫。

《璇玑织锦诗》是一首回文诗,相传初时只有苏蕙夫妻能够读懂,文学价值极高,武周朝女皇武则天曾为其写序。

苏蕙是位多才多艺多产的女诗人,有文记她除《回文璇玑图诗》外,还有诗著五千多首,可惜都以散佚。

2. 班婕妤——汉代大史学家班固的祖姑。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婕妤并非她的名字,因其少年时被招入宫,封为婕妤,后人就一直沿用这个称谓。

班婕妤少有才学,善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初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很受成帝的宠幸。后因受赵飞燕的嫉妒,遭诬陷,受排挤而失宠,自请侍奉太后于长信宫。成帝死后,班婕妤又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伴着冢形碑影,班婕妤在孤独与寂寞中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葬于园中。辞赋作家潘承祥评价道:“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

班婕妤是辞赋发展史上极少的女作家之一,也是较早的五言诗的创造者。以《自悼赋》真实可信且最为著名。

班婕妤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其中《自悼赋》、《怨歌行》是最为著名的作品,抒发了她在宫中的苦闷与忧怨。

3. 左芬。

左芬又作左棻,字兰芝,西晋女文学家、诗人,是著名文学家左思的妹妹。

左芬少好学,善作文,晋武帝司马炎闻听左芬才情过人便将其纳入后宫,拜为修仪,后为贵嫔,世称左嫔妃,又称九嫔。《晋书·后妃传》有他的传记。左芬因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赞赏,使后宫佳丽见妒。尽管谗言不断,但爱好虚荣的司马炎还是将她封为贵妃。 左芬性情孤傲、淡薄自律,不像其他嫔妃那样喜欢花枝招展,争风吃醋,《晋书》中称她“姿陋体羸,常居薄室”。

左芬的作品大部分为应诏之作,文辞甚为研丽。《杂感诗》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诗构思新颖,感情充沛,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

4. 鲍令晖——南朝著名诗人鲍照之妹,是个女诗人。

梁代诗歌理论批评家钟嵘认为,南北朝宋齐两代能诗文的女子,只有鲍令晖、韩兰英两人。钟嵘这样评价鲍令晖:“令晖歌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唯《百愿》淫矣”。

鲍令晖曾有《香茗赋集》刊行于世,今已散佚,仅存诗六题七首。

由于鲍令晖生活的环境不同,视野有限,她的诗作除写离思别恨之外,没有多少深厚的社会内容。可是她的诗作,拟古而创新,构思巧妙而又纯厚的手法,还是值的后人借鉴的。

5. 班昭——东汉女辞赋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博古通今、学识过人。班固是班彪之女,班固的妹妹。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家通姑)。

班昭继承了父亲班彪和兄长班固的未竟事业,整理并最后完成了《汉书》这部重要史籍。

班固的父兄死后,汉和帝知道班昭是一位博古通今、学识过人的巾帼奇才,即召她和马续到皇家的东观藏书阁续修《汉书》。 经过班固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和《天文志》。至此,这部完整的《汉书》,历经40年的编撰工作,终告完成。

《汉书》是一部续《史记》的历史巨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一百篇,共120卷。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

班昭的代表作品有《汉书》《东征赋》、《女诫》。

6. 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

姜是齐国皇族的姓,因为嫁给了卫国国君卫庄公,人称庄姜。最早出现在《诗经》里的一位美人,出身贵族,侯门之女,且美丽非凡。《诗经·卫风·硕人》中描写庄姜时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庄姜因为出身高贵,嫁的也是国君,所以她出嫁时很是风光,但由于婚后无子,遭到冷落,生活并不快乐。卫庄公后来娶了陈国之女厉妫,再娶了厉姒的妹妹戴妫。卫庄公脾气暴戾,对庄姜非常冷漠。美丽的庄姜在每一个漫漫的长夜里,孤灯长伴,寒冷深宫,无人相陪。

庄姜的代表作品有《燕燕》、《柏舟》、《绿衣》、《日月》、《终风》。

其中《诗经》里的名垂千古的《燕燕》最广为时人所知。

燕燕(庄姜)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7. 卓文君(原名文后)——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为四川临卭巨商卓王孙之女,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卓文君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头吟》,诗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

代表作品主要有《白头呤》。

关于【白居易写书法什么体】和【究竟应该是雅俗共赏还是曲高和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