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落款三十怎么写,书法作品落款印章多大尺寸为宜?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印章的作用。
印章最初是作为信物,起印证作用的。在宋元以后,开始注重印章在书画作品中的艺术作用。书画作品配上合适的印章,不仅可以与书画作品相映成趣,更能起到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之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因此印章也越来越多被用在了书画领域,并且涌现出一大批篆刻大家,如元代的王冕,明代文彭,清代邓石如,赵之谦,徐三庚等。
书画印章一般分为闲章和署名章,大多为篆刻形式。
闲章一般盖在作品右上角,也可以盖在作品中部,用来补救空白,内容多富有雅趣,一般寄托作者的报负和情趣,如长乐,墨趣等,也可以为是生肖,佛像之类。
在书画作品上盖署名章,不仅可以增加作品表现力,还有防止作品被伪造的的作用。署名章也可以用作者的雅号或字,一般盖在作品落款末尾。
在使用印章时,要注意看留空白的大小来选择最佳的位置,间距和印方的多少,切不可滥用印章,或者优劣不分,这样不仅起不到美化作用,反而会使作品失败或者画蛇添足。
印章的大小没有规定,只要与作品的幅式和字体的大小相匹配即可,一般为落款字型的60-80%,不可太小,亦不可大于落款字体,大则不雅。
回门请柬怎么写?
1、请帖的抬头
抬头是指送呈和台启,都是敬语,是书面语,送呈就是指送信人很恭敬递信的样子;台启,是对收信人的尊敬。
2、请帖的称呼
不同的身份成为是不同的,既然做了书面请帖,而且又是这么正式的场合,那就一定要按照书面礼仪来做,我在网上也有看到那种搞笑的结婚请柬,给人的感觉就是挺滑稽的。
关于长辈的称谓:
长辈——赐啟、安啟、钧啟、勋啟;亲属——福啟、安啟;领导——赐啟、钧啟、勋啟;师长——安啟、道啟;
关于平辈的称谓:
平辈——大啟、惠啟、台啟、台展、勋啟;
关于晚辈的称谓:收啟
更多关于请柬可以看看这个:婚宴邀请函注意事项!
3、注意事项
请柬上需要附上:婚礼举行地点(详细)、具体时间(农历和国历)、行车路线(多条)、落款、当地旅游景点、婚礼当季的天气变化。
4、看了这么多,不如看看范例来得实际
送呈张xx台啟
谨订于2018年国历8月9日(农历xxx、星期四)为xx、xx举行婚礼,恭请张xx夫妇(张xx携家人)光临xx酒店,敬邀!
酒店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路xx号xx酒店x楼x厅
婚礼时间:中午11:30
行车路线:轻轨xx号线xx站、xxx公交车xx站
注意事项:天气炎热,望各位宾客注意防晒防暑
为什么小楷书法总写不直?
写不直不是主要问题,练习小楷主要是要掌握笔法和字的结体,在练习小楷时如果以上问题没有掌握好看上去章法结构也不会好看,每个字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要讲究依让,每个字的大小和线条的长短变化与四周上下左右的关系都要讲完,就拿《灵飞经》来讲有的字与字是不是都在一条直线上并不重要,而单字的结体却非常讲究如:“女"、“真”两字的横划主笔写得很夸张,但却非常到位,它的一开一合正是把单字在与上下左右的关系上显得很美,而且上一个字如果没有写在中心线上还可以用下一个字来调整,这也正是一个书法大家的厉害之处,所以初学者写不直小楷不要纠结,加强练习笔法、字法、最后再把章法也学会了你的小楷写出来自然也就好看了。
谁认识乾隆这幅作品中的字?
我不是搞书法的,只是喜欢,写了几十年,只算个爱好者而已吧。说一下我的看法。
这幅作品,猛地一看,很像乾隆皇帝的字,但只要和乾隆大多数作品仔细对照,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我个人认为,这八成是一幅赝品,而且作品出世时间大概四五十年。理由如下。
一,书法用纸不对我们知道,乾隆皇帝无论是他继位之前,还是继位之后,他始终是满清皇家子弟,他的书法作品,不是用最好的宫廷御用宣纸,就是用当时最好的绢写出来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作品华丽考究、贵族色彩浓郁。即使作者所写的字有些许欠缺,也会被作品华美的材质所掩盖。
然而,不管是用纸,还是用绢,从他于公元1799年88岁那年去世,距离现在最少也有222年了。但是,题主展示的这三幅图片所用宣纸,显然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和乾隆皇帝身份不符,二是可以清楚地看出,年份不够。像是四五十年,最多不到一百年的样子。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三十年前写过的一点东西,和题主展示的这些图片对照一下,纸张的陈旧度是否非常相似或者有点接近?
乾隆皇帝早期学习非常刻苦,他曾经在芭蕉叶上练字。但既然是他流传到现在的书法,显然不可能是胡乱用普通的纸张写的。从题主展示的三张照片看,作品保存的方式显然算不上妥善。200多年前的普通宣纸,又没有妥善保管,显然流传不到现在。
二,没有收藏章题主展示的这几张图片,假如真是乾隆皇帝御笔所书流落民间,不管这些书法最先由谁获得,或者收藏,至少这些人首先是收藏爱好者,或者干脆就是极其酷爱字画的收藏家。不管这些字在这二百多年间曾经倒了几次手,有多少人收藏过,至少得有不少收藏章,但这几幅字没有看到一个收藏章。这是不合乎情理的。
三,和乾隆御笔书法对照不符凡是在网上,或者专门印制的乾隆书法书籍,只要是看过的朋友,粗略一看题主这几张图片上的字,还真有点像乾隆皇帝的字。但仔细对照乾隆皇帝的许多御笔书法,就发现不对了。
(一)落款
乾隆皇帝书法落款处,一般是“御题”或者“御笔”,这个没问题。
不过,我看过很多乾隆皇帝的字,他落款处“御笔”的“笔”字中最后一笔竖钩,从来不会和随后的两个横笔紧挨着,或者碰到,而是多少有点距离。
(二)印鉴
乾隆皇帝书法的印鉴,一般有这么几种。一种是正方印:乾隆御笔;阴阳两种印鉴都有。还有一种圆形印鉴。
在作品右下角,他一般加盖两个印章,有时是两个方章,有时一方一圆。有时,脱离开整幅字,在整张纸右下角盖一个压角章。
当然,在现存的这些乾隆书法作品中,由于某些原因考虑,在照片上有些印章并不是十分清晰。加上现在制章术的发达,伪造几个乾隆皇帝的印章并不太难。从这个方面考证,不太容易证明乾隆作品的真伪。
(三)作品运笔
1,乾隆皇帝留下来的作品,有正楷,也有行草。但无论是哪一种字,都很少有连笔的字。但题主给出的第一幅图中,就有十几处是连着写的。似乎作者当时写得很着急,写完这幅东西以后,有别的事急需要去办。这显然不符合乾隆皇帝平时气定神闲、精益求精的作风。
当然,不仅是写字精益求精,乾隆皇帝做别的事,也是这样。比如他为了修建颐和园,曾七下江南,参考全国各地的园林景观,并亲自绘制图纸,监督实施修建工程。为了一座塔,他曾经非得要求拆了重建。
2,乾隆皇帝的作品,以“方正、圆润、饱满”为主。也就是说,他的作品不仅整体上非常讲究规矩,在每个字上,也力求做到上面这些要求。
但题主给出的这三幅图片上的字,有很多字显然没有做到“方正、圆润、饱满”三个要求。
(四)具体字的差异
用题主给出的三幅照片上的字,和乾隆皇帝的字仔细对照,就会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写法。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偏旁部首。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本正规出版社印制出版的乾隆作品仔细对照。
四,题主说的那四个字至于题主说的那四个字,就是:“不逆不亿”。这个“逆”字的草书写法,出自宋末元初的大书法家邓文原。
而“不逆不亿”的典故,则出自《论语·宪问》: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意思是:孔子说:“不预先把别人的行为当做欺诈来推测,也不凭空猜测别人不诚实。但是,如果能对别人的毛病事先有所察觉,这样的人就算得上是贤人了。”邓文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又因绵州古属巴西郡,人称邓文原为“邓巴西”。其父早年避兵入杭,遂迁寓浙江杭州,故此他也算是杭州人。
邓文原历官江浙儒学提举、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集贤直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翰林侍讲学士。他生前政绩卓著,是一代廉吏。文章也出众,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他的传记。
邓文原书法擅长行、草。传世真迹有《临急就章卷》,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尤以擅章草而闻名。而这个“逆”字草书的写法,最早就是出自于他的《临皇象急就章》。
以上就是我对题主图片上那些字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关于【书法落款三十怎么写】和【书法作品落款印章多大尺寸为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