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书法高考找哪家,名动一时的津门四大书家?
大概是因为田英章兄弟的缘故,大家对王维贤等天津欧楷名家也有所耳闻。很多人以为,天津书法界可能就是欧楷的天下。其实,民国时期的京津二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书法高手,天津有“津门四大书家”,影响颇大。晚清有“天津府第一欧楷高手”之称的王维贤并不在其中,排名榜首的竟然是位颜楷高手——华世奎。华世奎书法作品
除了华世奎,“津门四大书家”还有赵元礼、孟广慧和严修。现在的书法爱好者可能对这几个人知之甚少,在当时可都有着赫赫声名。
李叔同的老师赵元礼赵元礼的书法早先师从柳公权,后醉心于苏轼书体。经过多年演练,也基本达到了“自成面目”的高度。柔中见刚,可以说是赵元礼追求的一种书法境界。与其他几个人相比,赵元礼的诗文也相当有名,他和著名教育家严范孙、文化名人王守恂以“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享誉津门。
现在的人没听说过赵元礼很正常,但是他的一个学生却是家喻户晓,这个学生就是李叔同,出家之后的弘一法师。赵元礼书法作品
临摹天才孟广慧孟广慧书法之高超,在于他的精妙绝伦的临摹功夫。据说他临摹何绍基,郑板桥等前人的书法作品,几可乱真,冒名出售也极难分辨真假。正因为这样,一般都认为孟广慧是四人中掌控书体最为全面,书法技法最为娴熟的人。
同样来自于天津的文化名人冯骥才,对孟广慧的书法评价甚高,称其为:一代书坛大家,百年依旧雄风。孟广慧书法作品
“最美”书风严修严修的书法颇具书卷气,温文尔雅,俊逸秀美,堪为四人中“最美”书风。相比严修在书法,其实他更多的成就都集中在教育领域。世人提起南开大学就会想到张伯苓,却很少有人知道,严修与张伯苓一起用了24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南开大学的体系建设。因为贡献突出,还被尊为“南开校父”。严修书法作品
大家气象华世奎“津门四大书家”之所以首推华世奎,不仅因为华世奎的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因为他的书法最有大家气象。华世奎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皆精,尤其是那手雄浑大气的颜楷名动天下。
现在我们还能在天津看到华世奎用颜体题写的“天津劝业场”几个大字,一米见方,气势惊人,功力毕现。不少人看到这几个字后,赞叹不已,称其为“神笔”。华世奎题写的天津劝业场
总的来说,华世奎之所以名列“津门四大书家”榜首,一方面是华的书法造诣的确是出类拔萃;另一方面是华世奎曾任八旗官学教习,是清朝赏加二品顶带的大臣,可谓官高爵显。正所谓字因人贵,华世奎的显赫身份也是影响其排名的关键因素。
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何排名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书学修为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现在不少书家虽然水平一般,心气却很高,甚至可以说目空一切,什么魏晋书风、明清馆阁体,都被他们批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而华世奎的颜体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正是有馆阁气魄。平心而论,在这样的书法面前,当世书家有几人不汗颜?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十大画竹名家?
高克恭,字彦敬,号房山。擅画墨竹及山水,师文同、米芾父子,兼取董源、巨然、李成诸家之长,成自家一体。高克恭传世的画竹作品只有一件,用笔温和沉静,条理清晰,竹与脚下之石相呼应,可谓“竹石有情”。
管道升,赵孟頫之妻,字仲姬,浙江吴兴人。工诗文书画,擅画梅、兰、竹。传世墨迹不多见。管道升画竹在元代颇负盛名,其特点是:在用墨上不求变化,竹叶并无层次,一笔完成,行笔以中锋为主,偶有侧锋。最上边的竹叶作“燕飞式”,用藏锋笔法挑出,极为生动。
李衎,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进北京)人。善画枯木竹石,尤善双勾设色竹及水墨竹。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出使过交趾(今越南),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态。竹画题材多是修竹与树石,杂以兰花野草,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幻霞生、荆蛮民、奚元朗、净名居士、朱阳馆主等,常州人,出身江南富豪,生活十分富裕。元末卖去家产,浪迹江湖。平生好学,工诗、书、画。其水墨山水,宗董源,兼学荆、关,作品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简率荒寒。他的画风对明清文人山水画有较大影响,与王蒙、黄公望、吴镇并列“元季四大家”。
吴镇,字仲圭,自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花庵主等。嘉兴人,家贫,杜门隐居,性孤僻,不满元朝统治,从不以画媚世。除山水画外,吴镇兼善山摸竹石。喜用秃笔重墨,气势豪迈。
柯九思,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人。他以画竹著名,亦善作墨花。墨竹师文同,而能自创新意。他常以书法用笔写竹石,书画结合,运用自如。
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初隐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鳌叟。无锡人。洪武初以能书画荐入翰林,擢为中书舍人。山水师王蒙,画长江远山、丛篁怪石,无不精妙。永乐间以墨竹名天下,为当时第一。有投金帛购其尺片。绂亦博学善诗。人评其画竹曰:“能于遒劲中出姿媚,纵横处见洒落。”其画面方寸之间 便见潇洒淇澳,妙境深幽。其作品流传至今的有《山亭文会图》、《风城饯咏图》、《竹石图》等。著有《友石山房集》。,他笔下的竹潇洒简练,意态飞扬,很有文人画的清幽之境。王绂画竹虽承前人文同、吴镇墨竹画遗风,但笔墨韵味更具文人情怀,当时被称为画竹的“国朝第一手”。此画为元以后的新创风格。
夏昶,字仲昭,号自在居士,江苏昆山人。被称为迄今为止中国画历史上画竹最好的画家,他绘画讲究法度,结构严谨,起笔收笔均以楷书入画,画竹几乎不见复笔。他有一幅表现河水坡石滩渚间之竹林的传世名作。笔法劲健,构图疏密有致,整个画面显得十分清雅高洁。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他的画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
晋代楷书代表作?
晋楷,魏晋时以钟繇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王羲之是晋代的大书法家,山东人,楷书代表作有《黄庭经》。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子默出自哪里?
子默,书法家,本名李建华,字照灵,号心莲居士,别署紫麓耕夫,籍贯如皋,供职于南京理工大学。子默书法,幼从家学,名传社野。1983年大学外贸专业毕业后,放弃外贸用人的黄金时期,弃商从教。又于无锡书法艺专,南京艺术学院系统学习书法七年。
毕业后,却又放弃弄潮之机,反把书法当业余,置身局外,悠游于道,痴迷于书。
子默书法作品曾在全国和国际重大比赛中获过特等奖,金奖,银奖,铜奖等许多奖项200多次。入选文化部等授予书法“国粹奖”。被中国文联等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收邀为世界教科文组织艺术专家成员,日中文化艺术学院名誉教授。收邀巴黎中国文化艺术邀请展,中国金麒麟奖提名特展,收邀为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协会会员。被列为10书坛人物候选提名和中国书法增值潜质书法家。其作品被峨眉山,少林寺,宁夏博物馆以及日,韩,香港等海内外许多地方收藏出版。
关于【无锡书法高考找哪家】和【名动一时的津门四大书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