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书法还有哪些艺术,最终目的是模仿古人写字?
想要与之离,必先与之合。说的是啥意思呢,想要创新就要学习古人。学习书法,临摹的关必须过,孙过庭《书谱》说对待字帖要“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古人没有不临帖的,临帖要像这是必经的过程。
吴昌硕曾经评价他的弟子,大画家潘天寿,说学吴昌硕最像的是潘天寿,跳开去离他最远的还是潘天寿。可见这样的过程,体现了想要与之离,必先与之合的思想。
那么临帖到底学了什么东西才会得到规律呢?否则怎么可能离开他呢?
董其昌曾说“目击道存”,用我的话说学“笔法,识势,裹束”也就是后来说的,笔法,识势,结字章法。这是学一家时需要深入学习的普遍规律,唯有做到这三点,你就可以说找到了学习书法的基本规律。
要知道,古人的笔法是有共性的也是有规律的,从大书家那里学字就能得到普遍规律,也就是笔锋的运动方式——笔法
如何侧锋取势,如何转折提按,如何立锋铺毫,都在临摹中可以学到。
还有结构,如何识势?就是看用笔的发力点,转折点,这些点要做到呼应,这样才可以裹束成一个字。即是结字法,也是章法。
下面,看一组古人的临摹:
如图这是元代书法大家,康里巎巎临摹的王羲之《十七帖》,可以说分毫不差。
学的像不是目的,是为了得到规律,进而写自己。感谢邀请,欢迎采纳!!
到底该如何理解书法艺术与写字?
这个问题问的好,关于写字与书法的问题这几年确实出来了挺多。明星拿毛笔写了几个字,有人就说这书法如何了得,名人出名了想赚点外快,就拿毛笔写几个字,一幅字几十万,对外号称书法。可是对于真正的书法专业人士来看,那算什么书法啊,充其量就是毛笔字。那么书法与写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种认知的不同是谁之殇?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理解吧。
第一,我们先说说书法的法的问题。古代也叫法书,为什么要加上法呢?这里的法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法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法度的意思,或者说就是书写出来的文字要符合一定的规则,不按规则写出来的字谁能认识呢?第二个法的含义是技术层面的,可以说是书写的方法。写字为什么要讲究这个方法、技术呢?就是为了让书法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为了好看。在一定法则的规定下,用一定的技术把字写的好看、讲究,这就是书法。
书法的法度、规则,这是一种约定成俗的东西,好比草书的有些写法,只要是在规定的范围内,你不管用什么笔,笔画粗细,用笔的力道等,只要是按规范写出来的,不管拿给哪位书家,一看就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字。可是有些人没学过草书,他写潦草的字,写的“江湖体”龙飞凤舞的,看起来也挺好看的。但是你拿给别人看,人家看不懂你写的是什么。这就是不懂书法产生的问题,所以书法的法度、规矩,是为了文字的实用性来的。
另外一个在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要求你写的字必须工整,阅卷的考官才能看明白。所以明清时就产生了馆阁体,这也是从书法的实用性发展出来的。
第二个,我们说说书法的技术、艺术层面的“法”。写字在一定的规定下,如何把字写的好看,这就需要书法的技术方面或者说艺术层面的要求了。好比说起笔,它就有露锋和藏锋的变化,有圆和方的形状。行笔时就有中锋行笔和侧锋行笔的问题,有时还有偏锋行笔的问题。转折处有方折有圆转,有翻笔有折笔的变化。收笔时有出锋有回锋,有收有放。结字有平正,有攲侧,有的妍美,有的稚拙等等。正是如此多的笔法,技术上的不同,造就了书法的千变万化。另外还有不同书体,为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艺术审美。还有墨色的讲究,这些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第三个,书法技术的升华,与书家的审美,书写时的情感,文字内容与情感与书法技术的结合,最终创造出一件件不同凡响的艺术臻品。例如《兰亭序》给人一种相对轻松快乐优美的感觉,描写的兰亭的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么美的语句,配上书圣妍美的书风,这就是绝配。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是粗犷、遒劲的笔法搭配着作者悲愤的心情,“父陷子亡”何等悲壮的情景,随着书家的书法表现,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在卷上激荡回旋。
而写字只是一个动作,书法是一种书写出来之后,带有艺术审美的结果。这就是写字与书法的不同。对于写字与书法的认知不同谁之殇?其实自古书法都是小众,不可能都可以理解的,这也很正常,术业有专攻吗。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书法也是这样。
很多人都用简化字写?
我想说的是写草书或狂草和简体字、繁体字没关系!要强调的是写草书或狂草时笔画一定要到位;真正做到“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另外每个字必须有出处。如果这样写草书或狂草懂的人一定认识,不懂的人也可以同过学习规范的写法加深对草书和狂草的了解。我们写草书和狂草不仅是继承书法艺术传统,更要发扬书法艺术传统。要发扬传统就要让大家学习的时候有章可寻。不规矩的草书或狂草作品既害人又害己!当然多看一些草书或狂草书法艺术作品和有关书籍对提高认识大有帮助!最后发几张习作仅供参考!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中国当今有哪些书法大家?
当代书法大家到底是谁封的?
当代书法大家是靠影响力,还是靠名气,还是靠真本事?这个没人能说清吧!
说实在的,就是普通的所谓的“书法家”,又有哪个机构下文认可?
记得前任书协的某某人说过,就是加入各级书法家协会的人,也不能全部称之为书法家。因为书协只是一个民间组织,不要一窝蜂的挤破头往里钻!
近年来,就有一些会写几个字的愚蠢的家伙,绞尽脑汁,钻窟窿打洞地向书协里靠拢,实际上,这类人加入书协的目的是不纯的是不可告人的。这类人,我就认识几个,都是道内的,一旦他们加入书协,原本在一起玩的很好的人,也都慢慢疏远他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来路不正,破坏或挑战公平正义。对这类人,别人是看不起他们的。
当代(注:1978年至今称“当代”)书法大家还是有的,论影响力,论人品,论写字的功夫,我就可以列举几个,不知道各位网友认可否?
下面,我就从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书体说起吧。(注:排名不分先后)
李刚田,善篆,且兼工隶、楷。他的篆书写得已经达化境,应该称之为“当代篆书大家”。李刚田老师人品好,为人低调不张扬,也很面善,曾在央视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讲过课,有道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上图为李刚田篆书作品)
当代隶书大家有这么几位:张继应该算一个。刘文华应该算一个。言恭达的隶书写得也颇功力,也应算一个。
(上图为言恭达隶书作品)
(上图为张继隶书作品)
(上图为刘文华隶书作品)
当代草书大家,应首推倡导视角冲击力的刘洪彪。刘洪彪在当下是个比较厉害的角色。他是草书创新第一人。另外,沈鹏的草书写得也够味。还有申万胜,胡抗美,都称得上当代草书大家。
(上图为刘洪彪草书作品。给他一个字的评价:牛!)
当代楷书大家应首推卢中南和“二田”。另外,洪厚田也勉强算一个吧。
(上图为卢中南的楷书作品)
(上图为田英章的楷书作品)
张旭光应该称之为当代行书大家。
听过他的课,也多次见过他现在创作,总体感觉是,张旭光的行书有魏晋的味道,传统的元素较多,个人的成分也不少。据说,向他求字的人都挤破头,不知真否?
(上图为张旭光的书法作品)
注:担任过中书协主席的没列入。比如:启功,沈鹏,张海,欧阳中石,李铎。
关于【除了书法还有哪些艺术】和【最终目的是模仿古人写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