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怎么学习书法,如何理解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正确理解创新与传承关系,是书法创新的关键。 书法的传统博大精深,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在当下普遍缺乏传统的影响下,切勿挑食,否则挑三拣四,反而适得其反,导致严重营养不良。
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矛盾中的有机整体,传承不会阻碍创新,只会促使变革。
传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个飞跃,如同飞机发明,难乎其难。当年,普通人不会想到飞机能飞上天;即使有人想到了,但没有足够智慧、胆魄和毅力去实践,也不会成功;只有莱特兄弟,天资+努力+运气,才能实现从小就梦想着飞向蓝天的伟大工程。
有人认为,戏剧、服装、建筑、绘画等艺术,已经走出传统模式,大胆尝试,融入了时代新风的元素,是为创新。而为什么书法不能呢?
书法的传承与创新,与其它艺术有本质的不同。国画早在宋代就形成了成熟的以写意为主流的文人画;而书法是文字的艺术,文字的发展和演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约定俗成的文字结构规律,譬如“人”,无论何种字体,基本都是一撇短,一捺长,即适合书写习惯,也符合审美情趣。而有人不怎么想,搞变体创新,把“人”撇捺写成一样长,或一撇长一捺短。
有人主张书法可以运用国画的“泼墨”、“破锋”等手段,增加笔墨情趣和视觉冲击力。
这种做法,我们从历朝历代留世的经典法帖中,几乎找不到有刻意为之的现象,即使颜真卿的祭姪文稿,虽然笔墨看似临乱无法则,实乃是颜真卿集毕生功力,融悲愤之情、心手两忘的笔墨痕迹。
林散之先生晚年变法,作品中时常出现墨块和破锋,这是在特殊的年代,改革开放,书法热刚开始,加上林老集一生之功力,作品给人以清新和时代感。如果,以现代审美视之,或许就没优势了。故林散之风格,“只有其一,不可有二”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此说 ,当下书法就不能创新了吗?
放心!类似莱特兄弟的人物一定存在。
历经无数书法仁人志士的努力,终将有人走出传统,创出书法新路。
会是谁呢?以愚之见:
一定是宗法魏晋唐书风,是“二王”门下的忠实粉丝。
一定是传统文化深厚,笔墨功夫非常扎实,功到自然成者。
一定不是以书法创新理念为先,以书法实践为后,凭主观,靠技法,图形式的所谓改革派。
一定不是伊秉绶,金农,也一定不是林散之的翻版,走他们的路是死路。学他们的精神足矣。
至于丑书,尽管有专家认为,要包容,允许“吃螃蟹”者的尝试,但估计能让时间留住的希望非常渺茫。
古代的千金小姐一般要学什么?
琴棋书画中的琴其实是专指发祥于周代的古琴,那是一种外形和筝相似的乐器 棋指围棋 书指书法(楷 行 草 隶 篆) 画指的是中国特有的(笔墨山水 工笔 大写意 小写意)
有没有大神指点一下怎么学好?
楷书的练习对于每一个上过学的人来说,从小就接触过。因为我们从上学开始,老师教写字学习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楷书。但是由于老师的书写和指导水平有限,再加上语文老师并不是职业的书法指导老师。所以就会导致很多人在文字书写方面有着很大的欠缺。而当我们意识到写字的重要性时。往往又错过了很多时机。不过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虽然错过了很多练习书法的机会。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阅历的加深。审美的提高,我们对书法的感知感悟却与日俱增。也就是说,不论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练习书法,其实都不晚,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一定会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由于我们自小接触的就是楷书,所以对楷书的基本笔画,基本笔法还是比较熟悉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办法写出一手漂亮的楷书呢?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认真地学习楷书的经历。第二个就是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书写习惯,之后很难纠正。并且有很多书写习惯是错误的。
如果想快速提高自己的楷书水平,找一位楷书大神来进行指导,固然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它能够帮助我们一针见血的指出书写当中的错误,并且及时规范我们的书写习惯,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得子大神三生有幸。
怎样才能获得大神的指点呢?在当今信息发达的年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书法大神建立空中的连接。尽管这样不能随时随地地对我们的书写进行指导,但仍然好过于自己闭门造车。再加上现在有很多书法爱好者,或者说是高手,他们在网络上宣传交流书法的体会。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来进行书法习练。在我看来,这就相当于有一位贴身的书法大神,随时随地对我们进行指导。
如果真的找不到这样的书法大神,怎么办呢?我想说的是,书法大神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途径。
到书店去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按照字帖里边的书写方式方法进行练习,只要假以时日,相信你的楷书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练习书法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我们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而且还要抓住一切时机来进行练习。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里,你要牢牢把握许多的碎片化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一个字的进步,也是一种收获。
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要认真体会书法家的书写方法,要努力克服以往错误的书写习惯。遇到需要书写的地方,就要努力回顾自己曾经练过的那些写法。做到随时随地学以致用。
有人说学习书法首先从篆书开始?
谢谢邀请!
学习书法从篆书开始的说法不但没错,而且是极为正确的。古人学习书法大多就是从篆书开始的。
篆书,是小篆和大篆的统称。
篆书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中锋用笔,起笔逆入平出,且多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指“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传说小篆是秦国丞相李斯发明的。李斯的代表作有《峄山刻石》和《会稽刻石》。秦篆被誉为标准的小篆。
多年来,篆书已成为装饰性文字而不是实用性文字了。现在的学书之人,大多都是从实用性文字开始学起,但也有人是从篆书开始学起的。
依我的观点,凡学书法者都要先从篆书学起。学篆书,应该先学小篆,再学大篆。学习篆书的目的,就是为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打基础。颜真卿的楷书《勤礼碑》中的不少字,就是带有篆意的。特别是学草书者,更有学篆书的必要,因为草书中的大多线条均是源自篆书。
附: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在本回答划上句号之前,我再次重复一下开头的话:学习书法,从篆书开始学起没有错,而且是完全正确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讨论!
关于【古代孩子怎么学习书法】和【如何理解书法的传承与创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