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样练书法成功,练毛笔字是不是要从基础笔画开始?
练习毛笔字有正规系统的训练套路,如图:如图所示,书法训练过程犹如企业生产工艺流水线,每一个步骤之间是工序关系、因果关系,是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显然,基本笔画是必练的课目,但是,它只是训练套路中的一个环节(第⑤项),并不是起步入门的第一道门槛。
其中,执笔法、运笔法这两项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笔画写法正误,所以,在练习笔画之前,应该先熟练笔法,这样能降低难度,因为,笔法相当于将笔画分成三段,如: 起笔法、行笔法、收笔法。
除此之外,笔法还包含了提按、驶转、中锋、侧锋、顺势、逆势、节奏感、力度感……只要各种笔法动作精熟,对于什么笔法产生什么形状的关系搞清楚了,书写笔画轻而易举。否则,直接练画会觉得很难,而且找不到正确的感觉。
以上是我的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支持!
隔离期间练书法一个多月?
感谢您的邀请!
没有基础一个月写成这样的话,很厉害了!既然是回答问题,就不再虚夸了。
你这临帖作品,给人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快,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你的楷书有过多的牵丝是不对的,九成宫不是行楷。而且,初学要慢下来,方能体会到更多的古人笔法,字法,临是为了学,临得像不是目的。写的快,一带而过,看都没看清楚,怎么学?更不用说,欧楷本身就不能快。
学书法也有基本功,从技法上讲,就是线条,中锋行笔。线条不扎实,字形再像也是空壳。练好线条,可以拉直线,画蚊香,更可以从小篆中体会,不仅要先练得像样,还要长期坚持。
临帖先要一个一个字的过。点画的粗细、向背、距离、起止、弧度,长短等要看清楚,结构的外形、高低、揖让、大小、倚侧、留白等也要完全照着帖来写,写得越像,学得越多。说初学就意临的都是骗子。融汇多家,创出自己,是水到渠成的功夫,不是在学习阶段就去胡思乱想的取巧。写成自己太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创作的时候一定有你的特点,无需强求。
通篇掌握也是必须的,一个字搞不懂,后面有类似的就会给你更多的信息。这个字不会写,也许下个字就会让你豁然开朗。田字格练到一定程度,可以去掉田字格,如果像现在整篇临习,就应该学习原帖原章法,进行章法的练习。田字格是练单字用的。
但怎么兼顾呢?办法就是第一遍初临,每个字盯着字帖看一分钟再写,写个十遍八遍再换一个,但不要凑字数,以自己满意为准,临上十页,速度自然加快,每个字写三五个就基本满意了。第二遍每个字两三遍就行,满意的一遍过。第三遍通临,可以整行有问题整行再写一遍,感受行气章法。第四遍,感受欧体的字法精神,力道所在,结字规律。第五遍,注意气息连绵,自然流露。
王羲之说五遍法: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最后又来一句,不可记其遍数,这是一辈子的事。
再看一下你的字,除了内容可以看出是九成宫,其他从笔画上欧的劲挺峻拔,结构上的中宫收紧,险峻,完全没有看出来是临的九成宫,好像有一点赵的味道。
书法是苦功夫,不过爱好不就是要这种没有止境的深远么?
祝你进步!祝你快乐!
古人书法作品是怎样被刻在石碑上的?
您这问题实际是在想了解古人刻碑工艺的问题。
聊这话题之前,先说说“一笔一画都那么真实”这问题吧。在碑刻里,工匠的“误解”和锤凿刻制的因素是一定存在的,所以无论多么优秀的刻制工匠,多么真实地反映了书写原貌,都会和纸上墨迹有所差异。看下面的王羲之寒切帖的帖和碑,原帖的一些墨色、飞白等还是没法全部反映出来。书法家启功先生有过“透过刀锋看笔锋”的说法,说明碑和帖之间的差异,所以迄今,碑学、帖学也是书法学习的两大类别,笔法、字法、章法都有不同之处。
“怎样被刻在石碑上的”?首先是把要刻的字上石,然后由工匠凿刻制成。上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书写者直接在要刻碑面上书写,一般用红色朱砂,所以称为“书丹”,下图就是书丹之后没有刻的碑;另一种是摹勒上石,是将文字写在纸上,再在纸背以颜料依样勾勒字的轮廓,然后覆于备刻的碑面上,以纸数层叠放于摹纸上,以石均匀砑磨,使双勾颜料粘于面上,据此刻制。摹勒上石的好处是可以把书家的墨迹保留下来,但摹勒誊写的过程因为制作者的水平不同,存在一定的影响。
古代刻制碑的石工,是和画工、泥瓦匠等一样,是具有传技学艺的工匠。有很多是家族祖辈以此为生,所以,技艺精湛,可以很好地再现书写者的字迹甚至神韵。
但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阶层的碑刻制作,是有差异的。在官宦文人士大夫阶层,不仅聚集了当时社会优秀的书写者,也一样聚集了优秀的石匠,所以,这些碑刻一般是“制作精良”。碑刻内容里不仅有书写者,也有镌刻者落名。我们学习临摹的碑刻,很多出于此。如我们学习《集字圣教序》,怀仁集字,由“诸葛神力勒石”。历史有过类似的记录,为求精良,大书法家书丹之后和石匠一起刻制,甚至自己动手镌刻。
一些民间刻碑,差异就很大了。黄惇先生针对北魏墓志碑刻这样说道:“拙劣的刻工,由于工艺不佳,用刀不稳,乃至目不识丁,所以所刻作品往往完全出于熟练工匠达不到的'奇怪’……”。从现在的碑拓片上也见过这样的现象:书丹者写错字后,在原字上更改,没有抹去错误的朱迹,不想镌刻者把正确的、错误的一并全刻了出来。下图是北魏墓志,其中的“金、䧡”中间的竖画都被截短,这些都说明了碑刻之间的差异。
写毛笔字很容易长茧子吗?
书法正确的规范姿势不会起茧的!
为了自己的脊柱和形象,在练习毛笔字之前,得先说说姿势的问题。写毛笔字,可以站着写也可以坐着写,站着写呢,两脚与肩同宽,一只手按着纸,一只手握着笔。坐着写就要注意不要挨着桌子,最好与桌子保持一拳的距离,头放正,视线与纸成45度角。同样也是一只手按着纸,一只手握着笔。
选择工具材料
打算写毛笔字了,那么就要准备一些必要的东西。比如一只合适的毛笔,不一定要买很贵的,大小也按照自己的手感和喜好来买就可以。用纸的话,建议买毛边纸练习,毛边纸相对于宣纸来说比较便宜,而且毛边纸有格子,对于初练习的人来说比较适合。当然后期可以用宣纸。砚台最好买一个,装墨水用,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合适的器皿装,看自己的情况而定。
握笔姿势
握笔的姿势很重要,这个不仅决定了字写的好坏,而且减轻了手腕的酸痛感。正确的握笔姿势就是拇指和食指贴着笔并且对捏笔管,中指握着外侧,无名指顶着笔管,小指与无名指靠拢。具体见下图所示。
明确方向
在练习毛笔字之前,一般要选择一种字体练习,是练习行书还是楷书,是选择颜体,柳体还是其它的。选择好了之后就需要买相应的字帖进行练习。明确这个方向很重要,首先练习好了一种字体,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再去练习其它的字体,就会比较轻松,也容易成功。
基础练习
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不要太心急。写好一手毛笔字,需要长时间的练习。首先需要模仿名家的字体练习。注意点横竖撇捺怎样写,怎样运笔。要知道提笔字就细,按笔字就粗,什么时候轻,什么时候重,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
提高巩固
当模仿别人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创新了,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和喜好进去,让字体现自己的风格。也可以开始练习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风格的名家的作品也还是可以拿来模仿着写的。记住字要多写,写多了自然会写得好。
关于【古人怎样练书法成功】和【练毛笔字是不是要从基础笔画开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