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大师是谁,为什么现代书法大师称笔画为线条?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先对“千千千里马”同志的文章稍微评价一下。
“马”同志用洋洋洒洒的两千多字,回答了“为什么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个问题,对于他这种专业的敬业精神我十分佩服。他在文章中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有理有据”地“驳斥”了“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的错误性,并提出了“书法不是线条的艺术”这一自己的观点。令大家感到耳目一新,能获得“青云奖”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对于“马”同志的观点,本人觉得有一些商榷之处,下面就简单地谈一谈对“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这一观点的看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1、与其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还不如说“汉字是线条的艺术”。中国的书法之所以享誉世界,就是因为其独特的线条,这些线条和西方的字母文字所表现的线条,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书法的线条不仅仅有粗细大小、高低长短的变化,它还有节奏的快慢和起承转结的相互呼应等等,而西方的字母文字,是远远没有这些讲究的。“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并不是说书法里只有线条,如果认为“书法里只有线条”,那就是太片面了,就好像说“中国人不文明”就是“中国的所有人都不文明”一样,会引起人们的误会。书法既然是汉字,它又是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即使这些字和某些物体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开始也大都是用线条组合而成。原始的文字,由于原始人的工具和材料有限,写出来的字线条可能还比较幼稚,甚至有些还不太明显,但是,到了甲骨文时期,线条的表现就非常明显了,商周时期的“大篆”开始,在书写上就要求用严谨的线条,到后来的隶书、楷书、行书,甚至是草书,随着书法字体的发展,线条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谈到书法中线条的时候,不要认为线条就是“线”。用南宋时期吴说独创的“游丝描”书法,来说明书法不是线条的艺术,而仅仅是“线条”,我觉得又走进了一个误区。“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并不是说书法里仅仅只有“线条”,我们并不否认书法当中的其它因素,比如:笔法、章法甚至“气”等等。这些因素和“书法是线条的艺术”难道有冲突么?我们平时写毛笔字难道不叫“写”,而且叫“画毛笔字”?认为书法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是受到西方绘画影响比较深的原因。中国古人是不讲什么“点、线、面”的,不是不懂,而是受到中国三千年道教文化和两千年以来的佛教文化的影响。所以,虽然唐代时期的“画圣”吴道子就已经发明了“敷彩法”(有立体感的绘画),但到后世没有流传开来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中国画里虽然讲到“墨分五彩(也有讲七彩的)”,为什么不讲面积、体积或者立体感的又一原因之一。两千年以来,中国画也一直在以“线为主”的道路上发展着,直到民国时期,由于有许多人到西方学习了西洋画以后,中国画才进入到“点、线、面”时代。
3、书法是用毛笔书写的,而毛笔本身又是从道教的拂尘演变而来。所以,无论你是中锋用笔,还是侧锋用笔,而或无论你怎么样用笔,你都离不开书法的精髓“气”,这个“气”就是无形的“线”,和道教里的“气”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大家平时看到书法当中的线条,只是从书法的表面来看书法,根本不能“悟”到书法当中的“理”——这个理就是“禅”。在一般人眼里,王羲之是“书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是大家,但是,在懂得书法真谛人的眼里,朱耷、李叔同、赵朴初等人的书法,才是真正的好书法。这也是古人写书法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古代许多大书法家里,有许多人都是讲“禅和道”的。今天也有一些写书法的人,在写书法的时候,点几柱香,那只是装清高和风雅,根本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
4、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线条精到和有丰富内涵的作品,其形并不一定很美,但是,他却符合其中的“道”。比如:许多人把王镛、胡抗美、沈鹏的书法说成是“丑字”,其实就是不懂书法里的“道”字,只是把书法看成了书写的技巧而已。
今天,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经走进了两个误区:认为写得“像字”就是好书法,写得不像就是“丑书”;还有一种误区就是写的“丑”就是“大师”。所以,造成了今天“大师”满天飞的现象,这和中国真正懂书法的人太少,以及书法教育的缺失是有很大关系的。
好,就写这么多了,请高人们一起来探讨。
当代榜书书法大师有谁?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代榜书书法大师,李铎应该算一个,他曾几次在央视书画频道举办的书法类大型活动现场放笔,书写大气磅礴的榜书作品,用的是行楷,大多是近二十米的横幅。
上图为榜书书法大家李铎和他的榜书书法作品《授业解惑》。
上图为李铎的榜书书法作品《寿》。
上图为李铎的榜书书法作品《历史惨训,勿忘国耻》。
上图为欧阳中石的榜书书法作品《大同》。
还有就是欧阳中石和苏士澍也在央视书画频道举办的书法类活动中写过榜书书法作品。
上图为苏士澍的榜书书法作品《龙腾》。
在各类书法展览中,记得刘洪彪也用大草书过榜书书法作品。
上图为刘洪彪的榜书书法作品。
上图为刘洪彪的榜书书法作品。
上图为刘洪彪的榜书书法作品。
李铎、欧阳中石、苏士澍、刘洪彪都是当代顶尖上的榜书书法高手。
当然,当代榜书书法家,顶尖高手还有李刚田、张继、言恭达等人。
上图为李刚田的榜书书法作品。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四川书法家李小龙大师为什么比启功书法值钱呢?
四川书法家李小龙大师为什么比启功书法值钱呢?答:从来没有听过李小龙大师是书法家。而我只知道有个武术大师叫李小龙,而在世界,在中国,在美国而家喻户小。而突然听到四川出了个书法家,而且比启功大师还值钱?让我有点不可思议。他有什么特长而能比的了启功先生?而又怎样说他的书法能比启功先生的值钱?我看了提问者发的图片。我就有点疑惑。既然李小龙已是书法大师,又能盖过启功先生。而他的作品还比启功先生的值钱,而那图片上的装裱粗劣而不坎。别说是一个书法大师,就是少有些成就的,懂点书法艺术的,不裱则罢,既然装裱了还那么的粗敝,那么的一点没有文化底蕴。那不应该是一个真正书法家大师应该具有的文化艺术欣赏知识功底的。而一个书法大师,能成为师,不光字要书写的好,还要有很深广泛的国学知识。不知他李小龙大师具备多少?而通过图片的装裱可以看出,他的字并不值钱。而不论是他本人,还是求字的获得者,如果李小龙的字真值钱?或者是获得者对李小龙作品的尊重,都不会那样很简单,做工很粗糟的去糊弄人一样的去装裱一下。所以我不知道李小龙是否是大师,是否比启功先生的字值钱。但是图片已告诉了我们,他的字写的不错,有一定的功底。但是要与启功先生相比,还差的远了些。回答完毕。
你还认为他是国学大师吗?
看过沈先生的书法视频,有许多网友提出质疑,问“诚实做人,老实作事”中“作事”是不是写错了?有粉丝在视频评论区贴出了“作事”的出处给予解释:《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许多网友们对沈先生的博学赞叹不已,还有些网友却并不买账而是从古文语法的角度予以辩驳:所引用古文不仅《左传》中有,《孝经》中也有相似的文句,这里的“施舍”、“进退”、“周旋”、“容止”等都是并列关系,由意义相同或相异的两个字组成,“作事”也是如此,指的并不是和“做人”对应的“做事情”, 而是指“抉与择”,就像古文中的“妻子”不是单指配偶,而是妻子和子女。在沈先生的书法作品“诚实做人,老实作事”中,“做人”是动词词组,“作事可法”中的“作”和“事”是并列关系,用于该处显然不符合传统修辞和语法。当然了,白岩松说过“有钱难买喜欢”,写者或许无意,求者应已满足,对此也不必深究,何况书法作品中“同字异体”也很常见。通过书法条幅让有心人翻翻《左传》或《孝经》,也是一种知识的推广。
至于沈先生是不是“大师”?首先沈先生多次声明自己不是大师,“国学大师”这个词也从来不是一个专业职称,目前中国只有“工艺美术大师”是轻工部及相关行业协会等机构评定授予的荣誉职称,除此之外所有领域的“大师”都只是一种尊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倘有人认为自己从沈先生那里受益匪浅,尊称其为“大师”亦无不可,但非要和古往今来开宗立派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学者”、“大导师”相比就不切事宜了。
关于【毛笔书法大师是谁】和【为什么现代书法大师称笔画为线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