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书法减多少分,书法是高考特长吗?
根据教委相关规定,书法不算特长生,但报考书法系可以加分,其他专业现在不加分。具体如下。
高考是全国统一的,在6月7 8 9三天或7 8两天,省内重点高校在高考结束后都会参加统一阅卷工作,所以特长生加多少分不是哪个学校说了算,而是省教育厅说了算,现在高考加分引起的社会反响很大,很多项目都撤销了。数理化竞赛单科一等奖加十分,每人最多加20分。书法特长肯定不会高过10分,要详细还要问问高中老师或查一下你所在省教育厅的动态。不过好字在语文作文中作用很大,我亲身经历过,不像老师说的5到10分的差距。
用特长加分的报考专业有限制:
如果你报书法系的话,高考结束后根据你的分数,你可以选择你书法成绩录取的学校,有些好的学校如中央美院他英语还有语文会限制分数,曲师大的话不限制,只要够划线的分数即可。
全国所有大学的书法专业都是属于一本,如果你只是想靠书法加高考分数的话好像现在没有特长生加分了。
每次写完毛笔字都要洗掉吗?
每次写完毛笔字,都要洗毛笔。不然毛笔很容易损坏。
不好好保养毛笔,或者保养得方法不对,将导致毛笔的使用寿命大大减短。
新的毛笔,如果每次用完不洗,墨汁会将毛笔凝固,长期不洗毛笔,会损伤笔毛,出现开叉、掉毛等问题。
而且,不洗毛笔,墨汁凝结后,下次清洗比较麻烦,而且不及时清洗很容易损坏毛笔。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准备一个笔洗,就是一个钵,每次用完笔在笔洗里把笔涮净,笔毛诞顺,挂起晾干。
书法课属于双减吗?
严格来说也属于,因为书法课也属于学校里有的课程。双减政策规定的是课外培训机构不能在节假日,周末,寒暑假为中小学生提供学科类的辅导服务。但是,书法又属于素质教育范围,国家是鼓励的,如果不是占用太多课外时间,也可以不归属双减政策的管辖。书法课一般一周安排1-2节就足够了,其他时间主要还是自我练习,负担不重。
从小学开始减负?
老顽童周伯通是《射雕英雄传》里的搞笑担当,他曾创造出一门“左右互搏”的古怪武功,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打架。这门武功诞生于一个地洞,因为当时周伯通被黄药师囚禁其中,实在穷极无聊,所以只好挖空心思自娱自乐。可见,在不可自解的困局里,时间一长,就要出古怪。 当下教育界正在进行着的史上最严减负,这与高考制度之间,其实也是一场左右互搏。如果分开来看,左和右都无比正确。 高考必须绝对的公平公正,这就是需要一个绝对严格的标准,当前这个标准锚定的是高考的分数。得分数者得天下,所有人必须在分数上展开竞争,分高者胜。 在通向大学的志愿填报单上,大学各依等次,分数价码标得清清楚楚。想上北大清华?没问题,只要分数够,随你挑。如果你再一攒劲,考出个状元榜眼探花的分数,那么,北大清华会来抢你。如果分数不足,则一切免谈。 在高考制度下,你和大学之间其实就是最赤裸裸的分数关系。但这不能说它不对,它保障了公平公正,它是这个看脸拼爹的社会,所能提供的为数极少的只看你个人努力的平台。 这同时也决定了,无论对于校长、老师,还是对于中学本身,其业绩评定标准必然也以高考分数为准绳,哪怕不是唯一,也不可能有“唯二”。既然分数是学生的最大利益,老师和学校以学生的最大利益为追求,这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不对。 假如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学生个个能歌擅舞多才多艺,但高考分数却一塌糊涂加一败涂地,家长们无疑会集体翻脸,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会觉得丢脸,总之是都要找学校算账的。 如果反之,学生们不能歌不能舞,也无才艺,但在高考分数上却大获全胜,包揽前十前二十或前五十。那么,恭喜该校,家长会大赞,上级会嘉奖,全国各中学会来取经,唯此马首是瞻。荣辱兴衰,本在分数耳。 但大力推进为学生减负错了么?似乎也不错。过重的课业负担会损害青年学生的健康,剥夺他们的快乐。唯分数的竞争会压抑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有碍他们在个人素质上的全面发展…… 所以,当然应该减负,应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什么要“最严”呢?因为减起来很难,难在家长和学校都百般不情愿。所以只能用“最严”,甚至是以惩处强压。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还不情愿?难道他们不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全面发展的正确?或者,难道他们都是受虐狂,不负重不快乐? 很遗憾,这里并没有不明真相的群众,甚至也没有不明真相的领导。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舍什么取什么,其实都门清得很。 当年韩非给君主出主意,写“专制统治指南”,秦始皇看了拍着大腿叫好,全盘实施,但秦帝国却速亡,还担了一个“暴”的坏名声。 所以后来的皇上虽然心底也爱死了韩非,但却不再拍腿了。因为嫌他话说得太露骨,秦始皇又干得太直接,在政治上都显得太不成熟。这就需要儒家来帮忙,弄出一个儒表法里,韩非的那一套负责做,儒家负责说。于是——百代都行秦政治。 但百代之中,表里间却并非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有另一番的左右互搏。互搏的结果就是,儒家越来越伪,最后已是要“存天理而灭人欲”,法家的手段是越来越狠。韩非说要除掉“五蠹”,到了清代,却是连一行其实并不相干的文字也已容不得了。都不免要在互搏中走向极端的扭曲和病态。 在为高考制度披上一袭减负的外衣后,所形成的无非也就是减负为表,分数为里的局面。一番互搏下来,堂皇的减负和素质教育在现实面前,只显得越来越虚伪。而在里子里,课却补得更凶,与十年二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学生其实负担更重。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儒表法里了千年,也终未能催生出任何的进步,虽然也有互搏的热闹,但始终跳不出这圈子,终不过是一场挖空心思的自愚。 其实拉远来看,高考也只是一个链条上的一环。它的上游链牵动着中学分数的竞争,它的下游链延展出职场的竞争。 例如,最普遍的现像是,职场招人,一般都是各依等次,明码标价,开出条件,越优质的职位条件越高,较好的会规定只招“一本”大学毕业生,更好的就会直接言明只收“211”或“985”,在这样冷酷的现实面前,一切关于减负和素质教育的丰满理想都只能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仅在这一环上玩“表里游戏”,左右互搏,也无法催生出任何进步。减负也好,素质教育也罢,看起来像是教育部门的份内之事,其实,已远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因为仅这一个部门根本无法推动整个社会的配套。 减负和素质教育都是好东西,但当前社会尚未发展到能真正得到它的阶段,强取,尴尬。它的真正到来一定也不会是所谓教育改革的结果,而只能是整个社会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副产品。就像当年的盗版光碟,当年各种史上最严的严打都未能打掉,但后来技术进步,它也就自然死亡,其实,技术进步的本身倒并不是为了打击盗版光碟而发生的。 因此,在当前,对于减负和素质教育,可以提倡,可以引导人们对它的美好向往,可以在一些规则设置上有所倾向,但实在不必用强,况且,用强也不见得有效,却可能弄得表里不一,只好各自偷偷摸摸,大家都不自在。如果说周伯通的左右互搏还有自娱自乐的功效,那么,围绕高考的这场左右互搏却只会徒增双方的烦恼,又是何苦来哉。
关于【高考书法减多少分】和【书法是高考特长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