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为什么没有印章,书法作品印章基本常识?
书法用印,是有一定讲究的。不是什么印章都可以随便盖。印章在古代官方文件交换、传达、书画真迹认定中起到验明正身的作用,是书画、文件最重要真伪标志。
而如今印章大多数是作为书画作品的一种点缀来布局,也是作者创作书法必不可少的文化物件。
印章不仅起到辨别作品真伪作用,也代表作者书法作品章法的科学布局,文化品味高低的一种格调。印章通常有如下几种:姓名章、斋号章、引首章,也是书画作品用得最多的印章类别。
一幅字画印章是打印出来的吗?
一幅国画和书法作品写好后要落款盖压角章,有的盖起首章。凡書画家的作品不盖章,价值大打折扣,说明盖章的重要性。
印章是打印出来的吗?答案是否定,一个知名的晝画家他必须是
书、画、印精画才是称道的书画家,我国近代的书画家都能做到三者的结合。一般盖的章都是自已刻的基本镌刻的大篆和小篆,如近代水墨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刻章为一绝。书画家用石很讲究,一般都是青田石和寿山石为石材刻章。
书法印一般刻几厘米的?
书法用印要刻多大,主要看书法的大小,用印也是不同,用印大小要与作品相称,能够起到校正通篇布局重心的作用。古人云:“用图章,宁小勿大,大则不雅。”要视书法作品尺幅大小选用印章,切记落款处的印章大约与落款字大小相仿,否则,不但会给人以沉重下坠感,有时还会影响画面的整体格调。
作品钤印代表作者审美水平与书画家的品味。印有大小、长短、方圆,朱白、肥瘦。一般书法家至少要备三套大中小的印章,每套印章包括(姓名章、字号章、闲章,斋号章,佛像章等)一套小楷作品印章(约0.7-1.0cm)大小。一套中等大小印章(约1.5-2.8cm)大小,用于一般的四尺六尺作品,一套大字印章(约3.0-4.5),一般用在八尺以上的字画。当然主要还是要看章法需要,也有小字用大印,主要能平稳重心、强化书画构图,能够“锦上添花”就可以。
可以参考一下国展作品用章:
印章材质
以下是本人篆刻作品:
书画用印:
谢谢观看!
为什么有的人现在谈书法的时候?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大凡社会上谈的多的,往往不是“缺什么补什么”就是为了夺人眼球而生造的潮流或者事件。
篆书是中国字体演变史上最丰富的字体。从甲骨文后,我们在春秋时代的秦国文字发展到战国再到秦统一颁布的小篆,这个源流非常清晰,其实也具有非常好的连贯性,无论是字的结构还是体势。但长达数百年的演变,从官方到民间竹简的书写,其实依然展现出很多的风貌。
篆书是最具备图画性质的字体。作为一个规范字体,既脱离了结绳记事的时代,又在甲骨文那种专用于巫师占卜的图案上做了文字化整理,既是规范化文字系统,同时也最大程度保留了象形文字的六谊特性。
篆书是中国文字宝库中最美字体。美不美,是主观的。篆书线条匀整、结构对称中富于变化,含锋不露、典雅蕴藉,无论是李斯的严正大气的小篆、李阳冰的秀丽端严的铁线、汉代富于笔墨气息的汉篆,还是清代赵之谦吴昌硕等碑学大师以碑入篆或者石鼓风格的篆书,无不在美感上夺人心魄。
篆书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字体。中国的最长,当然就是世界的最长。直到现今,大家刻印还是用的篆书,篆书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没有变成死文字,当然是我族我文的骄傲。
但这样的真正具备底蕴的东西,往往不会引为大众谈资,首先因为有门槛。篆书不是可以看看就能忽悠的东西,没练过学过写过或者刻过的人,三句话之内必然露馅。这个状况不光是在普罗大众中,即使在书法界、金石界里也依然存在。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楷、行、草、隶实在都写不好所以改写篆书最后做到书协主席了,还不止一位。
其次因为没有使用价值。大众感兴趣的东西不是对自己有实际利益就是来二两自我心理满足,前者如谈股票房价儿童教育和沟女术,后者如赚大钱的人倒霉了或者对写自己压根儿看不懂的字体的书法家们骂两嗓子或者隔空命令写楷书让自己来当评委……
至于书法培训,本来教孩子写点篆书,很容易让交钱的家长有货真价实感,收下学期学费更有把握,但其实绝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书法压根儿就没想到养个书法家玩玩儿,只不过是觉得就算书法没学到怎么样起码可以试卷书写清晰,落个应试教育的书写分或者在规范字比赛中拿点加分奖,那自然练唐楷会比较有实效。同时,从事书法培训的师资……其实会篆书的也真的少到可以忽略不计,没人会教自然没人可学。
还是让我们回到初心,爱书法的,该学学篆书,唐楷对书者而言永远只是打底子的东西。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敬请点赞关注,深夜码字,顿感温馨!谢谢!关于【书法为什么没有印章】和【书法作品印章基本常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