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培养什么精神,学习书法有天分一说吗?
许多人只因觉得自己没有“艺术天分”便放弃了学习书法。其实,书法的原始意义是用毛笔写字,在使用毛笔的古代,那是一项基本技术,和有没有天分无关,既然是许多古人都要会的事,现代人没有理由学不会。
关于书家天分与学书功夫的关系问题,《书谱》中这样描述道:“子敬以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或有鄙其所作,或乃矜其所运。自矜者将穷性域,绝于诱进之途;自鄙者尚屈情涯,必有可通之理。嗟夫!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考之即事,断可明焉。”
从这段论述可见,书体贵乎自然,这种自然便是笔法、技法“精熟”基础之上的“自然而然”的状态。那种强努为力、标志体格的做法是“工用”不够的表现,只会让书法的神采情韵相去甚远。过高看重自己作品的人,是在自毁前进之途;虚心谦抑好学之人,必定成功在望。只有学而未成者,而无不学就能取得成功的。
学习书法“天分”是次要的“勤奋”才是基础,
纵观历代书法名家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他们诚然拥有天资,但更为人乐道的是其“笔山墨池”、“退笔成冢”的勤奋故事。
有了天资,不加善引亦是无用。他们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他们倾注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在古人的经典作品、经典名著里钻研,丰富了知识、扩展了视野、提高了境界。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要我们见贤思齐,向“天地”学习看齐,向“道”“德”学习看齐,向“自然”学习看齐;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与生俱来的天资才气,不会惋惜后天付出的辛劳勤奋,写出具备精、气、神的书法作品,留于后代传赏。
书法天分,来自勤奋!
书法素养的感悟50字?
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写的文字体现了他的修养、性格、学识甚至健康。
书法练字心得体会
由于职业的原因,一手粉笔字,就在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形象,一手钢笔字则在学生家长面前树立了形象。我记得一位老总在电视招聘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被我公司聘用,那么以后你的每一个计划总结都必须是手写的,你说你的字好坏重不重要。
记得小时候,刚上学学写字时,还能一笔一划,写的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不时得到老师表扬。长大后,态度有了变化,写字不如儿时那么认真,字迹潦草,有时写的字竟勉强认得是什么字,自己也知道自己写的字拿不出手,每次总想等有时间了好好练练字,可总没有把练字提上日程。还好,借着学校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学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能力”的活动这个契机,我开始好好的练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练字,我有不少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思想重视,培养兴趣
思想重视是学习练字的关键。要在整个练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练字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对练字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才能有对练字的责任感与迫切感。学习练字的过程,也是从提高练字兴趣开始的,兴趣的培养与产生,一是靠自己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二是靠教者培养和不断观察书法作品,开展书法讲评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对这件事有兴趣,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学习练字也是如此,有了兴趣,就愿意学,就会从写的不好,到写得较好,再到写得更好。
二、充满信心,百折不挠
学习练字,首先要抱定能学好的信心。同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即准备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并要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唾手可得的,写字也是这样的,肯定会遇到困难有时在一段时间内会有进步不大的感觉,我们不能因此而以为自己不是写字的料子,自暴自弃,这时千万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轨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写字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一定要经过练习才能会,才能好。练习写字当然是用手,可是同时要用心,心到手到,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写字的技能就掌握了。”可见,学习硬笔书法,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锻炼。
三、端正态度,心平气和
学习硬笔书法,需要你在心情平静之时练习。因为书写时人的精神集中,排除了杂念,一心钻到写字中去了,听凭心手相应,笔纸接触,这样长期的书写训练,久而久之会使人的身心处于平静状态,其情绪达到了宁静安详的境地,心态平静,办事自然就没那么浮躁了。在书写每一个字的过程中,让原本浮躁的心得以平静,释然。在字里行间中,练字者能够感受到中华汉字的气韵,领悟做人的道理。所谓练字可以修身养性正是这个道理。这样既练了字,又培养了性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写字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普通的一件事。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字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重视书法,把字写好,写漂亮,有利于人际交往,增进互相了解和友谊,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有助于学习毛笔书法,有助于审美情操的提高。学习硬笔书法,写好字将是受益于终身的大好事,一手好字陪伴一生幸福,其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应该好好练习硬笔书法
从小学习书法和长大后再学习书法的差距在哪里?
大凡学东西都有个时间段的问题,比如新生儿学习吃奶,就是出生后一至五天內,过了五天,婴儿就再也学不会吃奶了。还有人对说话的学习过程,从一
岁到五岁之内,过了五岁,就永远学不会说话。世界各地发现的狼孩都是这样,人把孩子从动物身边带回来,教他们说话,这些孩子便再也学不会了。学写字也是这样,必须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把基础打好,即基本掌握汉字的结构形态。这个时段人记性好,这时候学字,汉字常用字结构基本可以入脑入心,终生驻留。中年之后再学写字,对字的结构形态则记不住,写出来的字则总是别别扭扭。我们当地有位书法家,他快五十岁才开始学写字,临摹九成宫碑,最后临写的几乎可以乱真,都复制了一块九成宫碑立在当地。可是他离开碑帖写行书,则完全不是一回事,所写字的结体连街上一般人都不如。这个例子就清楚地说明了练习童子功的好处。上面发的照片是我二十多岁临写的九成宫碑。现在看来精神掌握尚不到位,笔画稍规整。
写好钢笔字重要还是写好毛笔字重要?
从实用角度来说,硬笔重要。从艺术角度来说,毛笔书法重要然后才能到硬笔书法。实用,能够做到清楚干净美观就可以说了,做到这一点,对于社会和我们的工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说清楚干净非常重要呢,在实用过程中如果书写不清楚,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麻烦。甚至一字之别,天壤之别。
艺术性的书法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书法的艺术性的传承发展。在就是文化的提升,全民文化和艺术审美品味的提升。对于书法造诣的需求是永远都迫切需要的。还有就是个人的文化修养问题,书法的训练,不仅仅是书法技法和美观的字形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提升,全民文化艺术品德的提升和普及。
从根本上说,就是毛笔书法,因为写好硬笔书法,不一定能够下好毛笔书法,但能够写好毛笔书法,硬笔书法造诣也不会太差——甚至和毛笔书法一样出色。
在说毛笔书法是国粹,需要我们不带继承传承和出新求变,写出具有我们时代特色的书法。
关于【学书法培养什么精神】和【学习书法有天分一说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