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书叫什么,启功的书法那么好?
启功(察格多尔札布,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满族,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人,佛教信仰,清高宗雍正皇帝第九世孙,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名誉主席等,主要作品有《红楼梦注释》、《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等。
早年师从贾尔鲁先生(羲民)、吴熙曾先生(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学;经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援庵先生慧眼识才,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美术系助教、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启功先生的书法特色,那就是:清、正、刚、雅,秀、润、和、天。 所谓“清”即清楚、清秀、清朗,一指用笔笔笔有法,清清楚楚,干净利落,一丝不苟,毫不含糊;二指笔画清劲,结字清秀;三指章法清朗、气息清新 ,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正”即正确,正气,端正,即学书路子正,方法正,笔正心正结字正 。“刚”即笔画刚劲有力,又锦里藏针,刚柔相济,骨力内涵,瘦不露骨,字形刚健;“雅”即文雅,雅致,有意蕴,有品位,富含书卷之气,无粗俗、狂野、怪异之气;“秀”即秀美,秀丽,笔画劲秀,匀称含蓄,结字多纵势挺拔,亭亭玉立,给人美的享受。“润”即温润、玉润,笔画刚健瘦劲但瘦而不干,瘦而不硬,而是骨肉匀称,如处子肌肤,温润如玉,遒美劲健, 因枯笔而出现的飞白枯中带润,枯而不燥与“和”相通之处,“和”谐,平和,“和”是启功先生的书法的最主要的特征。
启功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内紧外放的结体,遒劲俊雅的笔画,布局严谨的章法,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准,形成一家之风,被人们奉为“启体”。书法界评论他的书法作品为:“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赏者觉得余味无穷,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人们常说“书如其人”,启功的书法,正如他人品学问一样,秀丽、博雅、才气横溢、风流洒脱。北京师范大学东门墙壁上的八字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亲笔提写的,这也是启功先生大师风范的真时写照。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古语言文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蔡邕。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庾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欧阳修、柳公权、赵佶、黄庭坚等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启功先生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何宣纸能占据书法市场?
“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是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失败后说的一句话。
同样的道理,在书法创作时,你若是以生宣来写小楷,那也一定是,“用错误的纸张、错误的书体、以错误的方式,写的一张错误的作品。”
宣纸从它一诞生,就被历代书法家用于书法创作,并因此而产生了不少经典作品,从来没有“宣纸不宜书”的说法。
宣纸独有的润墨性,让它成为书法创作的首选用纸。宣纸中,长短纤维纵横交织的制造工艺,使得墨落于纸上后,迅速洇化,且水洇化速度快,墨洇化速度慢,形成笔画的中间墨色深,四周墨色浅的艺术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形式。
同时,宣纸制造过程中,原料的有机物质已完全去除,故化学性质稳定,能长期保存,有“纸寿千年”之说,故用于书画创作,能使作品长久流传。
但是,宣纸的使用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宣纸吸水性强的特点,使得它的书写与普通纸有所不同,运笔稍有迟疑,墨就会迅速洇化形成大的墨团。
故在宣纸上创作,要经过反复练习,掌握其习性,让心、手、纸、笔、墨相互适应,寻找到最佳配合状态,方可得心应手地书写。
在宣纸上创作,还需根据书体、字形大小、书法风格、个人习惯来选择不同纸张。
一般而言,篆书、隶书、楷书宜选用生宣中的特种净皮或净皮,行书、草书宜选用生宣中的净皮棉连或净皮。
又,写字形较小的字宜用熟宣或半生熟宣,写字形较大的字宜用生宣。
而具体到书风,写二王一路的小行草宜用半生熟宣,而写王铎一路则宜用生宣。
总之,书法创作就是:“用正确的纸张、正确的书体、以正确的方式,写一张正确的作品。”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殿书是什么意思?
殿书就是殿下书法的意思
学习笔法有什么好书推荐吗?
看你喜欢什么?
有喜欢碑派的,有喜欢贴派的,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悟性也不一样,初学者最重要的是路子要正,方法要对,路线要明确,才不至于走弯路。有个好老师带带最好,如果成年人悟性好的,建议先走走二王一路。
书法大家王铎云:“师不入晋,终入野道”,入晋就是指向王羲之,王献之学习。例如:米芾,苏轼,颜真卿,赵孟頫,王铎……等等书法大家,几乎没有不临过二王的。
在掌握了二王的用笔方法、和技巧之后,那么再写其他的的也变得相对容易了,初学者建议从易到难研究,如果上手写王羲之的可能会难一点,可以选择从赵孟頫,或王铎临的《圣教序》入手,赵孟頫的圣教序笔法精到,结构端正优美,王铎圣教序厚重,笔力沉雄饱满,都是不错的范本,当然很多人看法不同,个人觉得取魏晋笔法从这两本贴入手能够更清晰快速,拙见浅薄,希鉴一二而能用之!
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望同道师友,批评指正!
关于【书法的书叫什么】和【启功的书法那么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