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怎样练好毛笔书法,初学有什么合适的毛笔?
初学者选毛笔,尽量选兼毫的,因为兼毫软硬度适中容易把握,羊毫的话比较软,对于初学者来说水平不够,比较难以把握
可否分享一下练毛笔字的心得?
感谢沈小爱同学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几乎每天都练毛笔字的。要分享心得的话,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选一本好的、自己喜欢的字帖。
这一点很重要。什么叫“好的”字帖呢?一般来说,练字大多从楷书、魏碑或者隶书入手的比较多,当然,也有少数人直接从行书开始的。楷书里以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的字入手比较好,如果是写小楷的话,建议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等的字比较好。魏碑则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而隶书大部分人选《张迁碑》、《曹全碑》和《石门颂》等等。当代田蕴章、田英章等人的书法,也受到许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行书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等入手比较好。当然,主要还是看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字帖。千万不要去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书法来学习,不但字不好看,而且浪费了时间。
二、从基本笔划开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练习,不要急于求成。
练习书法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劳动,所以,必须要持之以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学习。首先从字的基本笔划开始,结合单个字练习。比如:今天我先准备练习“点”和“横”两个笔划,先单练习笔划,等练熟了,再尝试练习以这两个笔划为主的字。如:一、二、三、上、下、主、卞等,直到写熟了背牢了,然后再去练习其它的字。不要太在意字的好坏,主要是体会用笔的方法和过程。等到基本笔划和单个字都练习完了,再开始进行临摹。
三、按先摹后临,反复临摹,再背帖,到最后再进行试创作。
有了前面练习基本笔划和单个字的基础,就可以正式进入临摹的阶段。为了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建议首先从摩帖开始。有些人不重视摩帖,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摩帖的过程,既是体会范字的运笔过程,也是自己掌握书写技巧和理解字的结构和特点的过程。但是,摩帖的时间不易太久,有个十天半个月差不多了,时间太长了,自己会感到无聊,也会影响练习书法的兴趣。摩帖一段时间后,就要为临帖做准备了。临帖一般有两种情况:对临和背临。对临就是照字帖临摹。开始临帖的时候,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不要心急慢慢来,可以先少临一点,等习惯后再多临一点,但是,也不要太多,每天最好临10个字左右,直到临熟,到明天再背临就比较容易,否则就会像“夹生饭”,成了“四不像”字。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式地练习,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等到字帖临摹完了,背会了,就可以进入到创作的阶段。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总之,任何一门技艺,都不是一天可以练成的,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希望你早日练出一手好字。最后祝你成功。谢谢大家辛苦地阅读。
毛笔行书练字技巧入门?
要学习行书,就要先理解行书,总的来说,行书有以下这些特点:
1、以行为主。
顾名思义,行书就是如行走般的一种书体,所以必须打破楷书的规矩,以行为主,否则就不能叫行书了。
行书还分行楷,就是比楷书快一些;行草,就是比草书慢一些,介于中间的就是我们常用的一般意义上的行书。
2、追求简洁。
行书为了追求便捷性和速度性,在偏旁部首方面会进行简化和连带,但不能因此而觉得行书可以随意书写,那是不对的。
3、章法灵活。
章法包括单字章法和通篇章法,楷书的章法是比较严谨的,大小变化不大,但行书却可以灵活应变,根据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进行灵活的调整。
为什么要站着写?
原因:站着会使视觉离纸张远些,这样更容易把控好文字的布局,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坐着的时候对于整张纸的大小把握不准,往往落笔的位置不会最佳。就是章法不会很完美。坐着时手臂的弧线和伸展空间都会受限制,而书法又是挥洒自如的,一笔一锋、起承转合都需要活动的空间。 好处:当写大字或创作的时候,站姿对于整副作品的章法有总体的把握。站着写书法可以更加放得开,书法成果更美观完美。 当然写小字如果更要求稳定,可选择坐着写。还有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还是推荐坐姿。这样的稳定性更高,笔法也会更精到。
关于【练字怎样练好毛笔书法】和【初学有什么合适的毛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