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可以提升毅力吗,临的帖都差强人意?
谢谢邀请!丹枫试答。
恭喜你,朋友!说明你已经进步两年时间了,胜过了无数未学书法之人。在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社会里你能保持一份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实属难能可贵!给你点赞!
研习书法讲究悟性,开悟的早,进步就快;感悟的缓就进步的慢。
我给你三个建议:
一、选贴要选自己喜欢的字帖进行临习,不要挑你不喜欢的。原因是你喜欢的才有动力,字帖才能和你融为一体;你喜欢的,说明你的某些性格观念或思想文化和字帖作者有共鸣的地方,你临这种字帖比较容易上手,容易出成绩,也比较容易坚持下来。
二、习书练字本就是修心养性,要戒利戒躁。不支持你研习书法的目的是为了追名逐利,一是因为靠书法发财致富的毕竟是极少数人,江湖高手太多,人才济济,很多人胡子眉毛白了都没有成名,更没有因此而发家致富。二是功利心太强,欲速则不达。很多事情要顺其自然,既讲究“缘”,也情调“心”书法是修心养性之道,一味急于求成求利,易入歧途,过于讨好大众,书俗;凝心聚气耐住寂寞坐10年冷板凳则易书雅,可登大雅之堂入方家法眼。
三、书法是有“密码”的,笔法、章法、墨法皆有法度诀窍。建议你多看、多听、多想方家意见和建议,不要闭门造车。个人智慧是有限的,要懂得借力。通过有效的借力就可以让自己茅塞顿开、举一反三,事半功半。
能给人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首先我要告诉你的是,坚持写书法,意义重大!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能让你写出一手好字,赢得别人的称赞,甚至有的人可以用它来挣钱。其次呢,就是增强你的毅力。练过书法的朋友都知道,书法是一门非常考验人耐心的学问。有时候一个笔画就可以练习千百次还不能达到满意。但是,当写出一幅好作品时,不学书法的人是体会不到那种令人激动不已的兴奋的。然后呢,就是通过书法学到一些名言警句,优美的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还有就是体会到为人处事的一些道理,就如同上面这个口字一样,古人都喜欢在左上角留出一个小口,而不堵死。我个人认为,这就体现了古人的智慧。那就是做人做事一定都要留有余地,留有活口。书法里面的方笔圆笔也体现了方圆之道。再有就是可以丰富人的业余生活,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有一条长远的就是能够益寿延年,大家应该都注意到,许多书画大家,都活很大年纪。我想这就很他们写书法有关,因为书法能够使人心旷神怡。我是喜欢书法的志勤,喜欢我就关注我吧。麻烦各位老铁点个赞😊
大家承认书法要传承?
“大家承认书法要传承,但究竟如何传承,具体传承什么”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这个问题提得好也是有一定的深度的一个提问。书法要传承怎么传承?
今天我们传承书法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因为我们现在写的字叫简化字,古人的书法是一个相对来说是个繁体字的系统。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也不是简单的写字,或者说是简单的把简化字写好,我们传承书法,直接学习古人的字就行了。
刚刚,有一位网友看了我写的书法文章中举的例子,其中就有欧阳询写的《兰亭记》里边的三个“之”字。他就说,我把书法说的太神秘了吧?这几个之字哪一点不一样了?我告诉他说,你仔细看看,光是之字的,这三个点都不一样。像你这样看书法,什么都一样,怎么能看得出来书法之妙呢?所以,我们说,写钢笔字写习惯了,写简化字写习惯了,我们对毛笔字对繁体字,对中国传统书法的认识,真的需要我们有一定的了解。
欧阳询《兰亭记》,我们要仔细的看三个之字,点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笔式的走向都是有一些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字,我们学就行了,有金文,有小篆,有隶书,有楷书,还有行书、草书,大致上就是这样一些。
但是,中国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一个文化体系,它从不同的层面反映着不同的深度,每个时代它又有每个时代深厚的文化土壤。
比如说,魏晋时代的风流,汉隶的古朴,唐楷的森严,宋人的疏放,元人的复古,明清时代的变革。
现代对书法的创新和改革的渴望等等,这都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书法精神。我们处在一个中国书法走向最后一站的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中国的书法有一个不断的发展演变的过程。比如说,从篆书到隶书就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从隶书向楷书又是一个演变的过程,中国的汉字到了唐代才基本上固定下来,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三位一体的一个书法主流体系。
我们再看看颜真卿写的这几个之字,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书法体系是我们主要传承的体系,因为从唐代到今天,我们适应这样一个说法传统1400多年了。
这1400多年里,我们主要传承的一条脉络就是魏晋风度,也就是钟繇王羲之创立的这样一个书法体系。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明清两代或者是在唐、宋、元、明、清,这样几个大的朝代里边,几乎只有楷书,行书,草书这些主流的书法,其他的书法在我们的社会当中被所传承者,是微乎其微的,比如说,还有隶书、篆书这些传统,我们在传承过程当中已经是非常淡漠的书法了。
正因为如此,书法的视野也就越来越小了,所以到了晚清时代,学者们又提出了金石学的书法美学思想,这一次提出金石学,是进一步的重新回归古典,同时也是对中国书法全面的继承。
临摹魏碑《敬史君碑》今天,我们的书法形成了两大流派,一个是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学派,还有一个是以魏碑为代表的金石学学派。
我们可以说,金石学是一个新的书法流派,事实上,金石学却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法学派。但是,由于唐代书法统一了之后,就把金石学当中的隶书篆书这些书法,包括魏碑被我们基本遗忘了。
因此,我们到了晚清,一直到我们今天,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书法审美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原来,只有风流潇洒的魏晋风格,现在,不但有风流潇洒的魏晋风格,还有雄强浑茂吃的魏碑,和古倔朴茂篆书和流丽典雅的隶书。所以就形成了帖学和碑学两大学派,但这两大学派又是在融合,在融合的当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帖学派仍然是占据着最主导地位,而金石学仅仅是这个主流中一个新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继承中国的书法传统,继承什么呢?就要继承中国书法的内核。
战国楚简《曾乙候墓简书》的古拙自然中国书法的内核,它不仅仅是让我们写写字而已,它是要让我们在书法当中抒发自己的人文情怀,比如说,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些优秀的书法家,我们看他们这些书法的时候,总是能够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上的感受。有大气磅礴的,又风流潇洒的,有天真浪漫的,也有奇倔古怪的。这些不一而足的各种艺术风格,它给我们展示了不同人文精神的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写写字而已。
启功先生临摹的怀素《自叙帖》所以,如果要想让我说一说,我们如何具体的来继承传统,我想我们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继承:
首先,我们要懂一些中国的书法史,就是要了解中国的书法的历史,要了解我们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些发展历程过程当中出现的杰出人物,他们的人生为什么跟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有了解了这些历程,我们才能切实感受到中国的书法为什么事博大精深的,同时我们也才能把我们的主流书法帖学学得更好。
第二,我们既要遵循主流书法,同时我们要兼容并蓄,尽量做到以发挥自己艺术爱好为主。
赵孟頫书法的圆润婉转因为今天我们学习书法,好像实用性已经降到了最低历史上的最低,甚至,再过若干年之后,可能还要低。但是书法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和生命的那种乐趣,它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书法的艺术魅力是不会消失的。所以,我们尽管可以学篆书,隶书,甚至甲骨文,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书法艺术,但是,最主要的主流仍然是楷书,行书和草书,这是唐代以来给我们建立的一个汉字书法系统的主流系统。
魏晋书法的风流蕴籍这个系统我们是不能丢掉的,如果我们丢掉了这个一个系统,那我们的书法真的就是凌驾于汉字至上了,也就会脱离群众,脱离大众。
第三,我们要全面学书法,我们不能仅仅学个楷书,学个行书就可以了,我们还认识到中国书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篆书隶书,我们都可以学一学,通过学习篆书和隶书,也有利于我们在楷书、行书领域的创新,或者反过来说,我们本来是爱好篆书和隶书的,但是我们学习了楷书、行书和草书,也可以反过来帮助我们在篆书隶书里边有一些创新。因为书法是可以融合的,我们只有精通一家,通过博大精深,炉火纯青的融合各种书法美学要素,才能有所创新,因此学习太单调是不行的,学习的太单薄也是不行的,传承书法文化就是要把书法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面传承下来。
第四,我们要坚持爱好。把书法作为一种文化修养来做,通过书法,可以加深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学书法,让我们走进中国的古典文化领域,走进中国古典文化的世界,让我们开拓一个新的境界。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因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的人文思维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都是很富有逻辑性思维的。但是,古人在书法里边是比较重视情感精神和形象思维的,那我们在这个学习书法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大脑就会得到很大的放松。
同时,即便是这样静悄悄的一个小小而古典的书法世界,但是,它内在的精密的结构,仍然是充满着逻辑思维的,这也是中国艺术的一个特点,更是我们书法的博大精深的一面,所以我们传承书法,一定要把现代科学方法和古典的精神结合起来,这样我们乘船出发更有力度。
王铎的桀骜不驯最后是,我们在传承书法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其实传统和创新也是一个“形质”与“神采”的问题。
古人很早就提出,书法的形质和神采两个部分要完美的结合。只有把这两个部分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传承古人的书法精神。同时给我们的创新也就奠定了资本和基础。
现代书法家有一种潮流或者一种浮躁的倾向,总是把所谓的神采放在前面,可是书法的神采出来了,却没有形质,那么这种没有形质的神采,其实是非常空洞的东西,因此,书法仍然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艺术,而不是炫技的艺术,更不是凭空想象的艺术。
我们乘船书法传统一定要记住,形制是基础,神采是建立在行至这样一个铁的基础上的。
练习书法已有时日?
很多人向我反映:
学习书法十年了,总是不进步,而且会产生退步的现象,到底应该如何解决?
那么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这三个方面去分析自己所存在的不足:
第一,是否真正的花时间去学习了书法,是否真正努力的去学习了。
毫无疑问,学习书法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我们的努力和坚持。
很多人口口声声的说自己在努力学习书法了,然而我们却看到他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是随随便便心不在焉的写几个字,妄想能够通过很短的时间就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人,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让他清楚学习书法,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事情,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是一个积累性的工程,是一个需要不断的投入时间才能够获得回报。
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有坚持的毅力和恒心,这样的话才能够循序渐进的学好书法。
第二,是否真正掌握了临摹字帖的方法,是否真正的在认真的在临摹字帖。
临摹字帖是我们学习书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书法的方法,也是我们学习书法最主要的方法,但是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一个环节,或者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书法临摹所应该拥有的精髓和方法,再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迷失了方向,失去了信心。
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事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临摹的方式方法,不应该盲目的去顺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偷懒和想当然。
针对这一问题,我的建议是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态度,向高人请教书法临摹的具体方法是什么这样的,这样的话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书法和了解书法的精髓。
具体来说,临摹字帖的时候,最主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对于字帖上的字和我们所写的字进行一个对比,这个对比不仅包括笔画形态,而且包括结构,包括整体上的一个气势判定,一个神韵上的对比。
只有不断经过这样的对比,我们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差距,然后想办法在写下一个字的时候,注意到我们上一个字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越写越像,越临摹越有趣,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学习书法。
第三,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真正的适合我们书法的学习和创作,是否是高质量的工具。
很多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于书法工具的选择和运用,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事情。我们对于工具的选择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其次,要选择高质量的。
所谓适合自己的,就是说你在学习这一书体的过程中,要了解历史上这位书法家,它使用的工具是什么,别人或者是前辈,建议你去购买的书写工具是什么,其次,当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进行工具的选购过程中,就要注意到工具的质量,要不要选择那些劣质的工具。
很多时候导致我们学习停滞不前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主观因素,还有可能是客观的工具方面的原因,我们对于工具的选择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顺手的,这样才能够越写越好。
关于【书法可以提升毅力吗】和【临的帖都差强人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