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如何盖印子,对于篆刻你有哪些看法?
“篆刻”一词初见于汉扬雄《法言•吾子》,元代以后专门用于印章,现在虽有“中国印”的说法,但仍不能完全替代篆刻。
就“篆刻”而言,“篆”是指在印面上写篆书印文,“刻”是指通过刀刻来表现印面上篆书之美。
对于篆刻,我有以下看法:
1、篆刻是一门二次创作的艺术,必须先以笔写出印稿,再以刻刀刻制,有“透过刀锋看笔锋”的说法,故在创作构思时,既要考虑笔法也要考虑刀法。
2、篆刻与书法密不可分,“印从书出”,书风对印风的影响十分明显。从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等人的篆刻可以看出,他们的作品中表现篆书的笔意,再触入金石味,使书会、印风趋于统一,而随着个人篆书面貌的强化,其篆刻的典型风格特征也更加明显。
3、学习篆刻应从临摹汉印入手。汉印是篆刻史上的高峰期,印章盛行,风格多样,制作精美,传下的印谱较多。
临摹汉印,宜从白文印入手,一方面它布局方正,便于掌握;另一方面冲刀、切刀都可适用。
4、要注重印章款识。印章与书法一样,也有款识,它是作品的一部分,没有款识的作品是不完整的。
印章的款识一般刻于印章侧面。内容可以是诗词,或记事,或赠语,或祝福,或吉语,或治印心得,也有的只刻名字,还有些人在侧面刻上山水、花鸟、人物等简笔画。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
关于甲骨文是否为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问题,目前可以这么说。至于将来再发现更早期文字,则另当别论。
一、甲骨文是汉字从图画向抽象文字符号转化的关键时期
目前发现甲骨文字和图形文已达万余个,已经辨识的业已达到2000余。已经辨识和暂未辨识的文字和图形己经具有美学意识和美学水平,应该不是仅有表意功能的抽象符号。
(图一)最早的图型文字也具有表意和审美的双重性
二、文字从象形开始表意,逐步发展到抽象文字,过程漫长。中国文字最大特点是一路演变,一路变美。从象形美直到抽象美。
(图二)已经高度抽象化,仍保留少许象形之美
三、甲骨文、金文虽然不是用笔书写而成,但总要先刻画成稿,然后逐步完善,不同于用毛笔直接书写而成。但也有发现底稿。把甲骨文和金文看成书法艺术是可以的。只是手段的区别。不能把书法艺术限定在毛笔书写上。即是近现代也有硬笔书法。
四、有一类看似图画,但是单个成型,也已经是象形表意文字,不应视为图画,也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书法。只是更原始一些。
五、自甲骨文金文以,逐渐演变,数千年传承至今,是中国文明不中断的重要载体。文字的贡献是首位的。文字的连续性保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欣赏甲骨文是数典追祖。破泽甲骨文与祖宗对话,是现代人的神圣使命。
甲骨文之前6000一一8000年期古陶文和古刻文,是现代人研究的另一个伟大目标。它们也很美。
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
书法是为了把字写好而总结出来的方法。它不是结果,而是规则。按照前人的总结出来的规则去写字,就能写出合乎法度、美观的汉字。人们在观赏的时候,得到了愉悦的享受。便把他们的作品称为艺术。
艺术是近代外来词汇。古人把书法列为艺类。中国古代的艺类分为六大类。“礼、乐、射、御、书、数”。不去计较古今称谓上的差异 。但是要区别古今对书法的认识观念。
古人对待书法,是抱着“字为心画”的态度去写字。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书写着的第二张脸。所以古人有“见字如面”的古语。他们同时认为良好的品行,会体现在你的书写当中。“字不正,心先病”,做为从小教育学生们的诫律。
中国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演变成的。每个汉字都有其形。点画位置,都有各自的安排摆放。由于古代的书写工具是毛笔,毛笔的特性是柔软。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就无法控制住毛笔写好字。要写好字,就要按照特定的笔法进行练习。古人都是经过严格的练习,他们写出来的字就特别美。被我们称为“书法艺术”。
要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书法功底,渊博的文学修养,丰富的创作经验。精熟的技法,是优秀书法作品的前提。技能不过关,所有的东西都谈不上。
今天的书法界,被一小撮打着艺术幌子的败类拿来恶搞。鼓吹突出个性,说什么汉字的写法已经几千年都一个样子,人们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要让人们产生新鲜感,就要大胆的改变原来的样子,不能再按它们的原样写,才富于艺术创造。粗暴的践踏书法艺术。对这些败类的“艺术书法”,只要是个正常的人,都知道他们是在破坏中国文化。而且还毁坏了人心。一大波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叫好的人,为这些小丑摇旗呐喊,擂鼓助威。没有人在背后给他们撑腰,他们的丑行如何能够泛滥成灾?
石门颂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三百年来习汉碑者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一一清.张祖翼。
《石门颂》是著名东汉摩崖刻石。歌颂了东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有"隶中之草″之誉。用笔奔放伸展,圆笔居多,笔画瘦硬,粗细均勻。像篆书线条一样,注重中段厚实的表现。圆劲流畅,像熔金流淌。折法有方有圆,还有的折画断开不相连,字形叁差错落,不拘一格,古朴豪放。
有的字结构多有异趣,如"命″、"升″、“诵″等字竖画很长。像竹木简犊的写法。
清末民国书法家康有为评:"餐霞冲采绝人烟,古今谯可称书仙?石门崖下遗摩碣,跨鹤骖鸾欲上天。″
(以上图片为石门颂拓本)
(石门颂原石)
下图是书法家龚望先生临的《石门颂》,他曾遍临汉碑,尤好《石门颂》。创新于法度之内,字形四周伸展,疏密有致,用笔生涩迟拙。苍茫浑厚。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关于【书法篆刻如何盖印子】和【对于篆刻你有哪些看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