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毛笔书法字典,叔字的行书如何写?
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叔”字有两种写法。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笔画,我们先看一下楷书“叔”的两种写法图片。(“叔”字繁体字和简体字一体,写法二为异写)
下面我们就说一下“叔”的行书写法,我们先看一下毛笔行书,然后再看一下硬笔行书。
毛笔行书,我们列举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写法。两张图片基本没有太大区别,右侧 “又”的写法基本相同。略微的区别在于左下方的两个点,左图两点分开了写,连带不是很明显,比较工整;右图把两个点连了起来,更加流畅。(见下图)
我们再看一下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写法。下图是异写的行书写法。相对于楷书笔画的连带比较明显,这也是行书的特点。两种写法的细微差别在于笔画的形态,比如左侧的撇,左图比较弯,右图比较直;右侧的竖,左图比较短,右图比较长。书法就是这样,笔画形态有变化,才有美感,千篇一律则容易审美疲劳。(见下图)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硬笔行书“叔”的写法,田英章老师和吴玉生老师都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写法上差别不太大,也是左下方的两个点,有的连带在一起,有的分开写。两种写法都把最后一个捺笔处理成了“长点”,书法上叫“反捺”,这也是行书的特点,笔画比楷书简化。(见下图)
基本上“叔”的行书写法就是在楷书的写法上多了一些笔画的牵丝连带,部分笔画可以简化 ,也可以较为夸张得处理单个笔画。
以上就是对“叔”的行书写法的简单阐述,大家看明白了吗。
毛笔书法考级指南?
级别
画纸规格
考 试 要 求
时 间
1级
29x21
自选或临摹(正楷) ①点画基本正确。 ②字形结构较为平正。 ③无错别字。
90 分钟
2级
29x21
自选或临摹(正楷) ①点画正确。 ②字形结构平正、匀称。 ③章法比较合理。 ④无错别字。
90 分钟
3级
29x21
自选或临摹(正楷) ①点画用笔有轻重之分。 ②结构安排较为合理。 ③能初步协调作品内容与落款位置的关系,整体布局较为统一和完整。 ④临摹作品要求根据字帖所示的特点,加以正确表现。
120 分钟
4级
29x21
命题 ①能掌握用笔的多种技法。 ②结构安排合理,并且能通过点画的伸缩避让来丰富变化。 ③字与字之间和空间关系处理得体,并且布局上能与落款的大小、位置相协调。整体布局完整、统一。
120 分钟
5级
29×21
命题 ①点画较为流畅,无明显败笔。 ②结构较为端正、安稳,并且生动活泼,有疏密变化。 ③章法横写、竖写均能写得前后有序,主次分明,落款与正文较为协调,无明显不妥。
120 分钟
6级
29×21
命题 ①点画的线条爽朗,用笔精到。 ②结构能按照书法结体的法则,讲究字形的造型美观,并且有丰富的变化。 ③章法要讲究虚实相生,错落变化,落款与正文布局合理,统一、完整。 (注:楷书作品一件,另附其他书体作品一件)
120 分钟
7级
29×21
命题 ①点画遒劲,并应下笔有源,略见毛笔字的功底。 ②结构巧妙,在动态中见平衡,疏密关系处理得体。 ③章法错落有致,主次得体,虚实相生,能够充分运用落款的大小比例、以及印章的位置等,协调作品的布局。(楷书作品一件,另附其他书体的作品一件)
120 分钟
8级
29×21
命题本级的具体标准可以参照前几级所述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一些标准,即要求作品在整体上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并有浓厚的创作意识,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
120 分钟
9级
29×21
命题 ①能够掌握多种字体的书写规律。 ②点画分明,用笔精到,线条富有力度,并有融入一定的感情色彩。 ③结构安排合理妥当,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有相当的个人风格。 ④章法从正文到落款、铃印等均较为和谐、完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⑤不能出现错字、漏字、繁体字和简化字相混等现象。(注:楷书作品一件,另附其他书体作品二件,其中必须有一件横写的行书作品)
120 分钟
10级
29×21
命题 ①具体要求可以参照九级的考核标准。 ②在精于一种书体的基础上,擅长多种书体,并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③杜绝、错字、漏字、繁体字、简化字相混等不良现象。 ④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限时限量完成应用能力的试题。(注:楷书一件,另附其他书体二件,再加应用能力题,限用简化字的行书书写共计四件)
150 分钟
注:
报考1-3级者,可自带字贴;报考4级以上(含4级),不得携带字贴、字典或词典等进入考场。考题自选各级别
的考试字数应50-100字;命题各级别的考试字数为30-120字。
各级的考核重点为:1-3级,着重为点画方面;4-5级,着重为结构方面;6-8级,着重为章法及风格方面;
自己在家练字的情况下?
我是“快乐书法营”,专挑难题来回答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写出一手好字,需要从学习一开始,就要从学习的目的,要达到的程度,是练毛笔书法,还是练硬笔字?只有明确这个大前提,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从那家那体入手,怎么练习,也就基本上有了大的方向。
答主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当代书法。参加过国展,获得过“兰亭奖”,对学习书法,有一些经验,也有教训。在此就说说我的看法。
先说毛笔书法。
一、选择大于努力。古人说““先器识而后文艺。”这个器识,本质上就是决定学习方向,选择碑帖范围。关系很大。
如果题主要达到加入中国、省市书协会的水平,那方向的选择上,就比较复杂。
书法,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积淀,各门各派,都有人在学,学习各种流派的,都有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有的甚至相当耀眼。
关键是要避免撞车。不撞车,就要选择不同的取法方向。如果在尽人皆知的范围内取法,难免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比如学二王,在十年以前还可,但目前写的水平相当高的人,一抓一大把,对后来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多少竞争优势。因此碑帖的选择要慎重选择。
举例:
毛国典学汉简,王厚祥学怀素,徐右冰学黄庭坚,欧阳明鈺学颜真卿(参以金农)。
(毛国典书法)
(王厚祥书法)
(徐右冰书法)
(欧阳明鈺书法)
这叫“一招鲜,吃遍天”。从一上手的法帖选择,就不走寻常路。当大多数人还在“菜场大妈”理论指导下,在练那些被写滥了的碑帖而很难脱颖而出,他们都早已成了一方诸侯。
划重点:任何一个门派,一种法帖,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难点。没有那一体,那一家入门容易的说法。关键还是在于下大排场写进去。
(答主获第四届“兰亭奖”作品局部。二王参以怀素。纯粹的二王,入展、获奖的概率现在已经不太大了。写的人太多了)
但如果打算自娱自乐,陶冶性情,那就随意,毕竟纯二王、欧阳询、赵孟頫等等,社会上接受度高。
如果按“菜场大妈”都知道的那些路数,学习欧阳询楷书,那参加国展,省、市级展览,彻底没戏。基于自娱自乐的考虑,当然没问题。但需要考虑的是:身边写欧阳询的人多不多?有没有写的特别好的?如果有的话,尽量另选一家。比如赵孟頫,比如《张黑女》等等等等。目的还是不要撞车。
二、自娱自乐也要有长远的打算和追求。“人之立事,无不锐始而工于初,至其半则稍怠,卒而漫澶不振也。《新唐书》”,这大概也是许多学习书法的人,半途而废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坚持长期临摹,反复练习,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遇到困难,困惑,容易懈怠而中途放弃,终于学不成。
(宋徽宗草书团扇)
三、就当自己从来不识字,老老实实从一笔一画开始。有一种现象: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往往比成人效率高,速度快。其原因,明书法理论家赵宧光在《寒山帚谈》中说““作字有难于结构者,一为学力不够,一为平方正直尘腐之魔胶固胸膈间。”同理,笔法、章法和结构,墨法,书法的四要素,相互关连,都是难点。
成人有了几十年的书写习惯,这个习惯一般来说,是语文老师教的手写体的固化。和书法的本质差距很大;同时,成人接受了许多和书法精神背道而驰的世俗说教,有许多先入为主的,错误的认识,自己的脑子里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所以学起来,反而没有娃娃快,也没有娃娃接受度高。
四、具体的学习方法,步骤,不是一篇问答能完全涵盖的。需要多看有关资料,多看网上的临摹、创作视频。最好找身边学的好,已经走在前面的朋友或者熟人交流,请教。
再说硬笔。
如果是练硬笔,我认为成人没有必要。因为在电子时代,已经很少需要人写字了。写的再好,也没有什么用场。除非是打算将来教学生练钢笔字。如果是中、小学生,练下硬笔,还是很有必要的。上考场答卷时,书写速度快,卷面整洁,非常好。
(吴让之篆书扇面)
帝字印章怎么刻?
第一步:准备工具
1、准备印章材料:常用篆刻字典、砂纸、镜子、毛笔2支(小笔狼毫、羊毫均可)、墨汁和砚台、印床、刻刀、印泥、连史纸(拷贝纸或宣纸)数份、刷子(废弃的牙刷亦可)、棕老虎(拓边款时用)、拓包等。
印石的准备:将砂纸平铺在水平的桌面上(最好选择一块玻璃面),用印石(选一方与将要临印的印面大小一样的印石)在砂纸上打磨直至印面平整。
2、设计印稿:初学者宜临印,印宗秦汉,多临汉印。我们选择一方印,将一张半透明的纸(宣纸或者连史纸)附在印稿上,用毛笔蘸墨临出印稿。
如果想创作的印章可以用印石在纸上印出痕迹然后用毛笔勾画出边框,查字典选用适当的篆文设计印面,设计印面一点要注意一方印中和谐与统一还有印的留白。
3、印稿上石:初学者宜用水印上石的办法,这种方法失真会大大减少,毕竟刚刚学习篆刻直接在石头上写出印面难度太大。将印稿反附在石头上,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打湿印面,等印面完全湿透,用宣纸吸干多余的水分,大概洗到8分干的时候在附上新的宣纸用力均匀按压印面。最后取下印稿,基本上印稿复制到印石上了。放在镜子前看看是否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能力强者亦可直接写到石料上。
第二步:操刀治印
自古以来刀法无定法,工具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喜用大刀,有的人喜小刀。
关于【如何制作毛笔书法字典】和【叔字的行书如何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