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颜体书法怎么字,你见过真正的二王笔法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没有的。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在探讨“二王笔法”和其他笔法之间的“区别”,即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国最传统、最正宗的笔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二王笔法,而其他笔法系统基本上是对二王笔法的延续。
也就是说二王笔法是书法的根基,是基础,而其他笔法都是对它的延续和承接,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独立,而是一种继承关系。
实际上,这还要需要弄清楚另外一个问题,即什么是“二王笔法”,而又有哪些除了“二王笔法”之外的笔法系统呢?
我认为二王笔法其实就是魏晋时期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魏晋笔法系统。所以它不仅仅是王献之、王羲之父子俩所创立的,而是有一个萌芽、酝酿、发展、成熟的过程。
简单来说,二王笔法的法则就是因字、因形、因势而采用不同的运笔姿势,以求达到最妍美、最自然的效果,并且笔势细腻有韵味,游丝引带,顾盼生姿。
二王之前,汉末三国时期的张芝、钟繇等人为魏晋时期书法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所以这样才有了魏晋时期二王笔法的发展。二王之后,隋唐时期书法的笔法系统是对二王的接续和再发展。
这当然和隋唐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和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魏晋二王到了唐代成为炙手可热的书法前贤,唐太宗对此大力推崇,一时之间唐朝便兴起了学习二王的热潮。欧阳询、颜真卿等人对于二王研究深入,成为二王笔法的学习者、继承者。
而书法史上历次提到的二王笔法传授谱系也显示二王书法在唐代传播之广、影响之深。
唐代书法家中,可以算得上创新了二王笔法系统的书法家,是颜真卿。颜真卿的笔法可以算得上是“除了二王笔法之外”的笔法系统了。
实际上,颜真卿的笔法有很大一部分是承接二王的,但还有很多是由篆籀之法引申发展而来,所以这两种书法形态结合在一起就产生奇妙的不同效果。
而对比这两种笔法效果,明显的不同就在于,颜真卿的笔法系统更偏向于整体效果,用笔粗壮,不求细节,但求风貌,阳刚壮阔,深雄雅健。二王笔法细腻,风格风雅,文人气息浓厚。这应该是他们之间最显著的区别。
所以后世书法史家对颜真卿推崇备至,将其看作是“突破右军铁骑唯一人”。而王羲之所创立的二王笔法对于后世也是影响深远。
在上述我们所说的区别之中,造成这样区别的原因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演变造成的书写差异,更是一代人审美、喜好、艺术理念和追求的对立差别。
如果说颜真卿和王羲之都是两个善于用毛笔书写时代、表达自我、传递故事的人,那么毫无疑问,王羲之所代表的时代,更多的充满着对于个人自我的觉醒,是从个人这一个角度进行叙事、思考的书法范式。
而颜真卿一生忠肝义胆,以国家为重,是宏大叙事下最具代表性的爱国书法家,他很多书法作品的诞生,都有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事件影响在其中。比如他的楷书作品《大唐中兴颂》和行书作品《祭侄文稿》都是反映并记录唐代安史之乱的重要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以小见大,通过思念侄子、吊念亲人来彰显家国情怀,而《大唐中兴颂》是对唐代安史之乱之后治乱兴衰的表现。
所以,他不同于王羲之,更宏大,也更有气魄,这也是他们最深层次的区别。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颜真卿和王羲之,可以算是中国书法史上类似于“杜甫”和“李白”的人物吧。
明朝书法的书法审美是什么?
明朝书法仍是和元代相近,走复古之路,所以明朝还是尚态。
(祝允明狂草白马篇)
在创作形式上有了很大不同,明朝出现了巨幅形式的作品。和之前的小幅手卷不同,在用笔、结构、章法上作了调整。手卷观赏是逐段局部到整体的看,而巨幅行草挂上墙,高二米多,必然远距离观赏,印入眼帘的先是整体气势,神采。明代末年出现了表现主义思潮。主要名家有祝允明、文征明、王宠、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徐渭、王铎等人。
(祝允明狂草白马篇)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草书学怀素、张旭、李邕、黄庭坚、米芾,造诣很高。自成一体。用笔率气十足,结构变化多端。
(祝允明狂草白马篇)
祝允明书学思想是:功力和精神境界都重要,相互相成。他觉得有功力无境界就失去神采。有精神境界手低无功夫也不成。神釆不生。
(祝允明狂草白马篇)
当时评者云其书法顿挫雄逸,放而不野,如鹤在鸡群,风格迥绝。然真不如行,行不如草,以豪纵者胜。又云枝山真行,有天马行空之态,第人能品。
《白马篇》释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叁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瞄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刀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上图狂草书为祝允明所书,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如何让你的书法有灵动和立体感?
如何让你的书法有灵动感和立体感?概括起来说,非常简单,灵动靠的技法娴熟,而立体感则生与中锋技法。立体立体感还可以借助枯笔或用笔技法来实现。我们学习可以说都会接触这样一个术语,如锥画沙,如印印泥,或者要求中锋用笔,实际上都是讲的点画线条的形质问题,其中就包括灵动与立体感的问题。具有灵动与立体感的点画线条是最富有生命里的美的质感的线条。这种线条,特别是立体感的线条多认为来源于篆书,因为篆书,特别是小篆,可以说其线条的起笔行笔收笔都是由中锋技法完成的。在行书或楷书中谈的中锋线条,莫过于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了。
我们知道,古人称颜真卿的书法笔法属于篆籀笔法,实际上就是我们现代所谓的中锋用笔和富有立体感形质的书法线条。
实际上在现代书法中的立体感还有一种折带感的立体效果的书法字体,如美术字体中的折带效果的字,不过我们这类所说的是毛笔书法中的类似折带感形成的立体线条。不过这种线条并不是书法线条的主流现代技法多是偶然形成的。
比如草书“赞”和启功书法“鹅”字的一些线条就具有类似的立体感的效果。
我们看张海的书法中就有许多类似折带感的点画线条,如“名”字的“口”字就是如此,无疑加强了书法点画与结构造型的艺术元素审美效果。
虽然有些人对对张海的书法有维词,实际上不是张海的书法不好,而是不懂书法的胡言乱语而已。
可以说张海的书法线条看似瘦劲实则筋骨血肉具丰且不分遒媚劲健之气韵。
富有立体感的线条究竟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我们看这些大师一级的作品的线条,就是题主所谓的如锥画沙的线条也就是具有灵动感和立体感的传统书法审美形质的点画线条。
富有立体感与灵动性的点画线条是如何完成的呢?
线条要有灵动感,就必须要求我的书法家具有高度娴熟的技法,古人之所以池水尽墨,实际上也就是追求一个熟字。对技法能够娴熟驾驭,用笔不迟疑,一点一画,能够做到一气呵成,从起笔行笔到收笔,无丝毫懈怠之处,用笔如行云流水,自然表达的线条具有一种流动感。不过在高明的书法家必须,点画线条的流动感并不是一字之中所有的点画都充满了流动感,用笔如行云流水,仍然需要有迟有疾,不可一味迟,也不能一味疾。要想做到技法娴熟,一方面要掌握书法技法知识,一方面要提高临摹,大量的临摹训练将书法技法形成自己的肌肉基于,不期熟而熟。
书法点画具有立体感,主要来自中锋用笔技法。我们知道中锋技法,就是笔含墨,笔杆基本直立与纸上,使得毛笔的笔毫丝丝平铺与纸上,万毫齐力,笔锋摄墨垂直注于纸上,其结果是墨精直接浸于纸之纤维之内。当然,单纯从技法上来说确实如此,中锋技法还有一层意思,靠书写者的心念来实现的,掌握了中锋技法以及中锋线条的基本标准,在书写过程中努力去尽心表现。并不是说笔杆直,笔锋正就能够做到中锋线条了实现中锋线条仍然需要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实现。也可以说与书法家的对线条形质的审美追求有大的关系吧。
从而评价书法艺术作品?
评价他人之前
自身功夫要过硬
博览群书群作品是基础
如今
正是品读思考嘉年华
夜以继日
去欣赏古往今来能够查阅到的神品妙品
另外
自己舞文弄墨没有三十年以上
还是多看少说
说必中的
关于【美的颜体书法怎么字】和【你见过真正的二王笔法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