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书法怎样运用章法,怎么写好草字头?
草字头的写法,行书相比于楷书,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一、楷书写法
草字头楷书有新旧两种写法:
新法是将横画长写,两竖并行,但 要将两竖写得并行而不平行,以免呆板,这是关键。
旧法是将横画分两截书写 ,一个偏旁分成左右两个部分,中间断而意连。
二、行书写法
行书写法有多种,其一按楷书笔顺写,先横后竖。
其二,改变楷书笔顺,先写左边一竖,再写一横,最后写右边小竖。
其三改为“前”字的 上部形式书写,即“相向两点”加横画,点画呼应,横画视具体情况可长可 短。
其四是仿效古法,将整个偏旁分为两个部分并列书写。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能说说书法学习中的点画有多重要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些古人在论书时经常讲到的一些名词:
黑白、大小、轻重、巧拙、粗细、曲直、顺逆、干湿、浓淡、方圆、俯仰、长短、错落、欹侧、高低、藏露、转折、横竖、开合、相背、疏密、宽窄、枯润、正斜、强弱、借代、承接、牵引、连贯、虚实、增减。
我们会发现,这些名词中除了有一小部分是在讲字的结构、字的气息处,大部分名词是在讲点画。
关于点画的重要性,古人讲得非常多,如汉朝的蔡邕在《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指出“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驽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等等,这些都是在强调点画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唐朝的孙过庭对点画的论述,不仅生动,而且有很强的操作性。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牍,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
“一画之内,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就要求我们写字时要认真观察点画的形状,但观察点画的形状是为了什么呢?是单纯为了和原帖写得一模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在教学中经常和学生强调,我们认真读帖、临帖,认真观察原帖的每一个细节,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这些复杂的形状,去试图还原古人是用一种什么动作完成的这些复杂的形状,说白了,还是要研究笔法,要研究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写成这样高质量的点画。
因此,我们谈点画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性,这只是表面的,其深层次的还是说要精研笔法的。
按说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是很可惜,很多习字多年的书法爱好者甚至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书法家却都在犯一个错误——只注重形,不注重动作,画字、描字。
大家想一想,点画的形状千姿百态,不管是对临还是背临,如果我们死记硬背这些形状,那些形状也太多了,我们怎么能背下来?即使能够背下来,但一进入创作就会茫然失措。
那么我们背什么?背动作。多去研究这些动作,在保证精准临摹的基础上,多验证自己的这些动作是对还是错。如果这些正确的动作研习出来了,也能够记下来了,即使点画写得和原帖不是特别像,也能进入创作,并且这些动作并不像形状的数量那样多,它是形而上的、一通百通的规律。
我们平时观察一些人写字,看他是否掌握了笔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写得又快又好,单纯写得快和单纯写的点画质量高,都不足以证明他掌握了笔法,掌握了笔法后,就会有“书写性”,这个书写性是自然的,也是实用的。这些技法有,再“技进乎道”,再去追求书法的气息、章法、韵律等更高的境界。
说到这里,基本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已经很明确了,如何写好“点画”,那就是多研究笔法。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把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当成一个动态的动作去研究,不要把它当成一个静态的形状去研究,如果把点画当成一个形状去写,那就是画字、描字,最终进入不了创作。
如何去研究笔法?这个问题可太大了,古今书法家对笔法的研究基本上都贯穿了自己学习的始终。在这里我只给你提几点建议:
一、多研究古代书论。关于笔法,我认为还是古人讲得靠谱,古人从识字伊始就开始拿毛笔,他们用毛笔和我们用筷子一样,他们讲笔法最有发言权。当代一些书论尤其是那些用西方美学那一套方法来阐释书法的理论我个人觉得都有些似是而非,可以看一看,开阔一些思路,但不宜深学。
二、在保证点画的准确精致的基础上尝试书写性,追求用最自然的状态去书写。初学者因为控笔能力不强,在写字时要慢,再慢也不要紧,一定要精临,多研究书写动作。在精临的基础上尝试快写,以验证自己的这些动作对不对,掌握了没有,这样快慢结合去书写。我们知道古人写字时实用是第一位的,像现在某些书法家写的速度一样,写一封几十个字的书信要用半个甚至一个小时,在古代是不可能的。因些,一定要追求写得又快又好的境界。
三、要重视工具对笔法的影响,尤其是毛笔和纸。根据自己所写字的风格、字大小选择合适的工具,不要小看这些,不要相信“高手不择笔”,一个工具选的不对,说得严重一些,能将一个学书法的人挡在书法之门外面好多年。
因本人才疏学陋,以上所讲只是自己的一些片面理解,仅供参考,讲得不当的地方还望多多指正。
学习书法如何处理好到位和味道的关系?
(赵孟頫临摹兰亭序)
到位和味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到位是技法方面的,味道是神韵方面的。二者之间,到位在先,味道在后,先有到位后有味道。到位是指临摹达到惟妙惟肖的造诣;味道则是临摹学习达到了形神俱似。一个是术,一个是道,二者以道为最高境界。
(冯承素临摹兰亭序)
学习临摹书法要先做到“到位”,然后才能追求“味道”,并以有“味道”为目的。临摹的到位,就是临摹书法从点画造型、结构技法、章法都要到位。这时的“到位”也可以理解为精准到如灯取影。谈到书法方面的味道问题,不得不说一下形与神的问题。通常都说学习书法可以遗貌取神,实际上,对于初学来说,是不可或缺做到这点的,因为形不到何以见真神。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如何处理到位与味道的关系问题就不能理解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了。也就是要先到位,有了精准的点画造型和结构,章法。有了筋骨血肉,字自然立得起来。字能够立得起来了,自然就会得见字或作品的味道来,或者说得见真如来。书法的精气神自然饱满的充溢整个作品。
书法横鳞竖勒?
横麟是指写横时候,要进中有退,防止一滑而过,写出来的横要象鱼鳞一样一层压一层;竖勒,是写竖时候,快中有慢,如同勒马一般,放中加收,防止泄下。
总的来说横麟竖勒意思就是书法要用笔慢,迟涩。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扩展资料演变历史书法的演变一般是指书法字体的演变。一般说来魏晋时期既是书体的终结期,又是书法技法的集成大期。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关于【钢笔书法怎样运用章法】和【怎么写好草字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