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书法怎么训练,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锻炼臂力的?
所谓书法力透纸背,讲的是点画笔势之力,这要靠腕力。而腕力来之于心力。不是平常所言的臂腕要有力,是腕的运转态势之力。这就需要临帖,多写多练,不是单纯的去练臂力。
如何学习创作书法?
如何创作好一幅书法?这是广大书法爱好者都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在此,我结合题主的作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
一,创作的目的。作为书法创作,在创作之前,作者都有一个明确的想法,我写这幅字是作什么用。题主选的内容是唐杜甫的名句《登岳阳楼》。那么,你在选定这首诗时,必须对这首诗的思想涵义和意境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最后用你的作品,想传达给读者一种什么精神?这些问题,都是事前应该准备好的。目的明确了,就为你创作作品定下了基调。
二,表现形式。书写内容择定后,我们就要根据其中心思想,做表现形式相吻合的选择。题主选择的是横幅。横幅是有宽广感的幅式,再长一些就是长卷,适宜作行草,王冬龄教授曾说过,“长卷形式作行草,若有长江万里,一泻无余的气势”。可见题主用草书用横幅表现杜甫这首诗是合理可用的。(当然,写草书也可用有纵深感的条幅、中堂,这里不再一赘述。)重要的是,书体和形式的风格要与文字内容相协调。做到水乳交融、能体现意境。
这一部分是一幅书法成功失败的重中之重。题主的这幅大草作品还是不错的,整体看用笔的轻重,用墨的浓淡、字与字的连断呼应,行与行的大小错落,以及全局突出的字眼、块面都有所表现,如坤(字眼)、夜浮親(块面)。
不足的是用笔拉出的线条力度不夠,稍显稚嫩软弱。行气不能一一贯之,有些地方还松散泄气,如“老来”、“關山”等字组。另外落款钦印太随意,字组萎靡不振,有损整体效果。总之,由于缺欠气的鼓动和势的支撑,本作品表现力没有达到“飞鸟入林,惊蛇入草;枯藤缠树,飞瀑曲涧;飞花散雪,惊涛骇浪”等应有的精神、意境和气韵。
四,存在问题的对策要想解决存在的问题,亦即题主要突破的难点,当务之急还是要临帖,再临帖,加強手上的笔墨功夫,把经典中的结字、行气、排布的要领熟练掌控;其次,先用集字的方法尝试创作,以少渐多,多集多悟,创作的成功率便会提高。再一个,加强书法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草书方面的知识加深理解,以提高对草书意境创作的认识。我想,这三方面做好了,题主的书法创作定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愿题主书友砥砺前行,在学书之路上越走越宽广!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提高!书法学习和创作时?
书法即是一门艺术,要是一门学问。至于站或坐,关键不在于姿势,在于心,字由心生,只要用心、耐心,放心,就能挥洒自如,心就在,字就在,当然好字自然就在。
本人挥洒几个福字,请欣赏!祝大家五福临门,六福大顺。
如何利用书法字典练习钢笔字?
这个问题勾起了我二十年前学习硬笔书法的回忆。
记得80年代庞中华硬笔书法热的时候,自己也是这个潮流中的一根“嫩草”,那时候对临帖其实也没什么概念,只是因为喜欢就不停的描摹庞老师那本绿皮的薄薄的钢笔书法字帖,我的书法生活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后来工作了自己有了收入就开始不停的买喜欢的字帖和资料,记得九十年代“硬笔书法热”的时候就“斥巨资”买了一本厚厚的“中国钢笔书法大字典”还是硬皮的咖啡色由沙孟海先生题的字,书写水平可见一斑。
这是一本五体对照的字典,从入手那天开始自己就爱不释手的翻阅和临摹,尤其喜欢里面的行草书,因为每一个字都有不同的写法和变化,心想如果自己都能掌握了那就等可以“独步武林”了,于是就开始抄字典的笨功夫,记不得抄了多久,因为那时候工作很忙还经常加班应酬,断断续续的就抱着这本字典写了好久,记得后来又得了一本折页版的孙过庭《书谱》,因为背面是空白的索性就把字典里自己喜欢和不熟悉的行草字抄录其后,想着这样就可以同时读到毛笔和硬笔两本行草帖了,因为怕钢笔墨水洇坏了字帖所以就用了铅笔。后来爱好逐渐转移到毛笔上,《书谱》成了日课本但每次都能看到背后的抄帖记录颇有感慨。
啰嗦半天说回正题。
我觉得字典对书法学习是有帮助的,但如何运用好却也是一门学问,我现在平时也喜欢翻字典有时候也“抄字典”,特别是各家的草书字典。
钢笔字不同于毛笔书法主要是学习字法结构,可以根据自己的临帖需要加以利用,首先,字典是工具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还是要以字帖为本,不能本末倒置简单的只去抄字典那样很容易功倍事半。比如学行书,可以先找一本《圣教序》帖直接临摹其字法,甚至可以找来薄一点的纸敷在上面描摹这要比毛笔书法方便有效很多。
二是在日常临帖的同时,可以找来《王羲之行书字典》对每个字不同写法进行比较分析,不仅能帮助你掌握每个字的多种写法而且能在比较分析中掌握王羲之行书的字法规矩,一旦识破了其字法规矩就可以触类旁通自由发挥了,在此几次基础上把所学运用到日常应用中是很实用的。
三是字典汇集了书家一个字在不同时期的写法,青少年、壮年、晚年不同时期所反应的书风变化迥异,比如米芾青壮年时期的《苕溪诗帖、蜀素帖》和晚年的《虹县帖》就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帖风格差异很大书风从张扬到内敛,从稚嫩到成熟,从火气十足但一派天然,都能通过读字典看清其脉络变化,这对于全面认清一个书家风格渐变和形成很有帮助,对自己的书法风格走向和锤炼能起到很高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总之,钢笔书法借鉴书法字典无论是毛笔字典还是硬笔字典都是大有帮助的,现在电子书法字典能更好的助力你的学习。养成读字典和抄字典的习惯无疑是善于学习的好方法。
附上几幅方面抄字典的记录。
关于【自己写书法怎么训练】和【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锻炼臂力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