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字书法怎么写,你最喜欢谁的书法作品?
从古至今,优秀的书法家有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也不少。不得不说每一位书法家的每一件作品都有让人值得称赞的地方。以楷书四大家为例:
颜真卿雄浑朴茂,又不乏秀丽之姿。
欧阳询结体精严,又不失飘逸之气。
柳公权肃穆庄重,又时有洒脱之笔。
赵孟頫世称妍媚,又时见筋骨之力。
故而每当我进去入书法的世界无不被历代优秀的书法家们的作品所惊奇和震撼。
然而在这众多的书法大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王羲之。至于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是王羲之的技法或者说功力是非常高深的。由于王羲之没有真迹流传下来。我们一般认为唐代御用书法拷贝大师冯承素临摹的《兰亭序》最接近王羲之原作。唐代的这种拷贝技术在今天被认为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那就是“双钩填墨”。即通过强光照在书法作品的背面,让墨迹显现在拷贝纸上,再用细毛笔勾勒出字的轮阔,然后再参照原作笔意将轮廓中间的空白填墨。这种方法在古代没有影印技术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作的笔意、结构、章法。所以要想快速理解一幅作品可以尝试用“双钩填墨”的方法。接着我们看看这本兰亭序的两个细节。众所周知的是兰亭序中的二十个不同的“之”字,这里我就不再赘述。
我在这分享另一个细节。那就是他的露锋和牵丝,曾有专家表示把兰亭序作品放大一百还能看见其中极细的牵丝。
介于图片质量问题我并不能放大那么多倍,到在这种倍数下的细丝仍然值得我们惊叹书圣并非虚名。
第二便是王羲之的帖子个个独树一帜。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每个帖一个调,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多样的风格体系。
二谢帖、得示帖
丧乱帖
快雪时晴帖(和中秋帖、伯远帖合称“三希”)
何如帖、奉橘帖
第三则是王羲之无一卷真迹传世。唯一一卷有记载去处的还被唐太宗带进了棺材。众多摹本尚且如此精彩,那么真迹的面貌则不得不引人遐思。可以说这也为我们学习王羲之书法带来了无尽的可能。
书法作品中有重复字怎样处理?
谢谢邀请!
写书法中经常会遇到重复的字,我们知道,一幅书法作品,重复的字太多就不好处理了,所以尽量避免有太多重复字的诗词文章。
那么就不能写了吗?也不是这样的,一个字就是“变”,当然要变得有水平,这就是考验我们的真功夫了。
关于怎么处理好一幅书法作品中的重复字,我想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写中楷,篇幅短一些的话,最好有一些变化,比如在字形上,借鉴一些异体字,如果篇幅长,则变化就可以只局限在笔画上或者方圆宽窄的处理上,毕竟整体没影响。
第二、写小楷,关键是“笔活”,如看笔法笔路,其实都一样,但是因为人不可能写出每个字都一样,所以变化多多少少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刻意。
第三、如果是行书的话,最好要有一些变化,比如连断布白字形处理上,都可以加一些变化。如果是草书的话,那就更简单的,字形随便变一变都有区别。
第四、古人写字,以写好为主,我看过很多他们处理相同字的变化,并没有多刻意,多是根据笔势而来,笔运到这里轻一些,那笔画就轻一些,如果快一些,那就连笔,没有一定之规。
变化是用来丰富作品的,但是这个必须的建立在“水平”之上,如果一个字还没写好,就去追求不一样的字,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毛笔写行书一不小心就写成江湖体?
书法的造诣不能以风格来区分!
我们要知道,所谓的“江湖体”是从何而来!所谓的江湖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体,而且江湖体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和风格,但是它和传统的风格有些不同的是更自由。
江湖体▼
江湖体可以是小清新风格,也可以泼洒挥毫大气磅礴,但是这些风格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没有“章法”,或者说“章法”不够严谨,比较自由散漫,更多追求于形式上的好看而不是章法的森严。
书法的造诣不能以风格为标准。江湖体虽然有一些致命的缺陷,但是也是一种风格的体现,书法历史上每一种风格的出现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比如说篆书、隶书、楷书、行书乃至于瘦金体,每一种风格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和创新才形成的,甚至需要艺术家一生去研究它。
江湖体也不过就是最近这几年流行的书法风格,离形成正式的“体”还有很长的距离,而且江湖体也是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诞生的,结构和章法也是传承一致,只不过挣脱了传统的束缚,更加自由多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新风格的尝试,只要它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那么它成为一种新的“书法体”也不是不可能。
书法章法是在不停的训练中锤炼出来的,对于一切新生事物,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去看待它,不要急着去否认它的价值,因为书法得罪造诣从来都不是根据风格和“书法体”来断定的。
谢谢阅读。
关注【文海微沙】一起交流学习艺术文化,浩瀚文海中你我皆是一粒沙子。
山字草书怎么写?
“山”的草书写法有个演变过程。
早期的“山”,和隶书、楷书的写法一样,先写中间一竖,再写“凵”。如王羲之在《十七帖》中的写法:
后来古人写着写着,感觉先写“L”、再写“丷”更顺手。如在隋朝就出现了这种写法:
以后就沿袭了这种写法,下面是张旭的写法:
再来看怀素的“山”:
下面的黄庭坚的“山”,是不是像一座山?
文徵明的“山”,看,最后一笔多妖娆。
王铎的“山”,看山不是山。
祝允明的“山”,也太敷衍了吧。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关于【家字书法怎么写】和【你最喜欢谁的书法作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