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书法怎么写,款识有哪些称谓?
书法的落款和各种款识的称谓以及印章的正确使用和各种印章的名称
原创作者:张庆涛
下列图文张庆涛版权所有,禁止剽窃、篡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在书法作品的正文完成后,签署作者的姓名、名字或字号,以及创作时间、
地点等内容的题记,也称款识(zhi)。落款的字,比作品正文的字要小一点。
款识,按位置可分为:上款、下款两种。按字数多少又分为:长款、短款、穷款三种。
(1)上款 题写在作品正文前(右上方),用以注明作品送给某人或注明
作品正文内容的出处,解释作品内容的释文等内容的题款。上款,在对联书法作
品中使用较多,借此保持上下联的平衡对称。
(2)下款 题写在作品正文后面(左边),用以注明作者姓名、创作时间、
创作地点及其他标志性内容的款识。落款时,字体大小不得超过正文字体体积,
并且要留出钤(qiàn)印的空间。
图 1 张庆涛·金文楹联《梅花带雪飞琴上,柳絮和烟入酒中》
(3)长款 字数较多的款识,从十来字到几十字不等。在正文结束后,纸
面剩余空间较大时,多以长款补充,借此调整章法,起到平衡的作用。
图 2 张庆涛金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短款 字数较少的款识。一般是在正文完成后,剩余空间有限的情况
下使用。短款,多为题写作者姓名或字号、创作时间等,具体情况各异。
图 3 张庆涛行书
(5)穷款 只题写姓名或字号的款识。一般指三字或三字以下的题款。
图 4 张庆涛行书楹联《鸟飞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印章的用法和名称:
印章,是书法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印文内容分为名章和闲章两种。
对它们钤印的位置,有严格的限定,不可乱用,也不可多用。印,用得好使作品
锦上添花,用不好会破坏章法。
1.名章(字、号、斋号印)
也称印鉴,是鉴别书法家作品真伪的主要依据。名章,有其固定的位置,就
是在下款的下方,不可改变。一般多用上下两枚名章,上方用刻有姓、姓名或名
的印,下方用刻有斋号、字或号、姓氏的印;并且要求印文一阴(白字),一阳(红
字)配合使用,通常阴文在上,阳文在下,。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勉
强用一枚名章。使用两枚名章时,必须是统一大小的方形印,不可一方一圆或一小一
大并用。
2.闲章
在作品中,除名章以外,其他印章都叫作闲章。闲章,用于引首、镇角、补
空装饰等,其钤印位置也有严格要求。
(1)引首章 是用在作品正文开头的外边(右上角)的闲章。
用印时要注意,印与纸的两个相邻直角边的距离不可均等,一般上边的距离
较长些,而右边距离稍短。
图 5 名章、引首章位置示意图
(2)镇角章 用在作品边角部位的闲章。
主要作用是保护画面,避免在装裱时将画面空白处裁掉,而破坏章法。它的
位置是在作品的左上角或右下角,根据需要选定。但是,它不可用在名章下方,
并且印与纸的两个相邻直角边的距离不可相等。
(3)补空装饰章 用在作品中较大空白处的闲章。
在作品出现较大面积的空白时,用闲章补空加以装饰,并起到平衡章法的作用,
但要慎重使用,不要画蛇添足。
图 6 镇角章、补空装饰章位置示意图
印章的大小,要根据款识而定,款识的字大则用大印,小字则用小印。并且,
印章体积要比字体稍小。有时,作品正文的字很大,但题款的字很小,也必须根
据落款字的大小,来选用相应大小的印章。
为了使印迹清晰,使用前,要清除残留在印面上的印泥。印章在沾印泥时,
要使印面吃足印油,但不要太多,否则,会出现晕迹,影响印迹的清晰度。
以上图文张庆涛版权所有,禁止剽窃、篡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在书法当中运用有什么讲究吗?
古人写容易的易,上面日字最下一横往往不写,也有写的。也有把那一横写的很长的,比如清邓石如
也有把日字斜着写的,例如清杨沂孙
但在楷书中很多日的最下一横都不写,例如虞世南,诸遂良,颜真卿。
阳字右边为昜(不是易),上面日部最后一横和下面一长横也有不写的,例如曹全碑
其余很少见不写这一横的,可能从甲骨文就有这么一横,所以沿用
而锡字在周朝时出现是沒有中间一长横的,如图:
综上所述,有没有那一长横,别人都认的,都不是错别字。书者只要写得好看,整体协调就行了。(刚看了网友鬼府神宫的解答,觉着他的解答才贴切)
怎样理解硬笔书法中的笔法?
我是你的朋友夜航船!请听听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答:题主提到的硬笔中起笔和笔锋,是不是如下图中用笔效果?
每一个笔画都有不同的粗细,尤其在点和撇捺等笔画会有明显的出尖,或者叫出锋。通常我们会觉得所谓硬笔就是指笔头与毛笔比起来是硬质的笔尖,如钢笔,圆珠笔,铅笔,甚至鹅毛笔。这种刻板印象让我们忽略了硬笔也是有细微的弹性的,最重要的是忽视了硬笔也可以写出丰富的微妙的粗细变化。
这点不仅中文可以,看看西方文字的花体,你会有更鲜明的印象。
这两张动图中,我们单纯的关注线条,你会看到书写者巧妙地运用了笔尖的弹性。
这在毛笔中体现的更鲜明:
从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笔锋,也就是红圈里标出的每一笔起笔的那里。
在毛笔技法中,有几个较重要的概念:提按、转折和回锋,硬笔书法中也不可避免地延续了这种概念和书写技法。
提按:顾名思义,就是“提”和“按”。提是把笔尖提起,按是把笔尖压向纸面即“顿”。用毛笔写字时,提可使笔画变细,按可使笔画变粗。而硬笔在“提按”时笔画的粗细变化就显得相当细微。
看上图中那几个孩子的落笔,刚刚起笔的孩子只有笔尖落纸,这个细微的动作就叫“提”。靠右侧的那个孩子已经开始行笔,他的笔已经按下去了大部分,这就是从提转入到“按”的动作。 也就是说提按是随时互相转化,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理解了软笔的原理,再看硬笔的书写,你就能看出用笔的细节了。
可以先从简单的笔画“挑”开始,是先把笔按下,然后在行笔中提笔,就出现了挑的尖了。感受你用笔时手部肌肉是如何控制从按到提这个力量转化的过程的。
接下来看“提按”变化很典型的“点”:
顿笔是“提按”技法中的“按”,而且是重按。用硬笔写到纸上,就是很小的一个点。这个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的笔画和字来定的,如横的顿笔稍平,竖的顿笔稍竖。
顿笔的正确写法:从左上向右下按,方向基本是在45度角,以横为例:顿笔――向右行笔――顿笔(回锋)。前一个顿笔是凌空向右下按(凌空是笔尖在触纸前已经在空中开始运行了),后一个顿笔是在收笔时直接向右下按。虽然写顿笔时有一个停顿及下按的动作,但整个笔画的书写过程应该的连贯的,看似有三步,实则是一气呵成写出来的,熟练后只需一个节拍。同时收笔处的回锋应该根据下一个笔画来选择合适的角度,有时可以忽略不写。
刚开始在书写时较难体现笔画中这种精细和连续的变化,所以一定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写好。如上面的平横,可以先分成三拍(顿-横-顿)反复练习,直到熟练后自然把三拍快速地连成一拍来写,即可使顿笔和笔画本身做到浑然一体。
“书写是连续完整的运动,在一个字的所有笔画之间,笔锋(即笔尖)仍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运行。有时可凭借‘游丝’而透露出笔锋的运行轨迹,但在更多的时候,这些笔画之间的运动都消失在空中……合理的空中运行路线,保证了点画准确书写时的方便、快捷。”(引自邱振中《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
理解了点的提按变化,在行书书写过程中的牵丝萦带就很好理解了。最后祝题主能很快练出一笔好字。
欢迎关注-你的朋友夜航船,和你共同在文史的海洋里流淌
挥毫的意思是什么?
1.就是提起毛笔写字或画画,如:挥毫泼墨,即席挥毫等。
2.挥:运笔,舞动,摇摆书写或绘画。
毫:细长而尖的毫毛制作的毛笔。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和绘画工具。
“挥毫”是中国传统书法写作中的一个修饰词,指用毛笔写字或画画,也指男子动作的潇洒豪迈。主要用于形容书写者(下笔者),手拿毛笔在纸张写字或者画画的过程。
3.挥毫有如下几层意思:
(1)书写文字,题字。
(2)明代职司抄写的低级官员。
(3)表现书写者潇洒豪迈的气质。
(4)可形容一个人的文采:下笔成文,挥毫成墨。
关于【何书法怎么写】和【款识有哪些称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