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包含什么,艺术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艺术包括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
1、造型艺术
指以一定物质材料(如绘画用颜料、墨、绢、布、纸、木板等,雕塑、工艺用木、石、泥、玻璃、金属等,建筑用多种建筑材料等)和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来反应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2、表演艺术
是由表演艺术家完成的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听觉的艺术种类。泛指必须通过表演完成的艺术形式,如音乐演奏、演唱、舞蹈、曲艺等。专指演员在电影、电视剧、戏剧中创造角色的表演。
3、综合艺术
泛指几种艺术成分综合而成的艺术。如歌曲综合诗歌与音乐,建筑综合绘画与雕塑,戏剧综合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通常专指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等形式。
4、语言艺术
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包括戏剧小品、播音主持、演讲、辩论等艺术形式。它的表达方法可以有呼吸法、语言速度、单人、多人、混声等多种形式。
扩展资料
特征:
书法除了汉简以外还有哪些书体?
中国书法渊源流长。汉字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书体也随之变化,演绎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风格各异的中国书法字体。
一、甲骨文具有鲜明的图画性和象征性,笔画以直为主,两端尖细中部略粗,章法纵有列,横无行,结构以纵向取势为主,善于运用对称等手段来求得形体的稳定美观。
二、金文虽然线条丰腴厚实,粗细均匀,有些点画或笔形肥大或略带波磔。字形由纵势日趋方正,大小悬殊变为均匀,章法从犬牙交错向整齐过渡,形成了端庄浑穆的庙堂气息。
三、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籀文、秦统一前的六国文字等。狭义的大篆多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是流传至今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石刻之祖。秦始皇统一各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这就是小篆,又称“秦篆”。“大篆”的特点是保存着古象形文字的特点,繁复,粗犷。“小篆”的特点是笔画粗细均等,圆转流畅。结构平衡对称,体正势圆,字形修长见方,大小相同。
四、隶书,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的产生标志着汉字进入今文字时代。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其中,“秦隶”称古隶,“汉隶”称今隶。
五、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经过千年的发展,变化很大,一般分为三类:章草、今草和狂草。
六、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楷书作为一种书体,若按时代划分,可以有晋、魏、唐楷等类别;若按风格分,可以有欧、颜、柳、赵等类别,不一而论。
七、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产生于汉末,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就文献资料来看,古代文人写行书相对多些,因为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书写便捷明晰,容易辨认和富有变化;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很考验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稍显不足。
不同的书体,各有各的美和特点,数千年来,汉字的形体结构虽不断发生变化,但书法传承变化有其自身规律和时代背景,融为一体可能性不大。。
书法里面的因势生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什么是书法?书法包含三要素:一.用笔,二.识势,三.裹束。一.用笔,包括执笔和永字八法(即八种笔势)。二.识势包括永字八势和五种复合笔势。三.裹束包括笔势和用笔。书法里面的因势生形,即书法的第三个要素:裹束。什么是裹束?简言之,就是把一个字的各种笔势裹束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字形。
现代人写字和古人写思维不一样。现代人写字,是按笔画、部首去写,而古人是按笔势去写,所以,现代人书法叫写字,古人写字叫书法。要想让写字升级为书法,就必须按笔势去写。笔势包括单一笔势和复合笔势,然后再了解识势和取势,这样不断摸索、总结,写字水平会越来越高,离书法越来越近。
光有笔势还不行,我们还得把笔势裹束起来得到字像(人的内心世界)。这个字像和人的外形无关,字像是人内心的像,是第二个自我。我们看到草圣张旭现在的画像,是人们根据他写的字,反映其内心的像而画出来的,而这个像和他本人外在的像是有差距的。
要想把笔势裹束起来,得到一个好的字像,就要多临碑帖,多看书展,多看书,多取法自然。
练字讲究是什么?
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初学书法练字的朋友,一定要讲究找准方向,走上正道。所谓书法的正道就是:“下笔有由”,而不是“任笔为体”。“下笔有由”就是写的字要有来源,有出处,“练家子”,这才是正道。“任笔为体”就是笔法、线条、章法没有渊源,没有家派的出处,自己乱写乱画,属于“野狐禅”、不入流。
关于这点讲究,古人最为重视。在清代宋曹的《书法约言》中,开宗明义就讲到这个问题:
古人下笔有由,从不虚发;今人好溺偏固,任笔为体,恣意挥运,以少知而自炫新奇,以意足而不顾颠错。究于古人妙境,茫无体认,又安望其升晋魏之堂乎?任笔为体者,写字颠倒错乱,对魏晋笔法茫然无知,又怎能让自己的书艺达到晋、魏的高度呢?
所以说,学书法练字,一定要“下笔有由”,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附图:文征明行书》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关于【书法包含什么】和【艺术领域包括哪些方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