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字画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爱雅斋字画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随州哪里可以学书法(你的家乡出过哪些名人)

时间:2023-09-13 作者:admin666ss 点击:13次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随州哪里可以学书法】,以及【你的家乡出过哪些名人】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随州哪里可以学书法,你的家乡出过哪些名人?

山西在中国历史上开发较早,号称“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据说“女娲补天”就发生在山西境内。就其首府太原而言,目前建城已超2500年。太原古称“晋阳”,“并州”,就此一地,所涉历史名人无数。一时想起虽不只以下几位,但是他们却颇有代表性,一推百,百推千,能够引出很多名人。

尧舜禹的时候就有历史记载,尧都就位于晋南临汾一带,《宗国都城记》更是记载:“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都城记》上说:“晋阳城北二里有唐城,尧所筑”。朱熹的《诗集传》也说,唐城是帝尧所筑,唐城地处太原晋阳一带。所以尧帝那是跑不了的,妥妥的与山西有关的名人了。舜作为其继承人,虽然《史记》记载:“生于姚墟(今属山东菏泽)”,但是其建都是在今山西永济附近。

不说三皇五帝,在西周的春秋史上,山西也是一个值得浓墨重彩的历史重地。著名“桐叶封弟”说的就是周成王把自己弟弟叔虞封在了山西,从此有了“晋”这个诸侯国,才有了“春秋五霸”的晋文公重耳,以及与之相关的“秦晋之好”的故事,而他对介子推的愧疚又导致了“寒食节”的出现。“赵氏孤儿”的传说不仅勾起了人们对赵氏赫赫有名的赵盾的重新评价,还把赵氏孤儿,赵氏复兴之人赵武推到了文学创作的风口浪尖,使其家族故事一度蜚声海外。韩魏赵三家分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事件又让重情重义的豫让和盖聂这样的侠士在中国历史上熠熠放光。

大唐盛世把中国推向了历史的高峰,也把大量山西名人推上了中国名人榜。建立唐王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自是不必说,就是把唐王朝搅和的热闹非常的女帝武则天和贵妃杨玉环那也是真真正正的山西本地出品。李唐一朝,文有王维,王之涣,白居易,武有薛仁贵薛丁山父子和郭子仪,宰辅之尊有狄仁杰,裴寂,细细数来,怕是这一篇也不完,当时的山西人着实在历史上大火特火了一把。

说到名人,就避不开家族传承,山西省内的望族,首推太原王氏,唐时属于金塔最顶尖的五姓七望之一的禁婚家族,是声望最高的家族。著名的秦时大将王翦,王贲,王离,唐朝的王之涣,王昌龄,王勃都出自太原王氏,其号称是王氏最大的分支。太原还有个王氏祠堂,供奉的就是那位善吹笙,能引来凤凰,最后飞升上仙的王子乔。这几年,号称“宰相村”的闻喜裴柏村再次甚嚣尘上,作为裴氏族望之地,其先后诞生了著名的政治家裴秀、裴楷、裴蕴、裴矩、裴让之、裴政、裴寂、裴度等;军事家裴行俭、裴茂、裴潜、裴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济等;法学家裴政;外交家裴矩、裴世清等。除了王氏,裴氏,还有源于柳下惠,出了柳宗元的河东柳氏,和出了薛强,薛辩父子数代英豪的河东薛氏等。总之,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省,山西望族还很多,就算想一一赘叙,恐怕也说不尽。

除了这些凡夫俗子外,山西还出品神仙。比如关羽关二爷,再比如八仙之首的吕洞宾和三星之一的福星阳城。

你是怎样接触到中医?

小时候,在上世纪80年代,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是当时国内最流行的家用电器,由于地处两省的农村,电视机只有晚上才能收到台,那时候,基本上就是收到河南南阳电视台,湖北随州台,就这两个电视频道。所以,从小就从这电视上知道了南阳张仲景、南阳诸葛亮。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身体不好经常消化不良,只好去了另一个镇上找中医抓中药治疗,效果相当不错,于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了中医,我跟父亲说:长大了想学中医。他说:学中医是可以的,但是咱们家族当中没有这样的人,中医把脉的技术你怎么学呢?于是我的梦想就灭了,因为在当时在我们认为,中医是一定要学把脉的,而这种神奇的技术,也只有父子相传或是家族相传的,从来没想到可以上学可以拜师这样的。

再后来我小学毕业了就得体检,在体检中查出来是得了乙型肝炎。

到高中毕业后我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跟父亲提出同样的想法,父亲又是用那句话回应我,而在当时的传统观念里边,孩子想学什么东西,必须是父亲大人支持才行,因为自己是未成年人,也没有选择自己学习方向的能力。

到了2008年,当时已经毕业多年了,人到了中年了,在创业的时候,也失败了,正遇上金融危机,亏了不少的钱,人已经因为过度的操劳而再度发病,住进了医院里了,于是就不顾那么多了,从广东回到老家开始自学中医,2012年报名了我们那里的中医卫生学校上学。三年后我就毕业了,有了毕业证就可以考中医了。

我想学中医,最初是完全为了自己的身体,是从小的时候的梦想。

通过学习中医我治好了自己的身体,我觉得中医这门技术非常的实用,于是我想从事中医,于是就去学校上学,考医,我们家乡那边不怎么发展中医,于是我来到了现在的地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开诊行医。

你们所在县城名字叫什么?

荣县位于长江上游的沱江与岷江水系之间的低山丘陵区

千年古城荣县今貌(余建平 摄)

秀美的山川、悠久的历史

以及厚重的人文底蕴

更是把这块土地浸润得地灵人杰、物产丰饶

并为其赢得了“辛亥首义、如来福地

诗书之乡、玉章故里”之美誉

迅速崛起中的荣县(涂光葫 摄)

踏破空山聆梵音

荣县大佛寺(廖志全 摄)

在荣县城东一里许

翠色掩映着红墙碧瓦

浓荫隐藏着画栋雕梁

一尊石刻大佛像威严正立

超然坐与山齐

这便是天下闻名的荣县大佛

荣县大佛(邓四海 摄)

大佛坐南面北,依山崖凿成

头与山巅齐平

通高36.67 米、头长8.76 米

肩宽12.67 米、体宽14.6 米

膝高12 米、脚宽3.5 米

荣县大佛(刘永儆 摄)

荣县大佛所在之地便是荣县大佛寺

荣县大佛寺主要由大佛摩崖造像

无顶大雄宝殿、罗汉堂

达摩殿、地藏殿

方丈室、啸台、碑园等组成

二佛寺(邓四海 摄)

始建于唐代的古佛寺(邓四海 摄)

石梯重重,隐喻人生的烦恼多多

每上一级便消除一烦恼

至顶烦恼除却,便到了罗汉堂

罗汉堂为重檐歇山式建筑

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

古佛寺内雕刻精美、法相庄严的石刻古佛(邓四海 摄)

馥郁书香里的荣县文脉

荣县古称荣州

地处川南,人杰地灵

历代以来名贤辈出

辛亥革命首义纪念碑(胡智斌 摄)

“荣州二蝶” 詹联科、万钟他们以没骨工笔画而闻名中国画坛,蜚声世界师徒二人一生作画上千轴图蝶逾万只其所绘蝴蝶姿态纷呈,富有生气

万钟的蝶画作品(荣县长山盐矿供图)

吴玉章故居内的吴玉章半身雕像(邓四海 摄)

吴玉章是国共两党革命元勋

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

更是受人敬重的“延安五老”之一

吴玉章不仅长期从事革命教育工作

同时也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

1958年,已经80岁高龄的吴玉章

从北京回到家乡荣县视察工作

发现荣县当时的教育还比较落后

他毅然把自家老宅捐出来用以兴办教育

建成了当时荣县的第一所师范学校——荣县师范学校

鸟瞰荣县一中(廖志全 摄)

吴玉章当年种下的教育种子

如今已经在荣州大地开花结果

他不仅带来荣县教育的明媚春天

也改变了荣县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

“尊师重教”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荣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邓四海 摄)

千年盐都的“盐之源”

荣县来牟镇驰宇盐化公司厂区一角(胡智斌 摄)

荣县的制盐历史则可上溯到东汉章帝时期

境内来牟、长山到旭水河流域相继开凿出了盐井

并成就了一方的富足与繁荣

此后,这来自荣州地下咸泉的粒粒咸盐

跨越两千年的时光

不仅在两次“川盐济楚”中大放异彩

更成就了自贡“因盐设市”的一段佳话

盐矿钻井(荣县长山盐矿供图)

荣县不仅开发利用井盐的历史十分悠久

其井盐的生产和运输方式也极具特色

北宋庆历年间

荣县出现了小口径深井,称为卓筒井

卓筒井的井口只有海碗大小

深数十丈,用巨竹去节

套接成为井壁

再用较细的竹子制成水桶

提取卤水,一桶可提数斗

穿越时光的“盐茶古道”(荣县铁厂镇供图)

明中叶以来,自流井兴起

水运需求大增

旭水河、釜溪河等流域

多扎冲砂堰、筏杆堰等用于提高水位

待屯集船只后,放水冲船过滩

从而形成了梯级水路盐运工程

这一工程早于被称为梯级堰闸经典之作的巴拿马运河

如今

荣县境内已探明的固体盐矿有两处

即威西岩盐矿和高山岩盐矿

其中,威西岩盐矿储量64 亿吨

是亚洲最大的黑卤盐矿床

富含锶、硒、锂等20 余种微量元素

极其罕见

现代化的包装车间内,一包包精制食盐正在被加工包装,行销全国(胡智斌 摄)

2017 年盐改新政出台后

荣县抓住机遇

盐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2018 年5 月

荣县盐企与清华大学合作生产的

高端产品天然富锶盐上市,全国热卖

2017 年盐改新政出台后,荣县抓住机遇,盐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胡智斌 摄)

未来,荣县还将打造“中国盐谷”

建成4.6 平方公里的井盐产业园

产业园将整合上中下游产业链

开发富锶矿泉水、盐卤浴

打造井盐博物馆

让深埋地下的盐卤资源得以源远流长

更让千年盐都之源焕发新生

田园荣州 如愿之旅

荣县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更有着奇绝秀美的自然山水

无论是湖光潋滟的双溪水库

还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东兴红叶景区

抑或是气势巍峨的老君山

碧波荡漾的双河水库

千山一碧的高石梯森林公园

翠色欲滴的花龙沟竹海

来自远古的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迹园

梦幻神秘的桫椤谷

……

大美荣县总是带给人无数惊喜

云雾飘渺牛角山(丁东立 摄)

霞映双溪湖(涂光葫 摄)

烟波浩渺的荣县双河水库(彭晓华 摄)

花龙沟竹海风光(邓四海 摄)

高石梯森林公园地貌奇特,巨石、奇峰、沟谷、山溪形成了典型的川南地区低山地貌的自然景观(虞善君 摄)

复兴乡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发掘现场(荣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风景秀丽的荣县桫椤谷自然保护区(杨焕明 摄)

桫椤又称“树蕨”(刘彬 摄)

乡村振兴里的“荣县经验”

荣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蔬菜产业重点县、油茶百强县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

鸟瞰位于留佳镇的“凤龙新村”(廖志全 摄)

今年以来

荣县以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和全省农业农村改革试验示范区为契机

充分整合现有农业资源

规划建设100 万亩特色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同时大力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让荣县完美地融入川南经济区

并成为川南农业农村改革及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笑语花间(邓四海 摄)

荣县产茶历史悠久

是四川茶叶产业的主要产销区之一

也是四川三大优质茶区之一的川南优质早茶区

享有“花茶之乡”的美誉

石笋飘茶香(钏秋殂 摄)

荣县不仅建成了“现代农业千亿工程”

万亩小辣椒生产示范基地

更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乐德红小辣椒市场广阔

畅销海内外

小辣椒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村农民

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红红的日子(刘彬 摄)

除了小辣椒

乐德红土地近年来也是声名远播

乐德红土地分布在天宫庙村及周边

这里的土地富含铁、铝,因此土壤呈赭红色

是四川罕见的红色梯田景观

孕育了欢乐与希望的乐德红土地(简忠伟 摄)

2016 年,一部热映的《大鱼海棠》

让观众记住了造型奇特的客家围屋

在荣县也有了一座外形酷似客家围屋的移民新居

这便是荣县留佳镇凤龙新村

宽敞的广场、崭新的住房、

便利的交通以及水电气“三通”

让从小井沟水库库区搬迁来的

99 户393 位村民乐居于此

凤龙新村的幸福场景

只是荣县小井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

搬迁安置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截至目前

荣县已搬迁安置8000 余名移民

建成移民房屋81554 平方米

移民搬迁和生产安置任务基本完成

荣县留佳镇金子村(邓四海 摄)

千年古县的当代艺术传承

作为千年古县

荣县传承并守护了众多优秀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

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

荣县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壮举

是人类文明传承积淀的精华

是彰显荣县城市特色的文化瑰宝

农民漫画家程龙香正在创作漫画(邓四海 摄)

荣县土陶业

可追溯至秦汉时期

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

主要是因为荣县境内陶泥资源丰富

陶泥质地优良

还有就是制作工艺精湛

一抔泥,一把火,传世绵延

荣县土陶把玩于荣县人之股掌

扬名海内外

2017 年,荣县被命名为“中国(西部)陶都”(邓四海 摄)

麒麟灯舞

一组灯,一群人,舞动乾坤

化民俗于日常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传文化于百姓人家,与吉祥永相伴

麒麟灯舞(余建平 摄)

从唐代开始

荣县的灯会已很盛行,并流传至今

荣县旭阳镇大佛灯会《龙凤呈祥》(简忠伟 摄)

进入21 世纪以后

荣县人在传统灯会中加入电光、声光

荧光等现代高科技元素

并与荣县大佛文化有机结合

形成独特的“荣县大佛灯会”

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灯祈福

双石旱船(邓四海 摄)

除了以上

荣县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荣县双石农民漫画

民间传统舞蹈双石花船

自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文竹编龙

和长山锣鼓等

成为一张张彰显荣县文化魅力的靓丽名片

舌尖上的荣县美食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

不仅让荣县孕育出了丰饶的物产食材

创造出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

更塑造了荣县人“爱吃、会吃、懂吃”

的美食家特质

浑浆豆花是荣县美食的代表之一(余建平 摄)

浑浆豆花是荣县的特色美食,鲜爽嫩白

豆花里放入鲜红辣椒油

加上花椒粉、芝麻或花生粉

调以适当的

味精、酱油,再撒上葱花、香菜

吃上一口

顿时麻、辣、烫、香、甜、嫩等

各种滋味口感都在舌尖交织

让人周身舒坦

历久弥新的乡情乡味,才让荣县有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余建平 摄)

进入冬季,荣县城里的羊肉馆也开始忙活起来了

“幺师,上二两羊肉,夹几块羊肚,两节肥肠!”

“大哥,来一盘熘羊肝,一碟海椒面萝卜丝!”

“幺妹,快端一笼羊肉蒸笼来,放干海椒面,加麻!”

“来啰,来啰,新鲜剁海椒,糍粑海椒随便选!芫荽、葱花儿、盐巴自己加!”

……

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上桌

食客们“哧溜哧溜”的喝汤声

混杂着店伙计此起彼伏的应和声

给处在寒冬之中的古老县城增添了几分暖意

历久弥新的乡情乡味

才让荣县有了人间烟火的味道

羊肉汤是荣县特色美食之一,羊肉肉质细嫩、香醇不膻

(余建平 摄)

麻辣鸡是荣县特色美食

以其“烹制技艺奇绝,菜品鲜爽劲道,回味绵长”

的独特风味而享誉巴蜀、蜚声神州

荣县九大碗(余建平 摄)

荣县麻辣鸡(余建平 摄)

制作好的麻辣鸡色彩红亮

清香扑鼻、爽口化渣

被食客们赞为“荣州一绝”

如何评价欧阳修被人诬陷?

欧阳修,除了是课本里让人头疼不已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政治家。

热爱文学的人去搞政治,只有一点不好,就是出名的作品太多,容易被政敌编排攻讦。

北宋的皇帝,虽然不像清朝皇帝一样热爱文字狱,但看着底下人的实名举报信,他心里也忍不住犯嘀咕:

「朕重用的这个欧阳修,真和他自己的外甥女那个啥过?」

寒门出身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四川。

那年,他的父亲欧阳观56岁,是四川地方上的推官,官位不高(六七品),工作不忙(辅助太守),老来得子喜不自胜,于是亲自带娃,颇有点望子成龙的意思。

然而好景不长,欧阳修四岁,父亲去世,只留下了孤儿寡母。

欧阳修之母郑氏出身江南望族,变卖家产后带着孩子到了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

欧阳晔也是一名推官(好家伙,推官世家),工资不高,虽然没有办法改善孤儿寡母的生活,但他清正廉洁的作风深深影响了年幼的欧阳修。

另一个对欧阳修影响巨大的人,则是他的母亲。

童年,寄人篱下的母子二人吃饭都困难,更别说读书习字请先生了。于是郑氏只能带着欧阳修去海边,拿着荻秆在沙滩上教儿子写字。

好在,欧阳修生在北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宋代,寒门出贵子属于相当普遍的现象,只要努力读书,一切皆有可能——

今天的我买不起纸笔,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差一元

17岁,欧阳修参加乡试,因为文章的韵脚不在官方规定范围内,落榜了。

20岁,他第二次参加乡试,又落榜了。

22岁,欧阳修决定曲线救国——先去京师再说!

他找到汉阳知军胥偃,一番自荐之后,胥偃对他颇为赏识,欣然举荐他进入国子监。

在国子监参加考试的欧阳修仿佛学神附体,先是考了国子监的第一名,又参加国学解试(乡试),还是第一名。第二年,他参加礼部的省试,又拿下了头名。

难道,这是传说中的「三元及第」?

不,还不是,国子监第一名不算在「三元」之中,欧阳修能不能三元及第,要看他接下来的殿试成绩。

所有人都觉得状元非他莫属,没想到最后放榜,他仅位列甲科十四名。

据说,欧阳修没当成状元不是差在文才上,而是因为当时的考官觉得他锐气太过,要磋磨磋磨他,助其成才。

欧阳修:还我的三元及第啊!!!

风流之名

欧阳修的恩师胥偃没有因他成绩不佳而改变态度,反而将闺女许配给他。

有了洞房花烛的喜悦,殿试带来的挫败感很快消失,欧阳修迅速投入工作,到西京洛阳任推官(还真是推官世家)。

当时,他的上司是钱惟演,一个雅好文辞的风流文人,最喜欢欧阳修这样的后生,于是对他特别宽容。

欧阳修最著名的桃色传闻「与官伎私会而迟到」,就发生在钱惟演的局上。

被下属拂了面子的钱惟演丝毫没有不高兴,让官伎「讹诈」了欧阳修一首词,最后还自己掏腰包送了官伎一支金钗。

欧阳修出生时,曾有相师断言:

「耳白于面,名满天下;唇不著齿,无事得谤。」

随州哪里可以学书法(你的家乡出过哪些名人) 热门话题

风流之名先于文才之名传扬出去,可不是容易「无事得谤」吗……

起起落落落落落

1036年,范仲淹因弹劾宰相获罪,满朝文武都急着与范仲淹一派的官员撇清关系,只有欧阳修做了「最美逆行者」。

不过,他的行为到底美不美,只有皇帝说了算——仁宗先被老范气了个倒仰,又被他扎了半天针,直接震怒,将他贬到了夷陵当小县令。

三十而立,欧阳修先死了两任妻子,后惨遭降职,情场赌场双双失意,他心里苦,身边却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实惨。

不过欧阳修个人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在夷陵四年,他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让皇帝回忆起了他的好,又将他召回京城做官。

保守派官员害怕范与欧阳二人再次得势,却有点没辙了——论办事能力,人家欧阳修一个顶十个;论文才笔力,人家一个人顶一百个!

又是三年过去,范仲淹推行新政失败,被贬出京城。眼看着欧阳修要再次写文章保护范仲淹,这次朝中政敌学聪明了,精心设计一个圈套,等着欧阳修往里跳。

庆历年间,开封府发生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私通案,女方名为张氏,与家中仆人私通,证据确凿。

按说这事和欧阳修P关系都没有,但坏就坏在,戴了原谅帽的倒霉货名叫欧阳晟,是欧阳修的远房侄子。

您可能疑惑了,这也和欧阳修没关系啊!

要是我说,这个张氏其实是欧阳修的外甥女,四岁时投奔,七岁时被欧阳修图谋不轨,十四五时才外嫁呢?

您可能更不信了,欧阳修不会这么禽兽吧?

嗨,您不信,我不信,但保守派官员为了给欧阳修抹黑,做了不少努力。

其一,拉拢张氏,篡改供词,是为人证;

其二,找到欧阳修的一首词,疯狂做阅读理解,是为物证。

哪首词呢?我放下面,大家一起品鉴下哈:

《望江南·江南柳》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大家可以去x度查询一下这首词的意思,咱有一说一,确实是有点老不正经……

于是,很多吃瓜群众都信了——欧阳修年轻时和官伎那点事至今还是西京的传说,他这么风流,万一呢?

皇帝想保他,却挡不住保守派的狂轰滥炸。最后,声名扫地的欧阳修被贬滁州(超级难背的《醉翁亭记》就是在滁州写的)。

两年过去,滁州又在欧阳修的治理下成了「模范带头州」,仁宗本来就偏向他,立刻给他升职加薪,恨不得让他赶紧回京城干活。

1049年,欧阳修再次成为京官;1054年,他又遭诬陷被贬到同州。

这回,别说欧阳修本人,连仁宗都疲惫了。

欧阳修刚要启程前往同州,仁宗直接说:爱卿啊,走个流程得了,别去了,继续在京城呆着修《唐书》吧……

1057年,欧阳修又做了件大事——当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打破了险怪奇涩的「太学体」一统文坛的局面,发掘了苏轼、苏辙、曾巩等牛掰人物,为语文课本的厚度添砖加瓦……

那一年,他五十岁。

写到这,龙大姐觉得差不多可以结尾了。

当然啊,不是因为欧阳修就活了五十岁,人家是1072年去世的,享年六十六岁。

龙大姐只写到他五十岁,是因为后期偏爱他的仁宗驾崩,欧阳修多次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身不由己地过了好多年。

比如,他的政敌曾故技重施,又拿出一首词,污蔑欧阳修与儿媳有染,干了扒灰的勾当。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咱也不知道当时欧阳修的心态怎么样,如果是我遇见这些反反复复的糟心事,绝壁只有一个想法:

赶紧的毁灭吧。

1071年,宋神宗终于批了他的辞职报告,欧阳修到颍州定居。

1072年,他在颍州病逝,终于获得了平静……

【免责声明】

本文图片及文字等素材来源网络,如侵立删

关于【随州哪里可以学书法】和【你的家乡出过哪些名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标签: 书法 随州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