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书法怎么写好看,书法家中有叫*石的吗?
中石呗,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京剧爱好者、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画国际大学董事局名誉主席、学术委员会主席、博士生导师,世界名家文化评委会评委。欧阳中石是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欧阳中石既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教育家
学二王书法先选什么帖好?
结构临《圣教》,笔法悟《兰亭》,创作参《集字》
“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由于王献之的墨迹存世较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当然这些作品绝大多数也不是原贴),所以先以王羲之书帖为主回答选贴问题,文后再略做补述。由于二王在书坛的影响力太大,选什么贴,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选择。
1、结构临圣教
初学行书结构推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初学结构,行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及《王羲之圣教序无缺字放大本》,后者便于针对单字精临;当然如果想学楷书可以选择《黄庭经》、《乐毅论》、《佛遗教经》等,这里没有单独列出,是因为学习楷书有欧、颜、柳、赵等太多大家可以选择。
2、笔法悟兰亭
领悟笔法推荐《兰亭序》及二王《尺牍集》 由于圣教序是碑拓贴,看不到最原始的书写面貌,所以学习《兰亭序》和二王其它《尺牍集》,在笔法学习方面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样可以领悟二王行书笔法的奥妙。
3、创作参集字
边学边创推荐集字贴如《王羲之行书集唐诗》 不能一味只临帖不创作,早点尝试创作,可以选择一些二王集字贴写出一幅作品来。
4、博取看大家
看他人如何学二王推荐智永及赵孟頫 古往今来,无数人学习二王,看看别人的风格,甚至品读一些书法大家临摹的《兰亭序》,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地启发。博取众长,可以获得更多感悟。其中赵孟頫就是一个代表,而智永由于家族传承关系,他的《真草千字文》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5、知源学理论
学习二王书论推荐《汉魏六朝书画论》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王羲之《自论书》、《书论》、及《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等文章在《书画论》都有收录,当然有时间建议也学习张怀瓘《书论》。
在张怀瓘的《书议》对书家的排序中,真书王羲之第一,王献之第四;行书王羲之第一,王献之第四;草书王羲之第八王献之第三。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毛笔字是写小字还是大字?
三笔字,是硬笔(钢笔)、软笔(毛笔)和粉笔这三种学具,毛笔字是写大字,带米字格的纸上,8K纸要写24个字,每个字是24cm×24cm。考钢笔字和毛笔字,老师集中在一个教室里,象其他考试一样,自己在自己的桌子上写,粉笔字,拿三块黑板,放在一个教室,一次,上去三位老师写,评委当时给分。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草书水平?
评价一个人的草书水平,是件很复杂的工作,要结合他的很多件作品来综合考虑,几千字恐怕都说不清楚。
还是按题主的要求,从一件具体的作品来分析吧。
对于书法作品,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既使如《兰亭序》《祭侄文稿》这样的作品,它也是有其优点与缺点的,完美无缺的艺术品是没有的,缺憾本身就是一种美。
所以,分析一件作品,要从其优点与缺点两方面去看。下面以一件国展获奖作品来分析。
此作写得淋漓尽致,直截了当,一气直下,明快酣畅。
一、优点
1、用笔上,行笔连贯,蘸墨而书,墨尽再蘸,在熟练中肄其笔端,毫无羁绊。且势之足,通篇快意,有其势又守草法,使迅疾中不潦草。
同时笔画于疾驰中亦不单薄,有力度、有韧性, 由此可知作者功底在磨练中已经老练、深沉。
2、墨色之変,润燥浓淡之变交替而行,如春雨秋风交互。
尤其是枯笔运用得精彩,枯而苍润,枯而有物,有怀素之余绪。此作中的枯笔细而有物、枯中有膏,可以把玩。
墨色之变使整件作品充 满了趣味,譬如苍茫、老辣,而动感十 足。
3、形态多变。此作整体一贯而下,细究每一字则变数不一,或为主或为衬,或为正或为欹,开阖呼应操纵顿挫之法皆有,可谓丰富。
二、缺点
1、此作的草书线形,虽力求中侧用笔带来提按粗细的变化,但有些粗笔略显粗率,侧锋扫笔所形成的块面,已然失去作为线的内在品质。
有的浮在纸面之上,如首行的“摇”字、第三行的“影”“鸿”二字。有的躺在纸幅之上,如第二行的“虚”“听”字。
也有些中锋细线稍显油滑,如“吞”“海”等字的线条质量,与力透纸背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
2、章法上,头两行展开得比较充分,用笔有轻有重、有浓有枯,交替而行。而后两行显得局促,皆为枯笔,且两行已逼到边缘,整体显得 空间不足,而不能开张舒展。
如此,作品就显得不协调了,头两行重,后两行轻,尾不能呼应首。
寻找缺点,也许是欣赏者对作品的苛刻挑剔,但对创作者而言,应该对他今后的创作会有些许帮助吧。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关于【评委书法怎么写好看】和【书法家中有叫*石的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