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识别各种书法,这幅书法作品属于草书吗?
这幅字属于草书,不过不是真正的草书,是潦草书。
什么样的水平不好说。或许写了十多年,或许两三年,时间的长短对于这张字的主人来讲没意义,照这样写下去,时间再长只会更怪,更难辨识。
草书不是写的让人无法辨识就叫草书。更不是代表水平高。可以明确的说,这张字的书写者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草书。从他臆造的字当中就能证明这一点。
他写的是曹操著名的一首诗《观沧海》。即便是对着原文来对照他的字,识读都非常的吃力。草书中并不是不可以和其他书体混合于一起写。由于他并不知道诗中的一些字的草写方法,自己想当然的臆造,便暴露出了他的轻浮。在这张字中,“里”字是个错别字,应该是”裏”。“临”、“起”、“秋”、“汉”、“咏”,草法有误。还有几个行书写法的字,都算他对。一个字中不草不行的写法是绝对不可以的。草书是不可以臆造的。对于不会写的字,大大方方的用行书,甚至楷书写一个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以想象编造的草书去写,就只能自己才能看懂。
语文考试怎么分辨书法类型?
语文考试的书法类型主要主要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几种书法类型的特点和区别为:篆书:分为大篆、小篆。大篆笔画随形。小篆,特别是秦统一后,笔划粗细均匀,逆入回收,折圆转。结构逐渐定形。
隶书:在汉代定制,宒划逆入回收,折处圆转。波画蚕头燕尾。
楷书:笔划有逆入、直入,出收、回收,折处为方折。
草书为自魏晋以后,字体的连写、省略笔划逐步形成的书体,逐渐渐的形成草法。
行书总的说是楷书的快写、连带,形成一书体。
丑书美书难到真的是两种不同表现风格的书法吗?
谢悟空小秘书邀!
首先我认为书法的欣赏应该具有大众性和专业性,也就是说对一副书法作品的评价如何做到客观是件很难的事,正如大家可能会觉得中规中矩的楷书比较好看,但是书法界人家觉得这是馆阁体,不受重视.
在我们这个时代,书法的教育普及并不是很高,很多人认为书法就是写毛笔字,其实未然。欣赏书法作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我们知道欧阳询的字,尤其是九成宫,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
字势是否自然。王安石曾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书法贵在变化,丑与美可能是大众眼光,也可能是某一个人的看法,所以评价一个东西,总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的,例如下面的作品都是当下认为很美的书法。
以上部分文字与图片整理于网络,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上!
怎样鉴别一幅书法的雅与俗?
谈作品的雅和俗(原创)
雅俗共赏是艺术的奢望,也是终极目标.既适合于己,又满足于专家学者,同时让不擅于此之人也欣赏。她展露的是一种包容性。
因为创作的主体是人,那么,除了人的品行、学识、修养,以及技巧的锤炼以外,对雅和俗的深刻认知也直接影响着书写的效果.
对作者来讲:"雅"就是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不为成名成家、入展获奖、迎合市场和取悦评委而创作。
"俗"则是贴近生活、亲近自然、不矫揉造作,把自己置身于普通百姓之中。
对作品来讲:"雅"就是追求清新典雅,一种书卷气,一种阳春白雪似的高雅品位。"俗"乃是自然天成,纯真烂漫,不饰雕琢,一种适合大众及普通百姓的欣赏品位。
这种包容性的"度"很难把握,需要长期的累积和调整去不断完善。
雅是一种境界,俗乃是本真。
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讲究的是中和之美。
但必须是先做一个既"雅"又"俗"的人,而后方能创作出雅俗共赏的大作.
也许你会说:“阳春之曲,和者甚寡”。我想,若你的创作境界还没有到那一步,就不要去写一些连咱中国人自己都看不懂的东西。
关于【如何快速识别各种书法】和【这幅书法作品属于草书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