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谁写书法最好,你是否认为她的行书已超越米芾?
书法家周慧珺在当代是大家,书法到后来拼的是风骨学养,说她的行书超过米芾,还是言过了。
下图是米芾行书《清和帖》,此帖是行书为墨迹。共八行,纵28.3厘米,横3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用笔万毫齐力,超逸俊迈,结字多欹侧之势。笔画跳宕,摄人心魄,二王自然脱俗的格调是他作品的精神内涵。
(米芾行书清和帖)
书家周慧珺曾得到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家亲授。
(周慧珺行书作品)
释文: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周慧珺曾学过魏碑《嵩高灵庙碑》《广武将军碑》,在米芾书行中融进碑意,拙趣。走的碑帖相融刚健雄强之路,筋骨老辣,有气势。
她虽然是学米芾书法为主,但自出新意,又有别于米体有创新风格,独树一帜,实属不易。
(周慧珺行书作品)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中国古代谁的小楷造诣最高?
小楷书法,又称“真书”,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和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一种书体。刘小晴说:小楷虽小但法度备全”。
中国古代小楷书法造诣最高的非钟繇和王羲之莫属。如果在增加一个就是写经他体。
一方面后来的书法或小楷多是以钟王为师法的,虽然历代他们都有所创新,但小楷书法的根在此。
最为重要的是钟王的书法艺术他们的师承之源和我们现代人书法的师承之源不同,他们的师承更接近汉字书法本体,所以他们的书法风格和书法的文化内涵与形质,是我们自此以降,所无法比拟或超越的。后来人们虽然变化出新的书法家大有人在,但无出其左右。钟繇的小楷艺术得特点多是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质朴,笔法清劲,含文抱质,最为重要的是【醇古简静,富有自然质朴】的意味。在者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师法之源是社会和自然。我们知道“晋人尚法”。晋人书法丽质天姿,飘逸自然,风神盖代。也就是“肇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前一个自然是宇宙万物,后一个自然是书法家在博收约取后的书法的妙造自然。这个妙造自然,正是后来者难以逾越的所在。因此康有为才说:……后人取法二王,仅成院体,虽欲稍变,其与几何,岂能复追踪古人哉!”
为什么书法要学古人?
老师说的意思其实是要尊古,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书法从很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什么时候有的字,什么时候就有了书写的艺术。
书法这门艺术,其本身就有固有的法则和规律,都有表现其艺术效果的技巧和方法。
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首先要弄明白所学书体在结体、用笔和章法等方面的法则、规律,其次要学会表达其艺术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都是从古人开始就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如果想要打破古人的规律,其实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
不论是哪个朝代的人,只要学习书法就一定要找先人们的书法来练习,王羲之也是如此,他就临过钟繇的书法,而钟繇,据资料记载他临过蔡邕的书法。
我绝对没有胡说,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我特意找来了原句。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所以我们在初学书法时,老师们就会让我进入一个遵守法则的阶段,这仿佛成为了一个必经之路,虽然有的人觉得没必要,其实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如果一开始就学习古人,他不理解古人书法的美,他会觉得古人书法不规范,或是和他们学习的字存在冲突。
不如今人的书法,再接受度上更容易一些,其实也是对的。
但是,我们要记住,书法还必须得回归传统,所以从学习今人过渡到学习古人,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途径,至少在结体,控笔方面可以打下基础。
就包括当代一些成就很大,负有盛名的书法家,也都是挥毫数年,临帖不中辍的。他们把古帖当作自己最好的老师,不断从中吸取新的营养,写出新的意境。
所以老师说的话,也有他的道理,你加以理解就可以了啊。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本回答来源于东家Su,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朝代书法名家中?
古代的我最喜欢文徵明,因为他写字运笔沉稳,洒脱,从小到大功力很深厚,80多岁高龄写的字还是很秀美,有韵味,很佩服他!近代的字喜欢周慧珺,她的一生都献给书法了,她的字秀美,险峻,章法布局一流,超级赞!
关于【古代谁写书法最好】和【你是否认为她的行书已超越米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