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麒麟书法怎么写,淮安钵石山的来历?
钵池山公园位于淮安市中心区东南,东连火车南站,西傍翔宇大道,南临经济开发区,北靠古黄河风光带。钵池山公园因山而得名,因水而生灵。钵池山 “盘纾凹曲,形若钵盂”,所以,人们称其为钵池山。唐代杜光庭的《洞天福地记》最早记载钵池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传说周公子乔曾在此炼丹。
周公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赋性闲静,喜好吹笙,常被凤凰和鸣之乐声环绕。他才智过人,15岁就把晋平公使者叔誊问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后因政见与他的父亲不同出走,浪迹于伊、洛二水之间,拜浮邱公为师,在嵩山学道三十余年。道成择地炼丹,到淮水下游,发现了这个“幽远闲旷”的钵池山。公子乔便筑起炼丹台,在台下挖了丹井,井水清冽甘甜。金丹炼成后,饲鸡犬,鸡犬化成凤和麟,公子乔便驾凤携麟升天而去。
李白《淮阴书怀》诗曰:“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说的就是公子乔在钵池山炼丹飞升的故事。
大家脚下是钵池山千年古寺景惠寺,位于山的北麓,建于宋太祖洪德年间,原称洪福寺,毁于兵燹。到了明代正统年间重修,规模宏大,气势巍峨。大雄宝殿、大王殿两侧各有24楹回廊,钟楼、鼓楼分列两端。这是毗卢阁,塑有千尊佛像,并有“峨然独耸”的藏经楼,有诗曰:“古寺嵯峨古道通,经楼高矗半天中”。景惠寺曾经很为煊赫,明英宗曾亲笔御赐“敕封景惠寺”5个大字。
钵池山北侧的招隐寺建于明隆庆初,系自号“五游子”的苏州人郭第所建。郭第,字次甫,曾因反对权相严嵩几乎遭到暗害,于是遁迹钵池山修炼。当时淮安知府陈文烛有一幅米芾画的佛像并所书“如来髓、释迦骨、人不识、弥勒佛。米芾书”墨迹。郭促其寻人勒石,这尊“米元章画佛石刻”就安放在招隐寺中。
登山远望,映入眼帘的是山子湖,湖水清浅,莲叶飘飘,红蕖袅袅,白鸥时高时下,渔帆乍隐乍现。湖畔芦荻萧萧,垂杨曳曳,有板桥可通渔村人家,好似一派典型的水乡风光。湖心有爱莲亭,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亭内供奉着传说僧人从云台山背来的观音像。亭周围广植莲花,菱莲争香,相映成趣。乾隆初,黄达《游爱莲亭记》说:“距淮阴城北十五里,水流潆洄,树木相蔚,有亭翼然,参差掩映,厥名爱莲,盖取周茂叙诗意而颜之也。”
后来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黄河大水从淮阴老坝口冲刷而下,山子湖因而淤平,水中的爱莲亭、山上的景惠寺全被冲毁。大水过后,人们看到的是:岗阜依然,丹台和丹井的遗址俱在,但已是“枯井尘沙掩,荒台瓦砾余”,只有阅年老松和蔓蔓荒草守护着丹灶遗迹。
景惠寺的千尊佛像只剩下一尊“趺坐黄土中”。一个老僧寻到了这尊佛像,并且辛苦经营成三间“丈室楼”,将佛供奉楼上。光绪年间,重修景惠寺,但规模已大不如往昔了。
原在爱莲亭中的那尊观音像也被一个释名悟之的和尚找到。因他的请求,大水过后第三年,就在这附近又建一座观音庵。
那以后近两百年间,水患不断,兵事频繁,钵池山胜迹荡然殆尽。只有山上的赤砂是建筑房屋的好材料,因为久经开采,山渐夷为平地。
然而,大水在北山脚下冲刷而成的那个大水塘(山子湖),如今却似一面闪光的明镜,镶嵌在清河区东郊大地上。
人们已久盼望以大口子为中心,修建一处大体可以恢复旧观的钵池山公园。现在,钵池山公园的总体规划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并且已在实施之中。
钵池山公园面积112公顷,其中山子湖湖面面积554亩,另有小口子及诸多鱼塘水面辅助。其用地范围以翔宇大道、珠海路、南昌路、和平路为界,并在北部留有100米宽的绿化走廊与古黄河风光带相连接。区内河网水系发达,周围还有里运河、大寨河和古黄河环绕。
钵池山公园,依托钵池山历史传说和钵池(山子湖)水面自然条件,以“一山一水”、“一古一今”、“一静一动”为基本主题;风格上,名山以道教建筑为基调,水上以现代设施为基调。待建景观和娱乐设施有:荷池、钵池山道教建筑群、小瀛洲钵塔、民俗一条街、钵池山购物娱乐综合中心、人造森林等。
奇石到底玩的是奇?
先有质地,才能谈奇。
什么是艺术品
艺术品是流通于艺术市场的一种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体现在满足人们的某种审美和精神需求。艺术品又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人类技艺:铸鼎,雕刻,雕塑,陶瓷,绘画……凡是通过人工技能制造,得到的产品,统称为人工工艺品。第二类:是地球在宇宙空间,与其它天体相互作用,通过几十亿年的地质历史变化,多少次的沧海桑田变迁,产生了符合人类审美标准的石头,这一类的石头统称为奇石。当然真正意义上的奇石,是凤毛麟角。:何为奇石呢: 质为石之本,色为石之魂。 型为石之体,纹为石之脉。 韵为石之主,具全为奇石。人类艺术的最高成就称为:巧夺天工。所以在人类的艺术领域中的雕刻作品,最高奖称为《天工》奖。那么天然艺术品的最高境界,应该怎么界定呢?个人认为:应该是:《看似人为,实为天工》天然艺术品的价值标准:又怎么界定呢?笔者认为:质,色,型,纹,韵确定了。奇石的像型石,画面石,价值标准就是:一分像价值一元 , 二分像价值十元 , 三分像价值百元 ,四分像价值千元,五分像价值万元,六分像价值十万元,七分像价值百万,八分像价值千万,九分像就价值亿元,十分像就是无价之宝了。(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2017年全国性的奇石博览会都在哪里举办?
微磁性青海德令哈捡的3400克,识货的请联系
你知道的中国汉字字体有多少种?
中国的汉字字体有多少种?一般来讲有两种说法得到比较普遍的认可。第一种说法就是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这四种字体。第二种说法就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五种字体。
第一、篆书
我们现在说的篆书一般是指秦代的小篆。在书法学上把秦代之前的文字将它们统称为“大篆”。其中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等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书同文”的政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命令丞相李斯等人编写教材以做推广。李斯就有编写《仓颉篇》。
第二、隶书
隶书萌芽于战国中后期。在秦代的时候,它是处于一种辅助的书写字体。到了汉代,取代了小篆字体成为官方文字。
我们现在所说的隶书一般是指汉代的隶书,汉代以后虽然隶书也有发展,但是它的结体形状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汉代的扁方形变成了正方形。
第三、草书
隶书字体后面的发展,向楷书和草书同步进行。草书一般来说包括了大草或者叫狂草,章草以及今草或者叫小草。
章草可以说是隶书的快写字体。而大草或者叫狂草已经是抽象符号化了,没有草书基础的人,或者没有联系上下文章的内容,可以说大草或者叫狂草是非常难以识别的。我们现在所谓的草书基本上是指今草或者叫小草这种字体。在近代,于右任先生有专门编辑标准草书一书,以便学习草书的人进行草书字体的识别。
第四、楷书
楷书是萌芽于汉代末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盛行,到达隋唐集大成达到巅峰,自唐代以后至今,楷书的字形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唯有书写风格的差异而已。
楷书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中有两次达到了巅峰,它们分别是“魏碑”和“唐楷”。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楷书应该是包括“魏碑”和“唐楷”这两种字体。
在书法史上有四大楷书书法大家。分别是初唐欧阳询、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以及元代的赵孟頫。
第五、行书
行书字体可以看作是楷书字体的快速书写字体。在中国书法史上所遗留下来的碑帖,行书、草书这两种字体的作品是最多的。
行书字体,由于它的风格自由、潇散,因此受到很多书家的喜欢。行书字体包括了行楷和行草这两种。
行楷,就是在行书字体中楷书的笔法占的比例多;而行草则是在行书字体中草书的笔法占的多。
书法上有传天下三大行书字帖。天下第一行书为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是中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是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综上所述
中国的书法字体,就基本上如上面所说的为主,当然还有其它的字体,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每一个国家都有他们本国的文字。但是这已经是属于文字学、考古学方面的范畴了,从书法学的角度来讲,基本上就以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这五种字体为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