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书法需要哪些特点,王羲之的行书特点四字词语?
入木三分开放分类:成语、文化、典故、俗语、词汇入木三分 ( rù mù sān fēn )解 释 :形容书法笔力苍劲有力.比喻分析问题见解很深刻.出 处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示 例 清·赵翼《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
近义词 :力透纸背、铁画银钩反义词 :略见一斑歇后语:锤子打钉子、啄木鸟啄树
书法作品十大特点?
1、书写规律正确这里汉字的书写规律指的是基本笔顺产生笔意,笔顺不对则笔意不畅。笔意不畅则失势。
2、线条质感优良
线条的质量的练习应多临习法帖,选择与自己方向相近的法帖学习。孙过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古人常说的字的形质多依线条所决定,体现在文人的内在修养、性情与气质,以及对古人笔法的神会。
3、书写法度严谨
书法有法,任何一种书体有其书写的方法和规律,规矩不可废,无规矩则无法,非书法也。现代派的书风多有创造,是为反例。
4、书写品位高古
高古即有古意、有古法,取法立意高古,《易经》有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5、笔法运动得道
笔法 是一个书家功力的体现,将古人的经典笔法融于笔端,运用得妙,书写的作品方臻上乘。
6、内容书体合宜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内容与书体都应相适应,比如写豪放的诗词,宜行书、草书,书写治家格言,已楷隶篆。浑然得妙,相得益彰。
7、融法度与性情
作品的内涵与书写者的当下心境相关,东坡写《寒食帖》,满纸郁结之气,颜鲁公书《祭侄文稿》悲愤之慨流于笔端。书法能自然地抒发毫无矫饰之时,可得天然之势。
行书特点四字概括?
行书和篆、隶、楷、草书一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近于楷书,但比楷书灵活、流动;近于草书,却比草书收敛、规范。它吸收了篆、隶的笔法和结构特点,却完全不同于篆、隶。总之,行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1、行笔加快节奏感强
楷书与行书在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的方法,如中锋用笔、提按顿挫、逆入平出等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行书书写速度比楷书加快,将法度贯注在行笔流动之中,潇洒自如,和谐优美,变楷书的多方折为多圆转,变化丰富,节奏感强,飞白增多,艺术趣味浓。行书多用于起草文稿、书信往来上,一边构思一边写,用来准确、迅速地记录思想。古代许多书信、文稿、笔记就是用行书得以流传千古的。
2、附勾增多映带妙用
行书的书写速度较快,笔画与笔画相连的地方带出一个个小小的附钩,使笔画更为流畅活泼,互相映带照应,气势更加连贯,似有一气呵成之势,妙不可言。行书以附勾映带左右,有的也可用游丝牵连,但不宜过多。上下字之间,可以笔断而意连,这是与草书不同的地方。
3、楷草相间变化丰富
行书是介乎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近于楷书,但比楷书较为流动的称为行楷书。其特点是书写速度较慢,棱角方折,笔道分明。近于草书,但比草书较为收敛的称为行草书。其特点是书写速度较快,圆笔多于方笔,—气呵成。
4、连绵不断挥洒自如
行书不像楷书那样笔画独立,而是上下呼应,连绵不断。或左右连带,或上下相贯,气势不断,挥洒自如,不受限制,上下延伸,左右映照,大小错落,有轻有重。
行书的写法有哪些?
一,行书比楷书运笔稍快,有时以圆转代替方折,运笔过程没有楷书复杂,并且出现了连笔和笔画简省。
二,实际临帖时,可以分几个侧重点来临。
三,如重点是抓大感觉,那么就用快速临摹法,此时只注重整体大氛围,大关系,忽略其它,舍次求主,抓大放小,在感觉上和原帖接近即可。
三,如果重点是放在气韵上,那么主要注意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牵丝、映带、承接关系。
四,假如重点是放在解决节奏上面,就要注意字的大小,疏密,轻重,粗细等的对比度。
五,如果重点是放在章法上,临帖时要注意整体章法的虚实,行轴线的摆动,行距关系。字的横向关系处理。作品外缘留白。
六,采取这种各个击破,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临帖复杂变为简单化,可以减少我们学行书的畏难情绪。降低学行书难度。
七,行书如何欣赏?
行书欣赏要看作品整体面貌体现的精神内涵。有没有雅、有没有正大气象成分。看章法分间布白,看墨色变化,看题款形式,看节奏变化,看气韵生动,看奇险多姿结构,看线条的力量感和丰富的变化。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下图为王宠所书书法作品《晚晓诗册》。)
关于【行书书法需要哪些特点】和【王羲之的行书特点四字词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