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先练什么体,书法一般几年可以练好?
我练习毛笔字四年了!一般都是临贴!以我经验书法可以隶书先入门,然后楷书和篆书基本功!因为楷书基本功比较困难有一些毛笔字爱好者会知难而退,隶书练习几个月有一点笔骨,然后挑一本喜欢的字贴好好临!我是喜欢草书然后再临颜真卿楷书和其他字体!一直在几个字体中临贴!比较另类应该!
真行草隶篆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应该怎样排列?
说起书法还得从汉字说起,中华汉字字从甲骨文到现在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书法书体有前有后,就像楷书,三国时就有了,却盛于唐朝,你说它是前还是后。下面我就大概的和大家讨论一下。
1:甲骨文,甲骨文作为汉字最早起源,当时很大程度为了占卜之用,所以它也允满了神秘让人看了悚然起敬。甲骨文共发现了4500多个单字,能释读的约为2000个左右。
这个就是商朝武丁时期大约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大型涂朱牛骨刻辞,其中大部分刻字深奥难辩,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
二:金文。西周时期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这时的文字就有了一定的技巧与章法。
《大盂鼎》西周时的一种金属炊器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内壁铸有铭文19行,291个字。
三:篆。篆书有大篆小篆,至秦统一以后统一文字改用小篆。篆书艺术古朴,典雅,庄重。
四:隶书。隶书是秦朝小隶程邈所创,是为了书写方便,在秦朝官方是不用隶书的。隶书的发扬光大在汉朝,到东汉后期到达顶风,后人无一能超过。
《西郏颂》刻于建宁四年六月。其书法篆意楷行,严劲而又灵动。
五:草书。最早的草书就是章草,草书年到不祥。
皇象的《急就章》草书的鼻祖。
六:行书与真书。本人也弄不明哪个先有的。给大家出两副字,大伙各自评论吧。
王羲之的《兰亭序》东晋公元353年。
三国时魏钟繇所写小楷,己无真迹,传为王羲之所临。
练硬笔书法必须先练毛笔字吗?
经常有人问:“先练钢笔字还是毛笔字好?”还有人问:“为什么我写钢笔字好好的,毛笔字却很棘手?”对于这个问题,好多人不明白,不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的人一直都在往错的路上越走越远。
田蕴章先生说过:“毛笔字好的,硬笔字一定好,硬笔字好的,毛笔字不一定好。”但稍加改动:毛笔字好的,过度到硬笔练习一下,硬笔字一定好。硬笔字写端庄的,毛笔字不一定好,比如庞先生!下面作品刚好有庞中华的毛笔和硬笔对比:
可以说,庞中华是用钢笔的功底写毛笔字。什么概念?如果硬笔写如庞氏入骨髓了,该怎么练毛笔字?
建议:先练毛笔,再练硬笔!
如果先练硬笔再练毛笔,不妥,将事倍功半!因为硬笔字都是从毛笔字里面吸取养分的,特别是楷书,法度深严,“楷法无欺”就是这个道理。
硬笔不同于毛笔,一些笔画,毛笔难写的,硬笔较容易且没有那么太“讲究”。硬笔就是硬笔,强调实用性,没必要写得完全像毛笔字,也基本不可能。但从很多硬笔字帖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毛笔字的痕迹。
结构是永恒不变的,笔法却大有区别,学毛笔要兼顾结构和笔法,而钢笔字是以结构为主,所谓笔法,主要是笔尖弹力来解决。还有,毛笔是大字,和钢笔写的小字,在结构安排上是不同的,大字结构宜紧凑,小字结构宜“松散”些。
总结:钢笔以练结构为主且相对宽散,毛笔需练习结构和笔法兼行,以及气韵、墨法、布白等章法处理,都是钢笔字不能解决的。如果要认真学书法,请先学毛笔字。
如果,因条件、年龄、学校等各种原因,一定要先学硬笔的,最好从古人的毛笔碑帖里直接临摹,首推《灵飞经》。
学书法开始先练什么字体?
练楷书,临柳公权的。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关于【书法先练什么体】和【书法一般几年可以练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