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书法什么字最难,黄庭坚米芾蔡京苏轼谁的字更胜一筹?
中国书法在宋代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了几位书法大家,他们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千百年来被后人所欣赏和学习。其中尤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这几个人在书法上的成就最高,他们也被后人尊称为“宋四家”。
宋代文化发展的特点是多元复古,强调写意雅韵,讲究诗书情趣。而宋代的书法亦受这一风尚所影响,“宋四家”中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三人的书风皆有率真写意的风格特点。
按说宋代离唐代最近,而唐人书法法度森然,规矩众多,但“宋四家”中的这三人却受唐人书法影响较小。相比于唐人书法的森然法度,魏晋雅韵高古的书风无疑对他们的作品风格影响更大。
而“宋四家”中的大哥级人物苏轼就深爱晋人书法,东坡对晋人书法的高古雅韵极为推崇,对唐人的法度束缚反倒多有厌恶。他认为书法就应讲求天真意趣,不应被条条框框所局限。东坡的一句至理名言亦很好地表达了他的书法理念,他说:“我书意造本无法 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轼是这样说的,而他的书法创作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千古名作《寒食帖》率性天然,书为心画,字里行间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完美的契合了他所追求的书法理念。
苏轼在宋代文化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无论是诗词文章,亦或是书法绘画,他都被人极为尊崇,在当时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他所推崇的“率真写意,晋人至上”的书法理念和风格亦在当时的书法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宋四家”中的另二位重要人物黄庭坚和米芾的书法风格的形成亦影响极深。黄庭坚和米芾均长期与苏轼保持着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某种程度上,说苏轼是黄庭坚和米芾的书法导师也不为过。
黄庭坚是“宋四家”中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全能型才子,他在书法各书体上皆有不俗的成就,不论是楷书、行书或是草书都非常擅长。他的大楷和草书最被人所认可。
黄庭坚在楷书和草书上的成就是远胜于“宋四家”中的另三人的。黄庭坚非常擅于学习,他广泛吸取了北碑和晋人的精华,对苏轼的书法亦多有精研借鉴,但又刻意与苏轼的风格拉开距离,不求与之相似,努力打造自已的风格特点,终成一代宗师。
宋代书法虽在行书上发展得很好,但在楷书和草书上却乏善可陈,擅长楷书和草书的名家和高手寥寥无几,而黄庭坚是仅有的几人之一。
黄庭坚的大楷和草书后世学习者众多,在书法史上拥有重要地位,在这两种书体上他的成就完胜“宋四家”中的另三人。
米芾在“宋四家”中的位置一直有人认为应向前排,认为他在书法上的成就不比苏轼和黄庭坚差,甚至有人说其在行书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米芾的行书风格独特,他开创的“刷笔”技法痛快写意,令人称奇,实为用笔技法方面的大师级人物。而他的行书作品“风樯阵马,痛快淋漓”实在是高妙之作。毫无疑问,米芾行书在艺术性方面是出类拔萃的,是其艺术天赋和勤奋苦练的完美结合之作。其行书上的艺术成就在“宋四家”中也是最高的,这一点似乎从来就争议不大。
“宋四家”中的最后一位人物蔡襄的名字在当今书坛较少被人提及,现在书法爱好者中学他书法的人也很少,他的书法在当今似乎不太被人重视。
其实蔡襄的书法在宋代也是很有影响的,他的楷书、行书和草书写得都很不错,其楷书既有晋人和隋朝智永的笔意精华,又具有唐代楷书的法度特点,水平当属上乘。
其行书和草书自然流畅,虽无风格技法上的大胆突破,但倒也中规中矩,也称得上是名家之作。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曾称赞蔡襄说:“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
不过蔡襄书法在宋四家中排名最后,确是其书艺成就和水平使然,毕竟与前三位相比他在书法史上的成就和地位还稍差了一些。亦有说法认为宋四家中最后一人原是蔡京,但因蔡京为人所厌恨,遂把其剔除,换成蔡襄。不过此说法尚待考证。
“宋四家”只是后人们对书法先贤们的尊重称谓,他们的书法各有所长,他们也在书法史上拥有各自的地位。应当说,他们都是值得后人们学习的典范。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至于谁第一,全看个人欣赏水平和喜好了。
你觉得中国书法最难学最难写的是草书吗?
是的,中国书法分五体,五体之中最难学、最难写的当然是草书!
我想先说个题外话,中国的方言最难学的是那个地方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广东话,因为广东话不但发音与普通话大相径庭,语法习惯与汉语的基本规则也有所不同,甚至白话还有自己的独特文字。
王羲之草书作品(局部)
书圣王羲之的《草绝歌》第一句就是“草书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可见王羲之也认为草书是最难的书体,而且没有之一。那么草书为什么是最难的书体?因为草书较之于楷书、隶书、行书、篆书四种字体来说,不但具有不同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等,草书甚至还要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变化因素,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个两个方面是草书难学、难写的主要原因:
王羲之草书作品(局部)
1、草书的结体和章法难以掌控“有草法,无定法”,这话不知道是谁最先总结出来的,不写草书的人会觉得这是写草书的人给自己放的烟雾弹,迷魂汤。
其实不是这样,这话很有道理,草书看起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其实草书最讲究守法度,每个字必不敢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英雄一定要有出处!
王羲之(草书书法作品局部)
但是真要拿起笔上台创作起来,瞬息万变,气吞万物,闪转腾挪,纵横捭阖,每个字都可能会出乎意料之外,也可能很丑拙,也可能极俊美,换句话说,意思到了就行了。
2、草书讲求瞬息之间需要展现出某种意境草书已经完全脱离文字知识传播功能,而独立于艺术之林。在我看来,所谓书画同门,书画同源,都是指草书而言,的确,写草书就如同创作一幅水墨画,不但要三五分钟解决战斗,而且要在点画之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之间,浓淡之间构筑出某种意境,或高山流水,或青烟古寺,或小桥流水,或家长里短,美人浣纱等等等等,您说这得有多难?
3、草书高度简化,出现很多必须死记硬背、又难以辨认的符号有个有趣的故事是这样的,说是有位张丞相非常喜欢写草书,有一天,他忽然灵机一动,佳句偶得,赶忙准备笔墨奋笔疾书,用草书把诗句写了下来。然后命侄儿把诗句再用楷书抄录下来,侄儿遇到几个不认识的字,就问张丞相是什么字。张丞相反复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草书就是这么神奇,情感所致,疾风暴雨,情感不再,烟消云散!这也是草书难学难写的重要原因,许多字已经简化得像西方语言的字母了,实在是不好学习,比如,叔、幸、皆、无等字的写法。
回答就到这里,顺祝大家安康!随文附上了几幅我的近期书法作品,请大家点评,永书我先行谢过。
为啥写简化字比登蜀道还难?
如果连简化字都写不好,你哪来的勇气称自己为“书法家?”
我们现在学习书法,都是以古代碑帖作为临摹学习范本。接受了繁体字的审美观念,在创作上也都习惯于使用繁体字。再加上草书是不能使用简化字的。如果用简化字去写草书,就会造成混乱,无法识别。
现在的简化字,是以标准印刷体楷书作为简化对像,不涉及书法领域中的书体。简化字在书法中的应用,古代人早已在使用。不要以为简化字是现代才有,只不过现在的简化字更多一些。古代的书法家可以把简化字写好,简化字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连象征这个时代的符号都写不好,有什么资格称为书法家?
你说:“我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写不好简化字。”大家不会说你什么。就好比一个建筑师说:“既然我是一个建筑专家,怎么建一座楼房比上蜀道还难呢?”一个医院的医学专家说“既然我是医学专家,怎么治疗感冒比登蜀道还难呢?”这样说合适吗?
简化字难写吗?比繁体字容易,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好看不好看,是审美的习惯。写多了,习惯了简化字在书法中的样子,它就像样了。习惯成自然。你觉得写简化字比上蜀道还难,是你不能接受时代前进的步伐,固步自封。对新生事物有抵触情绪。不是写不好,是不写。世界上的事,为之,则难也易。不为,则易也难。一个无所作为的人,凭什么称“书法家!”(图为文征明《盘谷叙》第一行中的“给”,纟旁即是简化的。所有配图中都有简化字。)
可以学习国画吗?
感谢平台!书画同源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国画是以线条和色彩的美和变化为基础,以毛笔,宣纸,墨为料和工具,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用笔墨,颜料将各图象,山水,花鸟用具象和写意的形式用艺术化表达出来,绘画在宣纸,绢上,体现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书法呢,古言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学书和国画共同点在于悟,灵,思,刻苦和坚持,无论是书法还是国画都会有成就的。所以说没有书法基础也是可以学国画的。
关于【初学书法什么字最难】和【黄庭坚米芾蔡京苏轼谁的字更胜一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