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的含义,书法艺术你是怎样定义传统艺术与江湖体的?
传统书法是指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历代碑帖为基础而进行过大量练习的书法,其中又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以及文学修养。
江湖书法,是一个统称,确切的说更像打把势卖艺,追求的是花里胡哨,以蒙蔽外行。它的名字比较多,有江湖体、老干部体、自由体、丑书、怪书、狂书等等。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传统书法。孙过庭书谱有云:翰不虚动,下必有由。意思是每一笔每一画都要有法度,都要有下笔的道理。法度本来就是令人敬畏的,比如说刑法、宪法、婚姻法,犯法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那么,中国书法为什么不像日本人称为书艺、书道?而称为书法,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法度。失去了法度,就不能算作是书法,所以孙过庭又说了另一句话:“一画之间,变起伏於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於豪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椟,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一点一画之中,都要有提按转折,如果从来不临帖,不学习,还把班超抄文养母、项羽说练字能写名字就够了等等拿来当借口,随意书写,乱涂乱抹,心里面不明白学习的方法,手上也不明白运笔的技巧,还感觉自己怎么回事似的,真是可笑!
江湖书法,往往没有传统的根基和文学修养,通过一些夸张的动作、夸张的字形、夸张的变化来掩盖功力的不足。夸张的动作有上窜下跳的,手舞足蹈的,有手却用脚写的,还有用鼻孔写的,用拖把写的,甚至写之前来一段太极拳的……
夸张的字形和变化有一笔龙(像一条蛇🐍)的,一笔虎(转了多少圈自己都不知道)的,马到成功的马写完加个尾巴的,山高水长的长,最后一笔比纸还长的……
除了这些,也有老老实实写江湖体的,说白了就是拿毛笔当硬笔写,如果说以上几种无药可医,那么我认为这种可能是因为不懂,加以引导还可以走上正轨。
江湖体、自由体不是现代的产物,从古代就有,只不过现在更多了而已。真正学习书法的人对这些东西是不屑一顾的,比如说出去旅游,在一些名胜古迹看到历史悠久的牌匾,都会驻足良久,慢慢欣赏。比如在外面吃饭,饭店里面悬挂了一副江湖体,顿时感觉没得食欲。
江湖体盛行的原因,还是因为书法普及做的不够好,普通大众对那些看似龙飞凤舞、实则张牙舞爪、锋芒毕露或者绵软无力的江湖书法没有辨识度。我想,这应该是所有书法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应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书法知识,提高审美情趣,让江湖书法原形毕露。
毛笔里面的画字是什么意思?
现代意义上说的画字,不同于米芾说苏东坡所谓的画字。
现代说一个人写书法是在画字,说的是笔法不精,描画造作,一个笔划数笔拼凑而成,甚至有的社会影响很大的书家也不例外。脱离了写的范畴。
书法不同于绘画,笔法讲究一气呵成,气韵贯通,大忌涂抹修改。
笔画一笔不成,自是习练不精,败笔多有,勤加练习可以改正。
涂涂抹抹,造作描画,无可救药,旁门左道无疑。
一笔完成,笔画不来回钩填描画才是书写的状态,才能叫书法。严格说画出来的字不是书法,书写出来的才是书法。因为画字效率低下,而古代书法是实用工具是讲究效率的,不会在一个笔画上来回描画的。
当代画字书法家为什么要画字而不是写字呢?是因为古笔法失传的原因,当代大师们因为不理解古帖上笔画是如何一笔写出的,于是就用了描画的方法去“写”,本质上是“画”。
书法中的转左侧右是什么意思?
转左侧右,就是王羲之笔法中的用锋方法,离开了书法的上下左右太极用锋笔法,是难以说通的。
那么转左侧右太极用锋究竟是什么原理?
运腕原理!笔毫圆、结体圆、运腕圆,三圆相合,成一太极。左转右侧,阴阳出入,双鱼穿梭,笔法生发。
相对于转左侧右,笔法秘诀应还有一句:劈上迴下。什么是劈上?入笔之锋劈开笔画;什么是迴下?笔锋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
古人所说的笔法秘诀,理简行难,一毫之间,千里之遥。不悟太极,不善运腕,要想掌握笔法,写出书法笔势,不啻竹篮打水。
管见,原创,供参考。
是笔画多写起来好看吗?
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更多的是初涉书法的朋友有这样的疑问,或者,虽然这个问题没有问出口,但许多人默认了凡涉书法,用字都是繁体字,否则就不是书法,进而自己创作书法作品的用字就囿于繁体字之内!
其实,这个问题的问法本身就存在问题,这是一个带节奏的问法。换一个问题:你最近还偷东西吗?顺着提问者的思路回答,就是“不偷了”,其实,你以前也没偷过东西,这种回答就是被提问者的节奏带偏了,你回答不偷了,就默认了你以前是偷过东西的!看了其他书友的回答,都被这种提问节奏带偏了,默认了他的前半句“书法都用繁体字”是真实的,正确的,从而回答都是解释为什么书法都写繁体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问题的关键词理解一致,我们看一下这个问题的关键词:书法,繁体字,笔画多,好看。下面,我们就从关键词入手,不能说回答这个问题了,因为把原问法给否了,说一下这个问题吧。
其实,繁体字是相对于简体字而言的,而简体字,多是指我们现在通行的规范字,简体字大部分是繁体字简化而来,但也有一小部分是规范而来,所以我们说“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而不说“请说普通话,请写简体字”,可见,简体字和规范字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有人做过汉字简化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发布过两批简化字,分别叫做“一简字”和“二简字”,由于二简字没用多久就退出使用了,所以现在的许多人不知道有二简字的存在,至于“三简字”的工作,基本就没怎么做。
我们通常所说的繁体字,其实是指古代的官方用字,称为“正体字”,而非官方的文人、民间用字,则称之为通体字、异体字和俗体字,它们都约略的称为“繁字体”。
唐代的“规范字字典”:《干禄字书》局部下面说一下“书法”这个词。书法,大家讨论起来很热烈,其实,现在还没有一个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书法定义。我也给书法下过定义,篇幅限制,这里就不说了。比如,许多人只认毛笔作品为书法,不承认硬笔也可以创作书法。在这个语境下的“书法”,提问者的本意是和写的“什么体”相关。这个“体”,此处相关的有两个涵义:书体、形体。书体约略分为“篆、隶、楷、行、草”,形体指繁体和简体。
在字形上,简体字/规范字的特点是唯一,繁体字的特点是多样。唯一最关联的是单调,多样则意味着变化。书法忌讳单调而崇尚变化,在这一点上,繁体字相较于简体字是有优势的,这是许多人更喜欢用繁体字的原因之一。但是,字形唯一,虽然做到变化万千有点难,但是,做到婀娜多姿还是可以的,所以许多人也用简体字创作书法,尤其是硬笔书法,用简体字创作的就更为常见。启功先生的简体字就写得非常漂亮!
启功墨迹繁体字和简体字有区别,而更多的是联系,因为它们一脉同宗,有着传承关系。说一下简体字的来源。前面我们说过,简体字,其实完整的叫法是“简体规范字”,很大 一部分是繁体字删减而来,所以,大部分的简体字比繁体字笔画少。文字,是有社会属性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从俗、从众和规定的变易,比如“吊”字,原来“弔”字是正体字,后来大家都习惯用“吊”字了,于是它就成了正体字,而“弔”字成了异体字。
唐代,“吊”是俗体字,“弔”是正体字所以,这个“吊”字,既不是我们对它进行了简化,也不是对它进行了规范,而是传承沿袭了社会上比较公认的一个字形,规定它是规范字形。其实,两字相交,反而“吊”字的笔画多。所以,“吊”字属于简体字体系,而“弔”字属于繁体字体系,在书法创作中,用到了“形影相吊”的“吊”字,更愿意选择哪个字呢?应该是“吊”字吧!有些字,有好几个字形,选取一个作为规范字,或者有细小的局部,进行调整作为规范字,比如“属”字,“尸字头”下面的两横调整规范作一撇,这样,原来“两横”写法的“属”字,就成了异体字。
“足”字和“属”字,前者是选取一个字形作为规范字,后者是选取一个笔画较少的字进行删减笔画作为规范字再如“流”字,古时候右部上边无点的写法也很常见,简化字进行了规范,规定右边上部是有点的。
“流”字在唐代的俗体字和正体字严格说来,异体字并不等于繁体字,但是繁体字包容异体字,而规范字不包容。比如“够”字,这是规范字,字典上括号里面的“夠”字,并不是繁体字,而是异体字。
《新华字典》内页中的“够”字书法,不仅仅有楷书,还有草书吧!简体字还有一个来源是草书楷化,比如“尽”字,如果你尽量靠近繁体字写法,越接近繁体,反而越向繁体行书靠拢,失去了草意,这一类的字,反而草书和简体字更相通。繁体字和简体字,其实是相对的,许多草书字,是对繁体楷书的删减,从这种意义上说,草书是不是也是繁体楷书的简体字?比如还是这个“尽”字,用草书写出来,你说它是简体字呢,还是繁体字?
所以,不能说,书法都写繁体字。
审美,有一个习惯传承。常见成为习惯,习惯了,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美的。比如我们以肤白为美,那么,黑人就不美吗?非洲人从小见到的都是黑人,人家也认为黑人很美!从小就养成了的审美习惯。我们学习书法,尤其是毛笔书法,从一开始我们接触的就是繁体字,它是我们见到的榜样,默认了它是美的,在练习的过程中,再加以强化,就养成了我们的书法审美习惯。我们初看一些秦汉古碑帖和简册,和唐楷比,真的不美, 但我们练久了,会发现其中的古拙之美。
好看,源于好写,不好写的字,很容易写难看。能把不好写的字写好看,就是高手。什么样笔画的字好写?什么样笔画的字难写?第一,笔画极端的多和极端的少,都不好写,好写的是笔画适中的字。比如,一,乙,八、乂、乃,
规范字“一”规范字“乙”规范字“八”规范字“乂”规范字“乃”这些字笔画很少,但很难写;鬱,斷字,笔画很多,也很难写,但把它们简化一下,郁,断字,是不是就好写了许多?所以,简化字,都是向着笔画适中的方向靠拢,笔画少的字就不再继续简化了,比如“高”字,
高字的草书和“二简字”简化后的二简字并不美观,所以这一类的字不再简化。第二,一个字的书写难易,还和笔画种类有关。比如,小笔画好写,大笔画不好写。
带“竖折撇”的字:规范字“专”带“横折提”的字:规范字“认”“专”字,竖折撇这个笔画是专为这个字创制的笔画。简化字言字旁的横折提,也是专门创制的笔画,这个笔画导致一批字难写。“羌、象”字,竖和撇连起来写,由原来的两个小笔画合并成了一个大笔画,导致字的重心很难平衡,这一类的字也难写。
规范字“羌”规范字“象”向内出锋的笔画难写,比如“端”字,这个字繁体,简体看起来一样,但书写规则不一样,繁体相对宽容,左边一提可以写作重抗肩的横,而简体规范字规定是一提。而“女字旁”,繁体体系左边末笔可以写作提,而简体规定是一横。
规范字“好”简体字体系里面好多限制性的规定,导致书法个性的彰显受到了很大的束缚,影响发挥,这也导致许多人放弃了简体规范字的书法创作。
繁体字体系用字字形相对宽容,有些字有几个正体字,也有通体字,也可以用俗体字和异体字,但在书法作品里,用整体、通体之外的字要小心,俗体字、异体字尽量用名人用过的字形,即便如此,疏忽也会出问题,比如“留”字,你把草书楷写,用在繁体环境的书法里,就出现了所谓的二简字,这是不合适的。
王铎写的草书“留”字二简字“留”另外,我们毕竟生活在当代,平时学习和使用的都是规范简体字,虽然繁体字在书法创作中有一定的优势,但从简体字回复到繁体字时,要弄清每个字的对应关系,否则就会闹笑话,比如“子曰诗云”的云,没有所谓的繁体字,带雨字头的“雲”字是用于下雨的云彩的字。而有些字的简化,是合并了几个字的,再回复过去,注意对应到原来的字。
“钟”字对应的繁体字有两个,分别是“鐘”和“鍾”关于【什么是书法的含义】和【书法艺术你是怎样定义传统艺术与江湖体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