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书籍哪个好,中国书法三大泰斗是谁?
第一位是王羲之。说起王羲之,稍懂书法的人,都知道《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说王羲之小时候苦练书法,时间久了,用来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这就是墨池的传说。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自成一家。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从南朝开始,到唐太宗,再到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学习“二王”,因而王羲之被尊为“书圣”。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现存书帖皆为后人摹本。代表作有《兰亭集序》、《初月帖》、《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等。
第二位是王献之。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有“小圣”之称。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书法闻名于世,他的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王献之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亲不同,字身喜带长形。传世名作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行书以《鸭头丸帖》为代表。草书名作有《中秋帖》。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
第三位是颜真卿。事实上,在中国书法史上,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当属颜真卿。颜真卿书法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的书体,创出大气磅礴的“颜体”楷书。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被前人评价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书法落款中书和题有什么区别?
书法落款中的“书”和“题”,意思都一样,都是指是谁写了这件作品,是对书写作品归属权的有效证明。
但书写的对象不一样,“书”就是作者按自己的意愿所写,灵感闪现后,自己有意识地创作完一幅书法作品,然后落上时间,地点,以及自己的大名。
仅仅落上年月,地点和作者名字的款识,叫短款,甚至仅落上作者名字,就叫穷款。
有的作者喜欢在正文旁边写下自己创作这幅作品的心得和感受,然后,再落上年月,地点,名字,那就是长款了。
而“题”是作者应别人要求,按别人意愿来进行命题创作,表现形式常常为,题写牌匾、书刊名字、店名、产品名称、名盛古迹名字、重要楼所场馆名、公司企业名称,等等。
受邀题写名称的书法家往往是名家,写出来并展示出来后,能让对方蓬荜生辉,增光添彩。
如果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往往能发现,题写的字无处不在,如“中国银行”和“故宫博物院”由郭沫若题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由毛泽东题写……
像我们陕西,“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是鲁迅的集字,“西安晚报”由舒同题写,“宝鸡日报”由郭沫若题写,西安火车站的“西安”两字由当代书法名家吴三大题写,等等。
我再举一个直观例子,如这两本书,一本是贾平凹《带灯》,一本是安黎的《时间的面孔》,两本书名都是贾平凹的字,但《带灯》属于写,是贾平凹自己给自己写,而《时间的面孔》属于“题”的性质,是贾平凹受安黎之请,为安黎题写。
95后美女蒋涵萱的人体书法火了?
看到这件事就很自然想多了其他几位如出一辙的“书法大师”。不想单独评论这一个人这一件事,就一起拉出来遛一遛。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名家王羲之曾在《书论》中说:“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意是:书法是一门深奥的技能,若不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学不到位的。
另一位大家张怀谨曾对书法做出概论:“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意思是:用明了的表象阐述深奥的道理,将高深的东西溶于笔墨之间,这不是一般人能共情与理解的。
作为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一直认为书法是一种集合了文学、绘画、哲学、甚至行为艺术的奇迹。
2016年好莱坞科幻大片《降临》也推测,拥有高度发达文明的外形人可能使用书法作为交流形式
但大概真的是“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在看到当代“书法名士”舞文弄墨时,我不可抗拒地怀疑起了自己的理解能力。
“人笔合一”这一门派里的老师也不都是这么重口味的。
比如下面这位,正当我以为他在一波酝酿后准备发功时,世界却突然静止
稍倾,在我以为大秀已作罢时,这位老师忽然又狂扭起了他风骚的大腿。
我是外行人,这作品有没有门道我不知道。但当作看热闹,我给满分。
刚柔并济自古就在各类领域备受尊崇。 “人笔合一”派也不例外。下面这位教授就把少林身法与武当铁拳融入到了书法里面。
如此生猛的气势让他手里毛笔看起来更像太上老君腰间的拂尘。
晋代书法名家卫夫人曾有言: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下面这位青年才俊算是这一心法的终极执行者了。
他的“多力丰筋”使他年纪轻轻就超凡入圣。一次练习时,期间爆发出来的龙虎之力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文人骚客终其一生不外乎求个洒脱。 这一点在下面这位书法大师身上体现得尤为尽致。不光是他家那不要钱的纸墨,奋不顾身的动作更是达到了人笔合一的超脱。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社会上有些老师的理解比我拍脑袋的翻译还要霸道彻底。
把笔写断在“力宗”这一门派里都算是小事了。
据说他们的作品每次不弄得个四分五裂,藏家都不敢认定是真迹。
上面这些都是玩外功的。
然而和武侠世界里的规则一样,在力宗的圈子里,内功深厚才是得道成仙的表现。
看看下面这位师傅,他的笔触虽轻如鸿毛,但面部却如经受便秘之苦。
仔细看,最后一段好像他还依靠笔尖玩起了反重力四十五度倾斜。
不仅画面中的群众拍手叫好,屏幕后面的我也不禁佩服。
一门艺术的形式越多样,或许说明其发展趋势越健康。
除了上面这些靠头铁吃饭的,杂耍特技也跨界融入到了社会书法老师的笔锋之中。
虽说是杂技,但这个门派里的先生也一点不比头铁帮的家伙们容易。
这里我为各位老师们出个主意,找某某防脱洗发水做个联名广告,效益一定会更好。
江湖中,除了各领风骚的门派。如东方不败、西门吹雪一类的散人高玩,向来也是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任何项目都需要不断有年轻人的创意,这样才能永葆活力。
下面这位小哥据说就有着五年的涂鸦功底。在认识到汉字之美后,他再也不屑使用外语和浮夸的形状颜色来表达自我了。
另一位“大神”据传入行前有着十年校游泳队的经验。
由他独创的“溺水书体”在长江边也算是一段绝唱了。
关于书法,杜甫曾有言:“挥毫落笔如云烟”。
李白更是大胆出语:“时时只见龙蛇走”。
但我们眼前的这位老师既然敢以东方不败自居,那肯定不只这两把刷子。
在作品的后半部分,他以开天辟地之气,狂放地将西方科学结晶、摩尔斯电码与打点计时器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里。
这股不求当世有人问津,但争万世留存芳名的精气神,确实体现出了一位当代艺术家应有的骨气。
他的同门师弟,笔名“任我行”任老师在借鉴了师兄的作品后,也演化出了属于自己的中西合璧风格。唯一不同在于,他的灵感源自于心电图机……
说完这一众“书法大师”再来看题主提到的95后美女蒋涵萱,实际上,现年25岁的蒋涵萱是一位颇具传统功底的青年画家,目前是浙江美协会员,2019年曾获得“中国美术报百杰优秀青年艺术家”称号。两年前她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当代艺术实践系继续深造,今年又被录取为牛津大学纯艺术专业研究生,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从这书画作品来看也算根正苗红。
但自从拜师“射书大师”邵岩,画风就突变了。她创作时,先给地上铺开一张超大宣纸,接着给身体正面涂满墨汁,然后爬在宣纸上,如同乌龟一样,一点一点向前爬行。依靠身体跟宣纸接触,把奇形怪状的墨迹印刷在宣纸上。
没有人能看懂她“写”得是什么,她对其美其名曰“人体书法”。
由于她用手掌、大腿、膝盖、脚尖等身体部位作为支撑,所以,留在宣纸上的图案,基本上也是这些部位蹭出来的。为了让纸张上的图案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她在创图作时,特意穿上短裙,方便大腿跟宣纸大面积接触,从而蹭出更饱满的线条图案。
说到她拜的那位“射书大师”邵岩是何许人也?大家把本文往前翻,动图第一幅,用注射器写书法那位。
有什么样的师父就有什么样的徒弟,自蒋涵萱拜“射书大师”邵岩为师后,在邵岩的教导下,她预想在书法领域有一番作为,或许是她缺乏必要的书法功底,不是写书法的料,所以,她标新立异,想出了“人体书法”这个创作方式,并被恩师邵岩带到欧洲去表演。
邵岩因为“射书”声名狼藉,早已在国内书法圈失去了容身之地,他只能带领弟子们到欧洲参加各种艺术展,欧洲人看到他们如此创作书法,不知有何感想?会不会打心底里鄙视:中国书法不过如此。
从这个层面来讲,邵岩和蒋涵萱都是书法界的罪人,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对传统文化蛮横无理地糟蹋,丢人丢到了国外。
邵岩两年前依靠“射书”迅速成名,作为邵岩的高徒,蒋涵萱如法炮制,发明“人体书法”,这肯定不是对书法的创新,很显然,她是借书法之名来炒作自己,以便将来在书法圈瓜分更多的利益。
按照邵岩的说法,他们这种创作模式叫作“实验书法”,这完全是混淆视听。书法有法,几千年来一直如此,用得着依靠标新立异的方式来实验吗?就算是实验,也应该待在自己工作室里,为什么非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实验和表演呢?一派口是心非!
不尊重艺术的人,注定会被艺术所遗弃,成为艺术界的罪人。
为啥全国书展上没有人写呢?
你的问题有问题,毛体,全国书展上不是没有人写,而是每次都有人写,只是那些正统派学院派们从来都是排斥挤兑打压毛体,他们有的口头上也赞美毛体,但骨子里却非常惧怕毛体,有的干脆看不上毛体。你要参展吗,对不起,没门!拒收!所以,名誉上大家都说毛体好好好,到具体事上,都装糊涂。他们心里明白,有了毛主席的字,还有他们这些个“书法大家”的份吗?
关于【书法书籍哪个好】和【中国书法三大泰斗是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