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书法的什么,书法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
书法的魅力,就像欣赏美轮美奂的名胜古迹,令人神往。
西周晚期金文《毛公鼎》,用笔圆活朴厚,气势博大有古意,有庙堂气。它的意象宛如紫禁城雄伟壮观的皇家建筑。
(西周金文毛公鼎)
(紫禁城)
(紫禁城)
小篆《始皇诏版》,率意质朴,字有奇气,结字舒展,章法疏密对比适当。如同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中的众多排列的士兵。严整有序而有神秘的力量。
(小篆始皇诏版)
(秦始皇兵马俑)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有篆籀气,有佛气,转折圆缓。从容安详。
有美学家曾赞它显示了佛法无边的雄伟气魄。被称为榜书之祖。犹如四川的乐山大佛,平稳安定,有雍容华贵之美。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四川乐山大佛)
柳公权行书《蒙诏帖》、还有蒲华的草书,风格相近。多用连笔,起伏顿挫,险绝有致。痛快酣畅,放浪形骸。恰似秋冬季的残荷,有即折仍直,冒风雪斗严寒不屈风骨。有凄清之美。
(柳公权蒙诏帖)
(蒲华草书)
(残荷图)
王铎书法作品《华山诗条轴》笔势奔放,大气磅礴。好似汹涌澎湃,猛扑下山崖的瀑布。
(瀑布图)
徐渭的草书在章法的处理上独俱匠心,横纵都不整齐。乱而不乱,这种飞雪散花似的布局,还有作品作的众多跳跃的以点代其它笔画的应用。就像仙女山铺天盖地的雪花飞舞。带你进入到一个童话世界。
(徐渭草书)
下图为笔者习作。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为什么有人喜欢羊毫毛笔有人喜欢狼毫毛笔?
羊毫偏软,弹性弱,但细密含墨量大,适合写对联以上大字,缺点是难于表现笔法精微之处,因而大多数喜欢用羊毫笔写字的人,容易流入拖笔、小笔写大字、用毫过尽等岐途。喜用长锋羊毫书写的人,有的目的是以此训练控笔能力,沈尹墨之流便是如此;还有人是以此显示其功力深厚,比较自负,不一而足。
喜欢用狼毫或兼毫的,就比较简单了。因为太过普遍,其优点不限字形大小,表现力丰富,上手容易等,在此不用赘言。
从现有出土实物看,古人用笔多为短毫且圆肚的兼毫,笔杆细而长,类似今天的蒜头笔。再从墨迹来辨识,元代以前几乎都用此类笔,由此可见纯羊毫的长锋毛笔是明代以后才出现的。
王羲之使用的笔史料不止一次提到,用的是“鼠须蚕纸”写就了千古“第一行书”《兰亭序》。从中一再强调的“鼠须”笔,从中透露出了这可能是一种新改进的毛笔,现代人对此众说纷纭,认为只是“兔毫”笔而已,而我个人认为这一说法太过狭隘,有许多已失传的古代工艺技巧是今人无法揣摩的。也可能真的是用鼠须为“骨锋”,以鼠身上的软毛为副毫制作的毛笔也未可知,或是以“竹鼠”、“沙鼠”、“豚鼠”等类鼠毛发研制的,也有可能是一种已灭绝或还未发现的鼠类等等,总之古人说用“鼠须”,今人偏说是“兔毫”,未免也太牵强附会了罢?
从晋唐留下的墨迹看,这类毛笔一直沿用到了元朝,特别在唐朝已广为普及,上至朝堂下至民间,贵至士夫贱至庶民,内至中原外至边塞都在使用。这种短锋大肚的兼毫毛笔,弹力十足,锋毫坚挺,写出的字劲利拔削,纤发入微,字形大小皆可;而且这种笔吸墨量足,掭一笔即可书写数行,且携带方便,不易伤毫,实用性可媲美现代硬笔。
毛笔作为古老的书写工具,因为实用性逐渐退化,观赏性的不断增强,毛笔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以产生丰富的表现效果。但是毛笔的特性:即以柔软的材质书写出极具坚韧的线条是至高的,而善书者不择笔也是一贯的追求。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擅长书法特点?
颜柳特点相近,喜欢王赵,欧体规范,
爱写毛笔字的人性格?
爱写毛笔字的人是什么样的性格呢?
写毛笔字是一项很好的爱好,它能够让人修身养性,内心安静,摒除杂念。所以爱写毛笔字的人一般情况下性格比较沉稳,比较安静,喜欢清净,喜欢独处,他们内心很踏实,没有太多的私心杂念,没有太多的物质的欲望
关于【喜爱书法的什么】和【书法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