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蔡襄书法,当代书法最贵前十位?
01
沈鹏(每平尺最高拍卖价135万元)
沈鹏名气大、书法价格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沈鹏的名气之大来自于他在中书协挂职时间较长,在14年时间内收获了很多学生,提升了他的书法地位。其书法价格高与“官本位效应”有很大关联,字因人贵,很多人是冲名气来的。单就艺术风格而言,沈鹏书法体现出明显的晋唐法度,伹同时又打破了即有法度,在更高层面探索书法的自由。他把求“意”求“趣”作为审美来追求,表达出高远精神境界的理想,把书法作为一种主体精神,追求艺术功力的转化的审美形态。他的作品广受追捧,历年都有不俗表现。其最高拍卖价的一幅四尺斗方拍出了540万元的高价,折合每平尺135万元。
02
成忠臣(每平尺最高拍卖价80万元)
成忠臣是当代书坛真正以艺服人的高水平大家。其作品能有高价完全是真实实力得到广泛认可的体显。“成忠臣现象”也是市场理性回归的必然。他脱离毛壳的新体势草书,在笔法上笔笔合古意,真力弥满,笔走龙蛇中尽显万千气象。其草书线条生涩、奔放、老辣、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与沈鹏的书法一样都不是平面而是立体的,质感、力感很强。有行家认为,成忠臣草书最大特点是写出了草书线条的至高境界,表达出“屋漏痕”、“如锥画沙”、“印印泥”、“虫蛀纹”、这些高难度特征。他的作品在拍场上广受欢迎,成交喜人。在香港拍卖的专场中,一幅二字二平尺的书法拍出了160万元,折合每平尺80万元。
03
范曾(每平尺最高拍卖价68万元)
在当代书画界,如论关注度、论名气恐怕很难有人能与范曾相比。范曾书法广受质疑,不少人认为其书法用笔生硬,没有变化,是一黑到底的平面的,结体呆板。甚至有人评其书法,只是用扭捏的造型强调视觉感觉。最吐槽的话就是“范曾自创了尿壳郎体”完全不入流,破坏了书法的天美感!还有人称他的字就是静脉曲张体、不健康、看着不自然!但这些无非是一些出于嫉妒的人乱喷、乱贬!而事实上范曾还是有一定实力和魅力的。作为争议性最大的书画家。有人喜欢他的书法,这就足可证明人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一点谁也否定不了!搜索范曾历年书法拍卖的最高价,有一幅四尺对开的四字书法拍出了270万元,折合每平尺68万元。
04
启功(每平尺最高拍卖价60万元)
启功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身为一代学者,书协主席,西冷印社社长,红学家,国学大师,鉴定学家等方面的辅成。其书法识别度非常高,在专业人土眼中,认为启功不懂笔法,其书技术性不高,不够宽博大气,格局较小,千篇一律。其小字好看,大字单薄。而在民间百姓眼中,认为笔法收放自如,简练,干净,这是因为高书不入俗眼,启功字体适合大众口味,在大众心目中,像楷书之类的字才是好字。在笔者看来,启功书法来自传统,其早年主要受赵孟頫和董其昌影响,晚年取舍简化,取法自已所需,取我所用,技法上很成熟,表现出不温不火,不激不厉的特点,逐步形成今天我们熟悉的启体。启功书法历来是拍卖场上的热门硬通货,其最高价拍出每平尺60万元的高价。
05
欧阳中石(每平尺最高拍卖价40万元)
欧阳中石在书法界可以讲如雷贯耳,名气太大,其门徒众多,影响广泛。单就书法本身而言,广受业内专家的质疑批评,他的成就不在书法本身上,而是在书法教育上,他是一位书法教育名师,创设书法博士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书法高学历人才。如从书法层面上论,他的造谐达不到一个高度,其字是农村老先生写对联的一漆黑,笔不惜墨,墨浓肉多,缺少筋骨支撑,肉肥无筋,字字有如肥人气喘之弊,有让人感觉是绵软不立的危态。这是因为他在中锋用笔上力道不足,偏锋用笔过度琐屑,造成了勒肉成堆,筋骨不显立的软质特征,其字是典型的“墨猪”。他的书法在拍卖场上有个高价,并不是书艺有多高,而完全是名人效应起的作用。如了解他的最高拍卖价,让人惊奇的发现有过每平尺40万的拍卖记录。
06
刘炳森(每平尺最高拍卖价35万元)
在当代书坛,提起隶书自然而然的让人想起刘炳森。刘的隶书冠绝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同时也夹杂着各种不同声音,颇具争议。有人认为刘的隶书是一种整齐的美,有人认为这种美是一种弊端,很俗气。从整体上看,刘炳森的隶书,整齐端庄,用笔也非常流美,很规范,很大气。但这种大气,有人认为是呆板,字距和行距都是一种雷同似的排列,缺少艺术美感。但也有业内行家评价的比较中肯,称刘的隶书有其独到的地方,将行书笔意嫁接到隶书上,点画之间有明显的牵丝引带,是一钟独有的创新。刘炳森除隶书外还写得一种精到的揩书,用笔非常稳健,法度严谨,嫁接了颜楷的撗笔特点。有人认为刘的楷书比他的隶书还精到,不输任何楷书大家。刘炳森书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活跃市场,历年就在各大拍卖场上有热度,最高拍卖价有35万每平尺的成交记录。
07
张海(每平尺最高拍卖价30万元)
与刘炳森一样,张海也是以隶书享誉书坛。张海的名气,很大程度来自曾任过中书协主席。自古以来,但凡名家特别是大名家,都是有褒有贬,张海也不例外。张海的隶书与刘炳森不同,有其特点,与普通隶书是有区别的。他的隶书作品从笔画和运笔上说,横竖都不是按照横平竖直的套路,并带有很多连笔。一般的传统隶书比较工整和独立,是按规范的套路的习笔规律。而张海隶书有其个性,独具一格,别出心裁,自成一体。即有对古法的坚守,又有独特创新。张海隶书嫁接了草书笔意,控笔控墨能力强,将枯笔用到极致,令人赞叹。张海隶书书法历来在各大拍场上都有不俗表现,其最高拍卖价有每平尺30万元的业绩。
08
王镛(每平尺最高拍卖价30万元)
作为一代书画大家,王镛也颇具争议性。他的美术作品得到大众的一致认可,但书法因为其独特的笔墨,引发许多人的口舌之争。王镛擅长篆书,他的篆书过度追求现代意义的美学特征和现代思维的书法格局,所以导致他的篆书打破了传统篆书的形神格局,线条粗糙歪乱,似小儿胡乱涂鸦的杂乱无章,没有一点书法样子,被许多人称为鬼画符。但在真正的业内行家眼里,王镛篆书格调高古,笔画线条平直中极富变化,个性很鲜明,追求“趣”和“意”,尤其结体空间刚直曲弯,在外掴中巧妙收内捩,开阔平静,上开下合,立意十分高古。
在六朝碑版、汉魏简牍中注入了现代文化魅力。日本学者对王镛比较推崇,他们观点里认为当代中国书坛“得笔”、“得法”、“得趣”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仅沈鹏、王镛、成忠臣三人而已。王镛书法最高拍卖价一幅七平尺作品207万元,折合每平尺近30万元。
09
李铎(每平尺最高拍卖价26万元)
作为军旅书家,李铎的名气也是响当当。他的书法整体给人一种雄浑苍茫,而且一种“霸气”的感觉。在取法上,不仅以碑的刚劲入手,并做到了兼容并蓄。在用笔上,甚为讲究,以中锋行笔的理念不仅贯穿始终,而且在线条上还呈现出一种苍劲之感,大气厚重是其特点。但业内行家批评其字缺少明显的粗细变化,僵硬呆板,立体感不是很强,墨色变化不大。李铎书法最高拍卖价一幅四尺的207万元记录,折合每平尺26万元。
10
田英章(每平尺最高拍卖价14万元)
田英章是网红,当代楷书名家。有人把他的楷书誉为当代欧楷第一人,可以说他把欧阳询的楷书写到了极致的程度,并且还有其独到的地方,是在继承中求发展。他出版了很多部书法学习的专著和书籍,为普及书法教育是有一定贡献的,这是任何人否定不了的事实。但就书法本身而言,有业内专家认为二田楷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只是一种写字,一种类似于印刷品的匠活。田的名气是借助网络,加上追捧他的粉丝很多,这些人并不知写字与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区别是什么,不明就里的跟着起哄把楷书棒为艺术,过高的抬高二田楷书。经搜索各大拍卖公司历年成交数据,居然发现田英章一幅四尺书法拍出过115万元的高价,这
我国历史上有哪几位最著名的书法家?
中国历史上最不缺的就是书法家,其中我比较喜欢小楷书法家,这些小楷书法家都是控笔高手,小楷能够写得好,其他各种字号各种字体都能够很好驾驭,让我们按照历史的前后顺序来欣赏一下这些书法家的小楷作品。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最能体现其小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帖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体现出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艺术风格。王羲之《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隋唐《心经》是欧阳询小楷代表作,用笔犀利,刚柔相济,字字严整端庄,理法兼备。《破邪论序》为虞世南小楷代表之作。用笔丰润圆融,方圆兼备,柔中有刚,以韵取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碑在章法上形成了行距宽于字距的布局体系,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这种章法特点到了五代杨凝式、宋代林逋那里越发夸张,一股萧散之气扑面而来,旷淡之情改变了有唐以来楷书章法森严茂密的气氛。褚遂良《摹王羲之乐毅论》方圆兼备,楷书结体略方,在“二王”书法秀逸道劲的基础上,将欧书的峭拔、虞书的媚丽合二为一,形成多力丰筋、瘦硬通神的独特书风。钟绍京《灵飞经》深得“二王”遗法,笔势劲健,结字精美,气韵生动,形神俱佳,为后代学习小楷的经典范本。其风格能于秀媚中含古趣,结体能在舒展中有团聚,用笔善于在平易中显变化,以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将唐人书法的特色表现无余。柳公权《金刚经》为柳公权早期作品,字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虽近颜法,但明显地摒弃了"蚕头雁尾"的用笔,而多融入魏晋及初唐楷意,并掺之以北碑的骨力,所以表面看上去感觉平常,有剑拔弩张之势,但仔细观察则富于变化,方劲中有清灵通秀之气,节奏明快,极富动感,整体法度森严而富庙堂气象。宋朝范仲淹《道服赞》用笔劲健而清整,笔触坚实,绝无浮掠懈怠处。此帖在清劲中有法度,但少肉,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得王羲之《乐毅论》的笔意,这正是范氏书作的特点,时人称其“文醇笔劲,既美且箴”。《小楷黄庭经》为苏轼64岁时所作,是其小字中的精品。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具"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米芾《向太后挽词》以行写楷,用笔极精,不仅笔圆锋中,而且笔致灵动,故笔画道劲,意态活泼,但绝不似唐楷的规矩端严,可谓宋代小楷之绝。蔡襄《茶录》此书小楷有千余字,但纵观全帖无一倦笔,颇有二王楷法。字字劲实端严,横逸飘发,既灵活又沉着,是蔡襄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作。朱熹称他的小字为宋朝第一。黄庭坚《金刚经》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朗月清风,书韵自高。姜夔的书法作品极为罕见,《跋王献之保母帖》为其代表作。全文楷法谨严,又具潇洒秀雅之态。张即之《佛遗教经》是一篇著名小楷,远宗晋唐人写经,以骨力取胜,善用侧锋,灵动平和,风姿雅秀。前人说此作“如矮松偃盖,婆娑可爱”。元朝
赵孟頫《汲黯传》楷法精绝,峭丽峻拔,清逸出尘,颇有晋唐遗风。笔法劲健圆润,结字大小随形,采取竖有行、横无列的传统小楷章法,错落有致,形笔飘逸,使人欣赏时不觉有呆板局促之感。倪瓒《幽涧寒松图》作于1374年,画中款识小楷极为精彩,笔力清劲,简略冲淡,字的用笔极随意,有大有小,游弋于法度之外。通篇严谨蕴藉、端庄稳重,显示出作者旷逸清淡的情怀,同时又与幽涧寒松的画境相得益彰。明朝明代书家擅长小楷者不知凡几,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宋克所书《七姬志》,其小楷能上窥晋唐,书风古雅,变化随意,一扫平板之气,启明朝小楷之先河。文徵明《草堂十志》,此卷结体秀密,用笔精意,一丝不苟。笔法极其精熟,锋芒所到,神气活现。静心观赏每个字的体势,无不具有玉质仙骨之体态、超尘出世之风神。王宠《游包山集》,王宠小楷代表作,气息高古,格调雅致,是其融会晋唐各家楷书之后摆脱唐法,趋向魏晋高古风韵的表现。董其昌《孝女曹娥碑》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黄道周《孝经》用笔简洁,结字宽博,气势舒缓,于凝重中见姿媚。王铎《跋米芾行书天马赋》,此书中字就写得长,整体看来,字位散散落落,如满天繁星,极富书者个性。倪元璐其小楷传世作品较为罕见,《家书》为其代表,用笔厚重质朴,直窥晋唐,功力之深,非同一般。清朝傅山《小楷千字文》系49岁所书,直追钟、王,朴实古拙。八大山人《临蔡邕小楷》参入自己修悟的禅理,作品超尘脱俗,气象万千。金农《楷书吉金录稿册》,以重为巧,以拙为妍,醇古方整。刘墉78岁时所书。书法朴实沉厚,结体圆整,不难看出刘墉晚年书法吸收了北碑的某些特点,在原来圆润遒媚的书法风格中融入方硬刚健的笔法。此册可以代表刘墉晚年小楷的艺术水平。何绍基《封禅书》用笔法度灌严,藏头护尾,笔笔沉纸,但又灵动潇洒,质朴中含劲秀,绝无馆阁气小编也是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梳理数来的,希望对网友们有所帮助,请网友们帮忙点赞转发,同时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看法,我们一起学习。
为什么书法作品的好坏与人品无关?
“为什么书法作品的好坏与人品无关?”这个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给人们展示了书法的另外一面,这句话是客观的,也是具有客观事实的。
自古以来,“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几乎是文人士大夫或者文人墨客心目中的铁律,深受儒家仁爱,忠贞思想的影响,写字的人希望能从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写出正气,而欣赏书法作品的人则往往将书者的人品和书品结合在一起评价。
在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甚至觉得人品要比书品重要得多了,一个人即使书法再好,但是人品不佳,也不会受到人们的敬重,一个人就算书法不佳,但人品很好,同样能得到爱护,当然了,如果一个人人品书品俱佳,那将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历史上,人品书品俱佳的书法家不在少数,被认为是典范的自然要数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了。
颜真卿出生于琅琊颜氏望族,其祖上便广为世人所知,例如《颜氏家训》就是其祖上的颜之推写的,颜门还有许多的有识之士,所以颜真卿从小就在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长大成人,内心自然充满了书生气与正气,这自然直接影响他以后的书法发展和人生轨迹。
安史之乱时,当唐玄宗感叹没有一个忠臣良将时,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早已经在平原举兵平叛,其不顾个人安危,报效国家的忠心可见一斑,因为他是自发的。
在长山战役中,他的族中颜杲卿,侄子颜季明壮烈牺牲,他在一年之后才找到亲人的残骸,加以安葬之后,忍痛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写得沉郁顿挫,将悲痛述诸笔端,结合颜真卿其人其书,自然把书品与结合起来评价〕
这篇文稿写得沉郁顿挫,悲愤欲绝之情跃然纸上,也被誉为是颜真卿书品与人品的典范结合。
颜真卿77岁时,遇到李希烈叛乱,当时的宰相卢杞为了铲除异己,竟让颜真卿前去说服李希烈投降,当时的臣僚包括颜真卿在内,都知道那是一条不归之路,但是颜真卿毅然决然地带上诏书前去,而颜真卿的结局可想而知,最终被李希烈缢死。
这就是颜真卿历来为人称道的人品,所以人们在后来评价他的书品的时候,总是把他的人品贯穿其间,比如评价他的楷书,总是说刚劲挺拔,宽博雄强,这显然是把颜真卿的书品与人品相结合了。认为颜真卿的人品高洁,于是他的书法也更加有价值了。
〔评价颜真卿的书法语言中,往往带着对他高洁人品的赞美〕
还有明末的傅山,誓死不做清朝的官员,就算把他绑缚京城他也不屈服,于是他穿红色的衣服,住土洞来表达自己是明朝的遗民而不事清朝,于是自称“朱衣道人”。
因傅山自己的品行高洁,忠贞不屈,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大骂赵孟頫的变节和二心,以至于不学他的书法,直到晚年才发出“赵斯真足异”的感叹!
所以,从颜真卿和傅山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历来人们总是把书品与人品结合起来看,人品高洁,书品也会增色不少。
但这并不能推翻“书法作品的好坏与人品无关”的定律,也就是说不是好人才能写好书法,坏人同样也能写好书法,因为书法的好坏是个人笔墨功夫的修炼,它并不因人的好坏而有所偏差。
所以,书法写的好的并不一定都是好人,坏人也能写好书法,中国书法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
北宋的“宋四家”我们现在来说指的就是“苏黄米蔡”四人,其中“蔡”是有争议的,有人一开始说是蔡京,因为蔡京书法确实好,常与宋徽宗一起谈书论道,而后来为什么改成蔡襄了呢?就是因为蔡京是北宋的一个大奸臣,惑乱朝政,不察明间疾苦,是一个十足的坏人,所以书法史上就没有他的地位。
蔡襄的书法被苏东坡推为“本朝第一”,然而蔡京的书法要比蔡襄高,苏东坡难道不知道吗?显然是知道的,就是因为人品左右书品这一定律在心中作怪。
〔蔡京因人品不佳,被挤出宋四家,但并不妨碍他在书法上的实力〕
其实,从客观角度上来说,蔡京的人品不好并不妨碍他的书法,这就是说书法是个人的一种修炼,不受外界干扰,只要稍有天赋,勤于笔墨,书法的成就是不分好人坏人的,所以说书法的好坏看来真的与人品无关。
南宋的秦桧,说起来令人咬牙切齿,就是因为他害死了精忠报国的岳飞,人们心中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尽管秦桧书法再好,人们也没有说好的,其实还是人品左右了书品。
但是单从书法角度而言,秦桧是一个书法家,同蔡京一样,他所服侍的皇帝宋高宗也同宋徽宗一样,在书法上是一把好手,相互影响促进,秦桧的书法是很好的。
秦桧无疑是一个坏人,以至于今天他的塑像还跪在岳王庙前,被千百年来的世人所唾弃,这是人品不佳所致。
〔秦桧是一个陷害忠良的坏人,但他的书法确实是好的〕
但是秦桧的书法好不好?确实是好的,但是没人学,因为谁会去学一个坏人的书法呢?但是并不妨碍秦桧的书法好,看来书法的好坏并不和人品挂钩。
又比如说王铎,在书法史上也是一代大家,但是他的气节却没有,清军入关的时候,王铎率领手下军民冒着大雨贵在路边迎接,这是重人品的人不能接受的,甚至要比前面提到的蔡京和秦桧更甚。
〔王铎气节不高,人品不佳,但是却是书法史上一代宗师级书法家〕
但是王铎的气节不高,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书法上的一代宗师级人物,所以,再一次说明,书法是个人笔墨功夫和文化学识的综合体,与人品并没有关系。
元代的赵孟頫一生都在为自己做了“貮臣”而闷闷不乐,傅山认为赵孟頫是小人,没有气节,傅山甚至说:“我学王羲之就不像,学赵孟頫一学就像,看来学君子不易,学小人容易。”
其实赵孟頫与前面说到的几位气节不高的人是有区别的,赵孟頫并不是自己献媚取宠而去做元朝的官员的,而元朝统治者几次三番请求赵孟頫然出仕,看重的是他的才华,然而人云亦云,赵孟頫似乎自己也有些过意不去。
〔傅山认为赵孟頫是小人,人品不佳,但赵孟頫却是影响书法几百年至今的元代书坛盟主,切实说明书法好坏与人品无关〕
所以赵孟頫在政绩上的作为并不突出,而是潜心于书画诗文,并最终成为“五百年来无出右者”影响书坛几百年至今的宗师级人物。
假如按照世俗的观点,我们认为赵孟頫在人品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认为人品即书品的话,那么赵孟頫的书法大概不会这么精彩。
然而事实却并不是如此,这真的说明,书法的好坏只与字内字外的功夫有关,与人品是没有关系的。
除此之外,明代的权臣严嵩,近代的郑孝胥等等,都被认为是不忠不义之人,若论人品简直没法与王羲之,颜真卿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书法确确实实是好的。
从蔡京,秦桧,王铎,赵孟頫,严嵩,郑孝胥这些例子来看,书品即人品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事实上,如果没有他们这些例子也无所谓,因为谁都明白,书法艺术是最讲究良心的,你只要付出一分它就会回报你一分,不分你是好人坏人,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书法作品的好坏与你实际的付出是密切相关的,与人品并没有什么关系。
〔郑孝胥的言行为世人所不齿,人品自不必说,但是单就书法而言,成就是高的,可知书法作品好坏只与个人造化有关,与人品无关〕
人品只是后来人在评价书法作品时附带上的,只是为了给书法作品锦上添花,对于书法的实际功力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倘若颜真卿没有那些英勇的事迹,那么后来人在评价他的书法时就不会带上他的人品,只是颜真卿的人品和书品都符合了传统文化的诉求,所以显得他的书法更加动人。
就客观事实而言,还是那句话,好人不一定就都能写好字,坏人不一定都不能写好字,书法的好坏只与你实际在书法上所付出的精力有关,与人品并无关系,这是我们书法学习者必须要明白的。
有人说在丑书当道的今天?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前段时间国人以媚为美,于是,男人也涂脂抹粉,衔环戴钉,几个比女人还女人的人物被推上了美的巅峰,他们美吗?很美!我见犹怜啊!楚楚动人啊!
可是,清醒的人会排斥它,失去了男人的刚与强还是男人?问题是太过注重了容颜就失去了实的质啊!宠成的偶像没有演技!
我们平心去论,这到底是美还是丑呢?
书法也是如此,书法最排斥的就是媚俗,那么所有媚俗的就是丑!把书法写的花枝招展,妩媚多姿的,那真是要多么俗气就有多么俗气。
还有一种丑书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所谓书法家,用尽各种手段去掩盖浅薄的功底,临不好帖的托词是意临,写不好字的掩饰是创新,这些人就像那些依靠强大媒体的演技低劣的演员一样,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浅薄无知!
书法是一种要求功力,要求审美的艺术,没有功力审美再强也不成,有了功力,审美不行也不可以登堂入室。
一位合格的书法家,既要有深厚的书法功力,又要审美卓荦!
关于【怎样临蔡襄书法】和【当代书法最贵前十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