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行书书法,钢笔楷书和行书可以同时练吗?
钢笔的楷书和行书当然是可以一起练,但我要建议你:在练习钢笔行书的同时,临习一点毛笔楷书。
这是因为,毛笔与钢笔虽然都是书法,但二者各有优势。
钢笔携带方便,使用便捷,线条刚劲,练习结体更有优势。
毛笔笔头柔软,对提按反应敏捷,更宜表现笔法的变化。
钢笔字的好坏更多地表现在结体上,它对笔法的要求没有毛笔高。通过钢笔练结体,通过毛笔练笔法,各取所长,这样练习的效率更高。
不管是毛笔还是钢笔,行书与楷书在笔法和结体上并无太大变化,只不过行书书写速度更快,笔画缩短,圆多于方。很多大家认为毛笔的楷书和行书是可以同时练习的,潘伯鹰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题主是想学钢笔,在学习钢笔行书的同时,练习一点毛笔楷书,能更好地理解笔法,有助于提高钢笔行书的学习效率。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是否要先练楷书或是直接练行书可以吗?
进入正题前,要明白一个概念:楷书和行书无先后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拥有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共性的书法基础,个人所讲的楷书过渡到行书的思路,当然不只是速度的关系,这里面包含了楷书和行书体系间微妙的基本功、笔法架构、布局和行气等系统性问题,主要表现在8点思路,仅供大家参考。
一、用笔:行书诸锋兼用。
二、运笔:楷书静缓,行书缓急并用。
三、线条:行书以曲线为主。
四、笔意:行书明暗相宜。
五、笔顺:楷书严谨,行书灵活运用。
六、结构:楷书重法度,行书从简。
七、形态:楷书端庄,行书取势。
八、章法:楷书行列分明,行书有列无行。
学书法是一场漫长的修炼过程,坚持更能懂得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年的日积月累。只有将楷书写得最高级的时侯,人生才会得到第一次的升华。从楷书变行书时我们一定要根据楷书结构进行提速,笔画中微带点丝连,决不能失去楷书的结构美。这是学行书的进一步,同样是学书的第二次升华。随着行书的流畅,认识读写历史上名人字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前人好的东西转化为自已的东西,这是行书书写的又一次升华。也许我们写到最后虽没有得到一点光辉的礼物,但爱国之盛情一如继往;也许我们到不了那遥远的地方,但我们的旅程一样奋发激昂,更靠近我们最完整的人生。
谢谢你的分享!
这个程度如何提高?
自学四年,学到这程度算不错的了。临作乍看还可以,耐不得细看,临摹的轮廓大意是有了,但基础性的技法问题,练了四年,不该出现的这么多。临帖需要下硬功夫,但也不是练得多就行,还要注意抓住技法根本,解性瓶颈问题。
谈两点技法问题,一家之见,仅供参考。
【1】最大的问题仍在于笔力不够,用笔之法不丰富不老练。中锋的劲道没出来,下笔过于柔软以致显得犹豫,行笔也不够果决。主要原因是临帖少,书写速度过于缓慢,使线条质感差了许多。【2】字已见其轮廓,但细究结体尚显粗糙。部分单字为摹原帖形态夸张变形未能统一于全字的和谐,败笔也相对较多。尤其需要一提的是,临帖之中不要融合求变,力求尊重原帖。最主要的软肋仍在于对楷书中的结字规律与技巧还没有很好把握,真正做到运用自如,至少,还不够熟练。针对上述两点问题,围绕解决的办法提两点建议:
①真正去深入系统地临摹,深度对临,反复练习,务求准确,强化倒逼累积效应,重点解决笔法、字法的技法问题。②适当看一些关于结字之法的理论书籍包括经典法帖,比如黄自元九十二法、启功黄金分割率等等,当然,还是要以原帖、古人经典作品为主。抱庸浅谈。
为什么说初学行书临圣教序最为适宜?
学习行书一般应有楷书的基础,如走俊逸一路的,应从王羲之的《圣教序》入手,掌握其规模和筋骨,进而学习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学习《兰亭序》执笔一定悬肘临摹几百遍!赵孟頫一生临摹《兰亭序》几千遍,日书万字的悬肘快写才能做得到!笔法千古不易,行书的法帖才能韵高千古!学习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悬肘快写像我们平时打草稿一样!临摹一百遍,只得其形。临摹二百遍,只得其韵。临摹一千遍得其笔法、笔势、章法等晋时大丈夫磅礴隽美超群的精华!
学好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神韵后可广学古今中外的各种法帖吸取精华和营养!学习颜真卿的雄浑行书如《争坐位帖》、《祭侄稿》,得法之后,再讲求写意。
学好天下第一和第二行书后,上可攻古碑和草书!学古不泥古,出土创新!下可固楷书和入宋人之室,可选苏东坡的丰腴清雄,或黄山谷的峭劲开张,或米芾的潇洒飞越,再参以赵孟頫的风流姿媚,或文征明的挺拔俊雅。
以碑书坚行之骨,法帖润行书之姿,参以宋代意态之长,再学四王(王羲之、王献之、书圣七世孙智永、王铎)法帖之极!则真、行和草流芳万代!得王法者得天下之行书之精华!
关于【如何提高行书书法】和【钢笔楷书和行书可以同时练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