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狂草含义是什么,你见过最精彩的匾额书法是什么?
匾额书法榜书范畴,也笑称写几个斗大的字,匾额多用于商业,如某某宾馆,或旅游景点,纪念馆等,匾额书法写得最多的当属启功先生,他当时是书协主席,名气也大,各地楼堂馆所都请启功先生题字,增添人气,下面是历年来启功先生的一些匾额,仅供学习
什么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通过笔墨书写汉字的书写艺术形式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大致可分为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5种书体。
父亲生前酷爱书法,他在练习书法时常以启功先生论书法: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需静定的理念指引自己潜心习练书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笔耕不辍,“诗书消冗日,笔墨伴余生”是父亲常常说的一句话,进入耄耋之年的父亲以坚韧的毅力致力于书写小楷长卷,《孙子兵法》,孔子《孝经》《高上大洞玉经》《黄帝内景经》《黄帝外景经》《太上感应篇》老子《道德经》,年近82岁高龄时开始书写庄子《南华经》、完成内篇7部、外篇15部及各部题解8万字,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笔耕不辍,共计书写 23部长卷作品共计30余万字。父亲是用生命在书写对人生的感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一篇是父亲离世前一天书写的《南华经》第二十七卷(寓言)题解,亦是生命中最后一篇书法作品。
书不入晋终是野是什么意思?
直接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学习书法,你不学习晋人书法,没有晋人书法的神韵,那终究是俗不可耐的。
所以,这句话背后暗含的一个逻辑在于——
晋人书法是不“野”的,是“雅”的,是好的。而学习书法,必学晋人。
这句话一直在书法界广为流传,而且说法不一,但是大致上都是表达的这个意思,你不学晋人书法,就是野人书法。
一开始的时候,这句话见于米芾的《论草书帖》,而且这幅书法写的也相当的好,书写内容都是米芾的一些书法见解。
在一开篇,米芾就说: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而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标榜晋人书法的高妙。但是在这里,不管米芾的观点如何,他在这里仅仅是限制在草书书法上,认为草书书法应该以晋人的书法为标杆,而且要学习晋人的人格,也就是晋人风骨,否则就会成为品格不高的书法作品。
接着,米芾给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论断——
张颠(癫)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这句话几乎是碾压了我们认为的草书艺术,尤其是狂草艺术两座高峰——张旭和怀素。
米芾说张旭是张癫,他那里知道后世他自己这个“米癫”比张癫还要出名。
人总是瞧不起和他性格行为相近似的人,大概就是如此吧。所以米芾认为:张旭这个疯子,他破坏了魏晋以来形成的书法传统,让这些凡夫俗子都惊讶不已。但是到了怀素这里,还显得稍微正常一点,往平淡的方向发展,天然有真趣,但是还是显得有不足之处。整体上,时代大环境让怀素终究不能格调高古,清新自然。
当然我认为这只是米芾的一家之言。
而米芾认他俩书法不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继承魏晋以来的书法传统,形成格调高古的书法作品。
所以他才会说: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但是这句话其实和后来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句“书不入晋终是野”有较大的出入。
首先,后来这句话已经把范围从草书的学习拓展为书法整体的学习,另外“学晋”、“入晋”的内容被认为仅仅限于晋人书法,而忽略了米芾所说的“晋人格”。
最后,这个“野”也不能完全和“成下品”画上等号,因为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因为下品之物,只能说他在本质上还是想要“雅”而未能“雅”的,但是“野”就不同了,因为他根本连想变“雅”的想法都没有。
当然,在米芾眼里,张旭、怀素的书法,就是“成下品”的,但是你说他们的作品是不是到了“野”这个地步?我看米芾也不会同意这个想法。
米芾只是觉得他们的狂草艺术这样搞没有古法,没有古韵,他不喜欢,但是野不野,他没说。
所以,前后这两话差异这么大,可不是一句“大概意思都差不多”可以了事的。
那么在这两句话中间,到底有哪些演变和书法家的阐释呢?
在这两句话中间,是王铎在起作用。
有趣的是,晚年的米芾对于晋人书法并不欣赏,反而扬言——
一洗二王恶札!这句话,也就只能是米芾米颠他这样疯的人敢说,换做别人可不敢这样狂妄。
但是相比之下,王铎就好多了,他一直对于魏晋怀有敬意,但是不是完全拘泥于魏晋,学习之后,又能很快出来。
王铎说的话,直接将书法的学习扩展到魏晋书法的范畴——
书不宗晋,终入野道!而这句话最终演变到现在,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但是王铎这样讲已经和米芾有本质区别了。米芾是出于草书的学习,有感而发。但是王铎将这一准则纳入到了所有书法学习的范畴,就好像向天底下人宣布——
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书法家,一种学习魏晋的,一种不学魏晋的。而且你不学,结果就是你野,你俗。
表面上看,王铎的做法比米芾厚道多了,尊重传统,但是又能不拘于传统的束缚。
但是米芾的做法和看法才是一个艺术家该有的气度和胆识。只有我跳脱出前人的视野和圈子,才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并且是在完全了解前人的基础上。
这种既能进入,又能出来的本事,是米芾书法之所以这么成功的原因。不可否认的是,王铎走的也是这条路子。否则他的书法如果真的和魏晋一模一样,又有什么意思呢?也不能成为冠绝于世的书法家了。
但是王铎比较会“伪装”,他和米芾是一样的,都曾经是二王书法的追随者,但是都来都将二王内化于心,又离二王而去。米芾比王铎坦诚,也比王铎狂妄,敢藐视王羲之,王铎只是不敢罢了。
所以,书不入晋终是野,可以信,但是别太信!毕竟,书法家嘴里所的话,也不一定全是真理!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为什么说书法不等于写字呢?
大家好!我是笔耕者。很高兴回答"为什么说书法不等于写字呢?"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书法肯定不等于写字。但是,书法一定是建立在写字的基础上的。简单来说就是,写字是书法的基础,而书法是写字的升华。
那什么是写字?什么是书法?下面作简要概述:
一、写字
1、写字是用笔在纸上或者其他东西上作字;
2、写字是世界上的各种文字都适合;
3、 写字是依托于文字;
4、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
5、 写字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表达字义,发挥文字的实用性(文字是用来代表语言传达思想的工具);
6、写字在形式上只要求按照汉字额基本结构,清楚正确地写出字形。
二、书法
1、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2、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
3、书法依托于文字,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要丰富的多;
4、书法可以表达书家的感情、性格、趣味、气魄、风格、思想等精神因素;
5、书法侧重追求汉字的艺术性;
6、书法是表达书家精神美的艺术;
7、书法包括:笔法、笔势和笔意三大要素;
8、书法作品是技法和神韵的完美统一,是书法艺术美和文字内容美的相互映衬;
9、书法首先是写字然后才是艺术。
从以上可以看出:
写字只是一种技能,能让字规范呈现,能辨识,无错误,可使用,便达到了目的。按照老师所教,一笔一划的写,写规矩的字,写正规的汉字,不要写潦草的字,中规中矩就行,这就是写字。
书法则不然,基于字的结构组合上对表达形式进行润色,它的表达是带有艺术性的(也就是说个人风格)。
综上所述,写字只是一种书写,是文化、知识、信息等传播、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主要以实用为主。写字只要写的工整,就已经达到了字本身表达意思的目的。
书法不但涵盖了写好字的基础文化、知识的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以优美的笔划线条而演绎出的一门艺术,书法讲求笔法、章法和布局等,是在写好字的基础上的升华版。书法常用的有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等字体,还分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 书法是个性化、文化、艺术范畴的事物,是带有个人特点、风格、情感、灵性与一体的艺术创作形式。没有个人特质发挥的书写作品,不能称之为书法。书法一定是个性化的、具有个人标签式的,带有强烈个体风格的灵动灵感的结合体。
书法艺术从古到今能一直延续、传承,这正是其魅力所在。要学好书法须着重掌握以下主要特点:
一、书法之美,无与伦比
写书法,首先字体要美,书写的字体的结构要美,书写的章法要美。书写的内容融合在整体的章法中能够体现出美,书写出来的整幅作品能体现书写者的性格、心情、意志、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书法完美表现了,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
二、书法的表现力,是所有平面艺术中最难表现的
书法艺术所表现的手法单一,要在单一的表现手法中去丰富、去寻求内涵,去追求美,去表现自己的情感,实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长时间的磨练,没有丰富的艺术修养,没有很好的基本功,没有平面艺术的表现力,没有形象思维艺术的功底,是完全没有办法来表现书法这一门独特的艺术魅力的。
三、书法,是情感的寄托
书法的结构、结体、章法,与自身的修养、情感、意志以及胸怀等息息相关,它不是一门简单的艺术。书法艺术可以体现如音乐般的节奏感,如绘画版的平面美感。书法艺术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情感,可以知会一个人的性情,可以给人一种激励,可以给人一种力量,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愉悦,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境界。
古人讲求天人合一。在剑道就是人剑合一,在书法就是人字合一。是高度个人特色的灵感表达。
总之,写字和书法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写字是书法的开始(基础),而书法是写字的升华。因此说书法不等于写字。
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海涵!
关于【书法狂草含义是什么】和【你见过最精彩的匾额书法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