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书法有多少,不干好事的皇帝最后都怎么了?
最后把江山败祸了呗。可是把书画传下来了。一般人还买不起呢。老值钱了!
就说清朝何大人吧,大贪官吧?
那字叫一个好!那诗词不在纪晓岚和刘墉之下。
和珅的字也老值钱了!
不操古人心了。
能弄两幅真迹也许能随笔墨穿越,眼观真实历史。
恨也忧忧,爱也忧忧。
历代君王熟长久。
万里长城今尤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赞也忧忧,叹也忧忧。
几多风雨几多愁。
千秋功罪随风去。
丹青墨册幸存留。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莫揪,莫揪。
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考举人八次不中?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老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被中国抽象绘画之父和民间思想家朱明誉为:“真正的才”、“千古书画,当有徐渭是也”。
徐渭给自己的评语是:“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自己给自己分了个三六九等。可明末的周亮工却说:徐渭的诗文书画压根就没有第二,什么都是第一!
朱耷(八大山人)把徐渭的画当摹本。
郑板桥自称“愿为青藤门下走狗” !还刻一章,画到那儿按到那儿。
齐白石感叹:“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徐渭是真正的旷世奇才。
如果让你给某一个古人写一份简历?
盘古的简历
档案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盘古
曾用名:盘瓠、槃瓠
性别:男
民族:盘古氏
血型:?
身份:大神
职业:开天辟地(这个?很猛)
生卒:很久很久以前
身高:天有多高,我就有多高(这个?够狂)
体重:地有多重,我就有多重(……)
相貌:你整天活在我的世界,还问我长什么样!?(……)
常用工具:斧子
家庭关系:父亲,盘圆;母亲,火鸟
备注:曾经有个妹妹
名称来历传说盘古的老爸叫做盘圆。
盘圆的老爸叫做盘粒。
盘粒的老爸叫做盘扁。
盘扁的老爸叫做老古。怎么改姓了?
老古的老爸叫做蒙古。敢情蒙古这个地名就是这么来的呀?
蒙古的老爸叫做古老斯古。这个?好像是中亚风味的。
盘古的家人之所以会取这么稀奇古怪的名字,倒不是因为他们家是搞百家姓的,而是因为盘古一家人的名字,都在围着盘和古俩字打转转。
听着这一连串稀里古怪的名字,你只需要知道一点就行了,老盘家或者老古家,都是大神。
工作经历传说在一百万年以前,宇宙的形状是一个鸡蛋。
为什么会是鸡蛋呢?对不起,我不知道。
鸡蛋是从哪儿来的呢?对不起,我也不知道。
鸡蛋皮的外面究竟是什么?Sorry,没人知道。
鸡蛋皮的内侧究竟是什么?I’m so sorry,也没人知道。
鸡蛋黄是什么?对不起,我知道,是大神盘古。
据说鸡蛋黄,也就是我们的盘古大神,在鸡蛋里面冬眠了一万八千年。
然后,在某一天,盘古大神突然苏醒。
可能是长时间受困于鸡蛋里面的缘故吧,盘古感到四肢乏力,想要伸伸腿、跳跳舞、做做健身操之类的,却一动也不能动。
于是乎,大神爆发了。
盘古凭借着自己的天生神力,顺手抓起一把斧子,居然把天地给劈开了。
接下来,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一阳一阴。
还有那夜空的星星,是盘古的头发和胡须,而盘古的躯体也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则变成了雨露。
职业瞻望剧情是这样的,一百万年以前,地球上还是一个死气沉沉、没有生命的世外桃源。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架UFO光临地球。
突然,UFO向地球上的一片空地上打出一束强光,只见一个鸡蛋形状的物体顿时出现在强光照射下的地面。
然后,UFO就走了,而鸡蛋状物体里面装载的就是盘古。
由于UFO飞走之前忘记留下钥匙,盘古无法打开鸡蛋状载体的舱门,于是顺手抄起里面的一个象征权力的斧子,把鸡蛋状物体劈开。
顿时,神清气爽,苍天大地、山脉河流映入眼帘。
接下来,盘古将其劈开鸡蛋状物体的经历,和他在地球上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
怎么样?够神秘吧?
CUT!
半夜三更,一束亮光打在乌漆麻黑的地上,还不够神秘?
编剧要嘛!
现代科学界就有一种有关人类起源的假说,即外星说。比方说埃及金字塔,就有人以为是外星人所建。
原来,人类只不过是外星高等智慧生物的种子?
(节选自:曹恩硕新作《漫话五千年:神话时代》第1章-盘古开天)
溥仪的文物鉴定水平真的很高吗?
关于宣统帝的学问,或者是怹老人家鉴定文物的水平有多高这种问题其实问得有点削足适履。因为精英阶层,包括皇室的子弟基本都是接受的博雅教育,也就是“君子不器”。而在这些大人物眼中无论你是城乡结合部的学徒工还是哈佛商学院MBA,也都是一样的看待。所以无论是什么学历,用来套到真正的贵族身上都是无意义而且寒酸的。
清华大学中的王国维纪念碑
网上有个王国维请宣统帝鉴宝的段子,说的是有一日,王国维请宣统帝巡幸私宅,君臣两人会餐结束后,王国维拿出自己的收藏,请天子鉴赏,结果宣统帝一看便皱了眉,委婉地和王国维说,你这些收藏,感觉不太对劲,和皇宫中的有些不一样。不一样,其实就是赝品的意思。 王国维有些惊讶,便带着这些收藏去找懂行的人鉴定,果真是假的。王国维不理解,便去问请教天子,宣统帝笑着说,他只是觉得和家里的东西不一样。
宣统帝宸翰
这个段子流传甚广,但却是漏洞百出。因为自宣统癸亥春,王国维被任命为南书房行走后,君臣之间的往来并不密切。除了次年正月有过几次唱和之外再无其他的来往。而且清宫规矩,天子向来没有临幸臣民私宅的成例,宣统朝也不例外,像之前胡适的名声传入宫中之后,也是由宣统帝打电话亲自请胡适入宫说话,而不是到胡适家中。
再说宣统帝的学问水平。宣统帝甲子播越时候只有18岁刚刚成年,经史学问在当时只能算是不错而已。何况宣统帝尤其爱好的是医学、摄影、网球、西方文化,并没有学过博古鉴赏。 其实即使真的是宣统帝曾经临幸王宅,而终其一生都只是寒儒的王国维也会有什么七珍万宝拿出来给天子御览鉴赏。
网球场上的宣统帝。一般来说,爱打球的皇帝,运气都不会错。但这话放在宣统帝身上绝不合适。
而以为见的东西多,鉴赏水平就能高的误解也误导了不少人。因为文物鉴定的关键是在于学识,经眼的再多,学识不足依然会打眼。比如宋徽宗和清乾隆帝尽收天下之宝,但仍旧难免多次看走眼。何况见识学问比这二位差得远的宣统帝。 最后一点要说的是,即使在宫廷中,除了陈列一些为数不多的文物会供天子日常把玩鉴赏,其余的也都是深藏于内府之中,除非天子用的到,平日里也都是安静的躺在仓库之中。
宣统帝陵
清宪宗襄帝
关于【纪昀书法有多少】和【不干好事的皇帝最后都怎么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