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书法流怎么写,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
中锋,是指笔锋尖部朝向笔画中间。通常情况下,中锋状态是,笔锋无论在聚拢或散开时,毛锋尖部始终顺着走过的笔迹线中轴。
用中锋法书写出来的笔迹质感圆润,多用于篆书、隶书。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中锋笔法动作
侧锋,是指笔尖在笔画的某一边缘,笔腹折弯处在与其相对的另一个边缘,相当于笔锋斜着向前行进。
用侧锋法书写出来的笔迹形状方整,多用于楷书、行草。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侧锋笔法动作
偏锋,笔锋状态介乎于中锋、侧锋之间。笔尖不在画正中,笔腹两边靠近边缘。用偏锋书写出来的笔画形质浑厚沉稳……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偏锋笔法动作
之所以字体风格特点不同,主要体现在笔法、字法这两个方面,单就笔法而言,中锋多用于篆书,即所谓笔笔中锋。而在其他字体当中则不然,有的以中锋法为主,例如:《郑文公》、《石门颂》。有的是以侧锋法为主,例如: 《始平公》、《九成宫》、《多宝塔》。也有中锋、侧锋兼用的,这种情况在魏碑、隶书、行书当中比较常见。
以欧楷《九成宫》为例,用侧锋法书写,塑造笔画的形态,轻而易举,特别是收笔处,一笔即可完成,根本不用描画,除了悬针竖之外,其他笔画中间行笔一般情况下不用调成中锋。如图: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
反之,若以中锋法书写,那就麻烦了,笔画收笔处的形态一次完成不了,无奈之下,只好附加一些修饰性的笔法动作,实际上是描画出来,如此只求形似而笔法不对,画蛇添足,那还叫忠实原作吗? 如图:
▲图为错误的写法
我之所以说: 田楷≠欧楷,原因就在这里。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笔法相当于声乐中的唱法,非常重要,不可滥用。
中锋、侧锋是两大笔法体系,中锋易出圆形,侧锋易出方形,这是它们的基本特点,不仅要了解,还需根据所书写的字体风格妥当运用,尤其是初学者在临帖的时候,原帖是什么笔法,就必须用什么笔法,不要随意篡改。如果是进行自主创作,想用什么笔法那就另当别论了。
书写技法、训练方法是永恒的主题,书法实验尤为重要,凡事不要凭空想象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练字论述,我的抖音、火山里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怎样写好草书?
写好草书,要分几个步骤。
第一步,先识草书,这可以说是一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途径有几个,一个是可以学习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或张权的《标准草书》,通过学习里面的一些字符,认识并记下之,则基本可以认识草书了。
第二步,在1的基础上,可临《草诀歌》,黄山书社出版的《草诀歌》较文物出版社的《草诀百韵歌》好。这时候的草书开始入门了。
第三步,必须读孙过庭《书谱》,并临之,这个过程至少是一年半载的学习。
第四步,可以参考《十七帖》,临之。
第五步,到这个层次,要看,临更多的经典草书作品了,张旭《古诗四帖》《千字文残卷》,怀素《大小草千字文》,《自叙帖》,《四十二章经》等。
第六步,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淳化阁帖》,《大观太清楼帖》,再加上黄庭坚,王铎,傅山的作品也要参考临习。同时《颜真卿三稿》也是很重要的,虽然是行书,但颜鲁公是草圣张旭的传承人。所以《三稿》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再看毛主席大草的章法,大胆雄犷。如果喜欢古意浓一点的,可以参考章草,如《出师颂》或王遂常的章草。如果喜欢对联式的草书,则应再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和参考沙孟海的书风。
学者如能于上述而融入金文如《散氏盘》,《墙盘》,《毛公鼎》之笔意,则草书更上一层楼。
如上所述,若遍览而兼临之,三几个循环下来,必能探得三昧,则众妙攸归,何愁草书不成!
能否点评一下下面这幅字?
这两幅字是草书,看得出是对草书下过功夫的。然而由于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这里主要是指楷书功底,所以看起来龙飞凤舞,眼花缭乱,实际没有根基,字与字,笔画之间匆匆划过,立不住,该收笔时停不下,细节处理不到位。
如下图,清泉石上流,的"石"左转右弯,他的本意是想通过欹侧的笔法,表达跌宕的斜势 ,但由于基本功不到家,写不出劲道雄劲的绞转,翻折,篆籀的笔意笔画,反而由于基本功不扎实,被自己的笔画套了进去,写成了扭麻花辫的败笔。还有"上"字,草书笔画写法也不规范。
再如,落款就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实力。"书"字还能说得过去,但简单的"王字,就又扭了起来,成了一个看不清的墨团。更像草书"至"字。
再仔细看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颤抖笔"较多,这就是常说的习气,江湖气,由于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只好在线条 笔画写法上搞一些花花草草的修饰东西。
关于"颤抖笔"民国时的李瑞清探索过,他本来是大家,但由于后来多用抖笔写法,反倒毁了他大家名声,慢慢被书法家们远离,直到销声匿迹,如下图,但大家的颤笔是有功夫的抖,本质不同,只是想说抖得好了锦上添花,抖擞不好,大多就是流于俗气。应尽量避免。
再就是不了解书法的人打眼一看,也会有股浮躁之气扑面而来,没有晋唐笔法给人那种宁静,潇洒脱俗的美感。如此下图王羲之的《二谢帖》《得示帖》《孔侍中帖》写得巧夺天工,出神入化,惊为天人!
总体看,草书是下过功夫的,许多字可以和古帖对比,还是有来历的,只是没有系统化练习书法,加上又沾了一些习气,所以有些浮躁。
这幅字什么水平?
写的很讲究啊!和很多书法作品千篇一律写诗词歌赋不同,内容富于时代气息,冲着这一点,就可以大大地点一个赞!
王羲之书法用笔千变万化,笔下发力点不同,笔势不同,入纸角度不同而呈现出万点异类,篇幅中几乎找不到相同的笔画。这就是一个书法高手的必备素质。
这幅书法作品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有很多重复的字体,如人,如不,如无在同横中排列,非常考验书写者的章法布局,和手下笔墨技巧。一不小心字形写的相类,点画雷同,必致机械刻板。而该幅书作者就处理的相当得法,在笔势的作用下,重复的字基本参差错落,各具姿态,绝对出自书法高人笔下。
该幅作品行书用笔,结字厚重,端庄大气,最为称道的是魏碑笔法已臻化境,运用精熟,笔锋扫处,风格自立。
整幅章法自然,布局合理,落落大方,观之在三,还真找不出啥毛病,好字,好书法!
本人也写毛笔,下附拙写,抛砖引玉,请指正,谢谢!
关于【行书书法流怎么写】和【书法中什么是中锋侧锋偏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