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楷书书法怎么写,还是说要靠不断的读帖理解意临呢?
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非常愚蠢,拿这种思维方式判断千变万化的艺术创造,更是蠢上加蠢。
关于小楷书法,铁锤用两个部分来回答。第一,学习小楷,应该直溯魏晋;第二,小楷要兼具其他书体优点,才有成功的可能。第三,临帖读贴的意义。首先,学习小楷,应该以魏晋碑帖为宗。这两年网络上有句话很流行:没有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把这句话套用到小楷上来说就是:写不好小楷的人,不足以谈书法!这句话算不上铁锤原创,清朝书法家钱泳就说过:工书者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写不好小楷的人,没资格叫书法家,就有这么严重!
楷书是最后一个成熟的书体,在魏晋时期,楷书从产生到成熟,出现了一大批水平卓越的书家和碑帖。从三国钟繇的宣示力命表,到王羲之的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再到董美人墓志铭,都是学习小楷的朋友最佳学习范本。宋朝大书法家黄庭坚,直到晚年才领悟到,学习书法,还是要熟知魏晋笔法,会之与心,才能得古人笔法。简单说来,魏晋楷书,是中国楷书的源头。熟悉魏晋之后,在顺流而下博采众家之长,才是练习小楷的通途。
其次,学习小楷,要有开阔眼界,跳出楷书学楷书,才能有成就的希望。楷书是书之楷模,一笔一划,法度严谨。但是如果练习楷书的人眼睛里只有楷书,那是断然写不好楷书的。前人说,写楷书,要有“草情隶意”,就是这样的警语。晋唐大家姑且不谈,就拿明朝书法第一人祝允明来讲,他的小楷书法道路,就是一个典型范例。祝允明出生书香门第,外公徐有贞,岳父李应祯,老师王鏊,都是名重一时的书法家。祝允明回忆自己小时候得到亲人在书法上的指导,眼睛看见的都是“晋唐贴也”。祝允明早期小楷学习钟繇,中期作品融合唐朝小楷特色,成熟期已经自成一家,隶书,行书,草书的风格,乳水交融一般呈现在他的作品中,所以有人认为,祝允明的楷书,打破了台阁体一统江湖的局面,为明朝后来书家打开了一扇窗。别忘了,祝允明的草书也是一流的。
第三,临帖读帖的意义。临帖和读帖,都是学习书法不可或缺的手段,临帖是基本功,只有在反复临帖之后,才能明白名家出手之妙,轻重,虚实,缓急,迎让,种种技巧唯有实践之后才有真功夫;只读帖不临帖,最终是眼高手低。说起来头头是道,一出手乱七八糟;只临帖不读帖,最后不过一个熟练工,书匠而已,古代的文抄公,哪个不是字迹工整,一丝不苟,但是距离书法的水平可就太远了。
总结:小楷水平是评价书法家的金标准,小楷写不好的人,不足以谈书法。学习小楷,要临帖读帖并重,以魏晋碑帖为主。打好基础再兼收并蓄,是一条正道。学习欧体楷书或者田楷的人已经泛滥?
首先,不管是什么书体真能“泛滥”是好事情,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大众素质的提高。就怕远远不到“泛滥”的程度,别盯着练字的群体,放眼看全社会,您看现在小学至大学,能把字写的有点“体”的孩子有几个。参加工作了忙于“钱途”有几个能静下心写字的, 退修了又老眼昏花又能写字的有几个。真能“泛滥”那可是大好事!
其次,练字作为爱好的层面,比起摄影动辄5~10万的投入;比起爱好乐器(好钢琴,好吉他)也要2~5万的投入书法不算很费钱,投资不是很大。像题目中所说田先生,他们青年时代练习时绝对用过费报纸,也不是一写字就用上等的宣纸。练字,开始的5至10年,每年毛笔,墨汁,元书纸,字帖几百元就足够了。除非讲排场,而讲造型与文具的高端低端有关而与书法本身无关。不下功夫,就是看着日本二玄社3000~5000元的逼真仿本临习,拿着御制的毛笔,用着朝贡的絹素照样是一笔臭字!
最后,近日总看见欧楷与所谓田楷的称谓。用佛家的话,这样说的人着象啦!六组讲过“你顺着我的手指看见月亮,可我的手指不是月亮本身”。田先生是“手指”,通过先生的教学,我们入门而精进。但田先生不是“月亮本身”,欧阳询才是月亮本体,晋、唐、宋传统书坛的那些大家才是月亮本身。我们到底是学什么?佛家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入门我们靠田先生,但我们真爱书法吗?我们修的又是什么?拿入门,精进的一些成就当做书法的全部是浅薄的。不是吗?
成年人如何写好毛笔字?
我们年龄相仿,我喜欢收藏书画,2005年在沈阳鲁美学院旁买了一幅启功的字,假的。这一年开始练毛笔字,自己自学,有时也问问美院的同学,问多了人家也不耐烦。前几年练的很辛苦,十多年过去了,虽然花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但真的是爱上了书法。下面是我对书法里的一些认知以及一些练字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您,也让更多的真的爱好书法的朋友一起分享。
选好碑、帖中国古代文人多兼诗、书、画、印,历朝历代方家层出,经典屡现,辉煌之作数不胜数。现代人由于毛笔的淡出,使得古代通用的毛笔字在今天变得玄之又玄。
书法有法
书法作为国粹传承着民族文化,起初是为了把字写得好看,慢慢演变成书艺 ,历代大家发现美,并书其美,其魅力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而不能自拔,书友们追其美,就要了解其美,少走弯路。初学应以楷书入门,楷书包括正楷和行楷。下面就古代历朝历代的风格,讲讲个人对主流书家的见解:
秦汉尚“式”:从碑刻上的篆隶来看,书体程式化。篆书左右上下笔划对称,字体笔画逆入回收,线条粗壮圆转有力,篇幅宏大。以李斯为代表。隶书中敛四面拓张,具有明显的收补鱼尾。自然灵动的推荐“礼器碑”,方整平正的“史晨碑”。草书爱好的可以学学索靖、张芝。
魏晋尚“韵”:循理而法生,书体自然生动,线条流畅饱满。钟繇意趣盎然,王羲之规矩传统,王献之破格流便。
唐人尚“法”:点划系统规范,形成了用法而意出的菱角风格。欧阳询瘦硬险绝,褚遂良清秀劲健,虞世南刚柔圆润,颜真卿庄重磅礴,柳公权敦厚稳健,钟绍京秀媚流畅,张旭金蛇狂舞,怀素瘦劲连绵。
五代继法出意:保留了唐楷笔意又加入了魏晋风流。杨凝式清逸洒脱,李建中谨严圆转。
宋人尚“意”:北宋延承五代唐楷魏晋交融,南宋主要采用唐楷与前代行书柔和,用意像而古法俱在。苏轼韵润短肥,黄庭坚纵横奇崛,米芾沉着痛快,蔡襄温柔研媚,张即之峭利刻急,陆游恣肆老健。
元明尚“态”:崇古追形态,形成全新的神态。赵孟頫秀丽柔媚,杨维桢古奥奇诡,鲜于枢圆动柔美,祝枝山古茂潇远,文征明温润秀劲,唐寅圆熟激荡,董其昌清润精劲,张瑞图硬辣险绝,王铎厚重狂放。
清代尚“碑”:形成独特的气势和趣味。郑板桥秀劲洒脱,吴昌硕遒润峻险,何绍基沉着奇趣。
平时毛边纸随写
如果不会选帖, 可以用毛笔在载体上尝试各家各派划过的痕迹,以便找到符合自己的书体,确定下来,长期耕耘,最终确立自己的风格。
第一次选碑、帖,将直接影响到咋们能够走多远,是写字还是写书法。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可能只要7天,改掉一个习惯可能需要3个月甚至是三年,一旦成型想改却怎么也改不掉。
5年前半生宣印迹
初学入门,有墨迹本的古代名家优先,且要瘦劲类型的小字正楷、行楷,以便毛笔字与硬笔字互通,古人云“书贵瘦硬方通神”,瘦硬一点的古代名家非常多,比如二王、欧阳询、杨凝式、黄庭坚、张即之......宋以后的不要选,碑一定要小楷或行楷,王羲之集字一定要排除。否则使劲练,也只是练的一首好字终究与书法无缘。有人说元代赵孟頫楷书四大家之一,明文徵明小楷王,初学笔都掌控不好,直接上手赵、文体?赵容易养成快速直拓,柔弱无骨。文容易养成刻意描画的习惯。再加上太完美了没有遐想的空间,我们学字学什么?就像玉一样,成品再怎么打磨都是一种损伤,只有璞玉方可塑型。等哪天能控笔自如,谁的都可以吸收。
合理利用纸、墨、笔,事半功倍:选好碑帖后,进入临摹。先固守一家,用透明纸覆盖在字体上面,再用圆珠笔采用握毛笔的方式把原碑原贴描出来,如果直接用毛笔,三天,你会觉得没办法控制毛笔而放弃,三周又有一部分人退出,三个月估计大部分人没什么信心了,个别坚持下来也很盲从。之所以选瘦硬类型的小字碑帖是方便用硬笔描拓,学不好毛笔字,也能练得一手好硬笔字,不至于在短时间内放弃。有了一定的控笔能力,习惯就基本养成。进入软笔阶段,不要一上手就临,先学会控制笔,用纯硬毫笔摹拓或占清水在原碑原贴上描,字迹上的水用干布擦掉,一年半载后再对临,你将会抛弃旧有的硬笔习惯,眼界高了,一笔一划也有迹可寻,这个时候相信大家有能力鉴别字体的风格,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中大字碑帖,中大字结构和发力与小字有天朗之别,大一点的纯毫毛笔也不容易掌控,要用加健硬毫,然后加健兼毫,再加健软毫,循序渐进,最后再回归纯毫。笔不要太便宜的,淘宝10元以内的加健笔PASS,否则又要心生凝虑,打退堂鼓。平时临、摹要交替,硬毫笔用纸的粗糙面,软笔用光滑面,中性笔随个人习惯。在毛边纸上练,墨加多点水,要有淡黑的效果,宣纸上不要加任何水,非常的滞涩就对了,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墨法和笔力。对了!带格子的纸要排除,墨守成规的写字,单个字可以练得非常好看,一写作品就缺少性格、灵动,会抹杀个人的天赋。三五年后将培养出书法家的潜质。有能力的可以狂奔,进入小草、大草、狂草,线条顺畅,上下连贯,气韵犹存;没有找到感觉的,重复之前的模式,相信有一天也会狂奔起来。
近期半生宣小字宋风手札21*29CM
近期半生宣魏晋唐宋杂掺小楷45*34CM
版主试笔(赣墨轩纯狼羊兼毫)
赣墨轩纯羊毫
赣墨轩纯狼毫
我们选择临摹是因为古代名家已经对前人做了总结和收融,当代人要感谢今天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目睹先贤的一切字帖,抄近道,走捷径,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旁上飞翔。握笔和姿势用文字一时还讲不明白,改天我会拍个视频辅以文字一起整明白。
新手临帖怎样才不走弯路?
初学书法,不能直接临帖,必须先学习书法原理,了解常规技法名词术语,练好执笔法、运笔法、笔画、结字法等基本功,而后再分步骤的进行临摹……这样才不走错路和弯路。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方法是效果的保障。如图:▲图为本人教学程序
科学合理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法是写好书法的前提条件。如图:▲图为本人教学示范——潘氏三指执笔法
画写各种各样的线段是非常必要的,不单单是练习控笔能力,主要了解中锋、侧锋与形状质感的关系,为下一步练习笔画作铺垫。所以,规范笔法动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训练科目。实际上,这些线段是笔画起~行~收过程当中的行笔法。如图:▲图为本人教学示范——笔法动作
重点练好基本笔画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正确的练习方法是,分解成起笔法、行笔法、收笔法,进行单独练习。重点掌握中锋、侧锋、逆顺、藏露、提按、挫折、节奏、速度……如图:▲图为本人教学示范——起笔法▲图为本人教学示范——收笔法▲图为本人教学示范——基本笔画
传统临帖方法有摹帖法、临帖法两大系列,共有十余种,其功能与用途各有独到之处,应根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合理运用,比如,双勾法+填勾法,主要解决笔画形状、字体结构的。单勾法+扩描法,主要解决笔法、字法和行笔节奏的。对临法主要用于读帖、取法……这些常识需要在正式进入临帖之前搞清楚。如图:▲图为本人教学示范——临帖
我之所以举上述例子,是想说明学习书法犹如企业制造产品,是有特定工艺流程的,每一个训练步骤之间是工序关系、因果关系,缺一不可,并且有具体的技术操作规范。
实践证明,要想优质高效的学好书法,必须采用先进、科学、有效的训练模式,单纯依靠照着字帖写是绝对不行的!没有系统的基本功训练过程,打开字帖读不懂,不知道方笔、圆笔是什么笔法动作,笔画起止处的棱角怎么产生的……
以上是我的教学研究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练字论述,我的抖音、火山里有小视频可以看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关于【模楷书书法怎么写】和【还是说要靠不断的读帖理解意临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