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书法上练习,书法一般几年可以练好?
诗以言志,书作载体,这是中华传统国粹。历代诗人词家同时也是书法家的比比皆是。其中之翘楚如苏东坡,诗词冠绝宋代,书法也名列“宋四家“之首,其他兼善诗书的如唐代杜牧,诗名雅称“小杜“,同时也留下了“张好好诗“真迹,真可谓诗书双绝。历代能诗善书者太多,在此不必赘述。
反观现今,由于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出现,以及现代白话文的普及,传统旧体诗词创作受到了限制,同时诗词创作与书法创作也有分道扬鑣的趋势。诗人不善书法,书家不善写诗,这与弘扬国粹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
有鉴于此,我们立志继承发扬国粹的同道同仁,应该沉下心来,重拾传统之道,努力学习旧体诗词创作之余,同时亦不忘书法乃至国画之涉猎,力图诗书乃至诗书画兼融并蓄,弘扬国粹,诗书一体。
以上,与志同诸君,共勉。
书法与诗词一体,乃是毕生研习之道。以下附带本人自创古诗八首并自书,请方家指证。
如何才能进步且避开江湖气?
避免江湖气要多习练古人之贴,夯实基本功。习练贴总体良好,布局构架合理,线条优优美,已颇具功底!再注意藏锋,浑厚笔力,恕直言不讳!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祝允明、王铎、毛泽东等。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王羲之有言“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这些人正是利用了中国书法的精深奥妙之理和当今书法与大众之间的疏离而进行的坑蒙拐骗,以博取一些目的。
奇葩的书法行为前赴后继地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时代能够门庭若市的书法家寥若晨星,大家都要吃饭,所以不得不各显神通。打着创新的旗号吸引眼球,便是堂而皇之、最有立竿见影之功的途径,此其一。
书法界的闹腾不休,也是商业社会急于求成、利益至上的行为法则在艺术界的反应,是商业精神对艺术精神冲击的直接表现。当然,键盘和语音时代的汹涌洪流与书法教育缺失的叠加效应,使得人们书写水平下滑,这也是导致书法审美判断标准混淆,以致对伪书法行为盲目跟风的重要内因。
我以为,造成书法界乱象频出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部分官方书家带坏了风气。前段时间某书法高官描着给人题字,某书画高官将不断重复的作品赠送各地官方画院等行为掀起波澜。书画界的积弊日深,少数一些身居要职的书画高官过分追求商业利益的行为把人们对艺术的判断和取向带向庸俗化。而本就无心于书法艺术,坐不了孤影青灯冷板凳的投机之辈,抓住了信息传播手段高度发达的历史机遇,反邪为正地把弄起了文房墨宝,犹如《西游记》里孙悟空在如来掌中拿毛笔的滑稽一幕。
随着书写记录功能的退化,如果说书法艺术在当今依然生命力蓬勃的话,原因在于它的艺术和精神功能的凸显。人们既希望借助书法培养精致、细腻的东方审美,又希望上溯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更希望借助书法修炼内敛含蓄的性情、融通东方哲学,在快节奏的社会里寻找一方精神家园。
一种优良审美的培养和艺术、哲学领悟的实现,最忌讳心浮气躁,这是商业精神和艺术精神的矛盾之处,也是艺术的形而上特质最易被商业的形而下利用的地方。前文所举的种种书法丑态是借着“书法创新”的名号来哗众取宠的商业行为,其本质一览无余。
纵观中国书法史,从先秦的书法萌芽到近代书法复兴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我们的书法成果卷帙浩繁,取得成就的书法面目和流派纷呈,面对沉甸甸的书法史,我们对于传统的研究和吸收一直走在路上,在商业文明席卷一切的时代潮流中,我们对于书法艺术的研究传承更应在继承中创新。
而真正的书法创新是在深入研究传统基础之上的吐故纳新,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颠覆性的,更不是搞笑版或无底线的,任何一种艺术创新都有其自身需遵循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任由小部分人肆意妄为。
深入地看,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结出的一颗硕果,在今天传统文化式微的大背景下,挖掘传统、重振雄风,实现一定程度的复兴是当务之急。依笔者看,我们更需要传承,加强书法的体系性教育和普及工作,消除大众和书法之间的隔阂,提升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和书法修养,从书法回溯古人的文明、文化和心境。汲取文化精华、培养中庸、恭俭之心,以在熙熙攘攘的社会洪流中守住心灵的静谧之所才是根本。书法所承载的古人的生活方式、处事哲学、艺术认同、世界观等等是今天我们需要通过书法之途借鉴、思考、反观的重点所在。相较之下,技术的高低、形式的再创造或许不是最重要的。
书法规则及注意事项?
学习书法的人肯定都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学好书法?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简单说,按照学习书法的规则去做就能学好书法。
做什么事都有一定的规则,不遵守做事的规则,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学习书法也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遵守书法学习的规则。
学习书法必须遵守什么规则,我们这里提出四条:
1.坚持不断
很多人都有学好书法、写一手漂亮汉字的愿望,也有很多人学过书法,但没学好,如果问:“为什么没学好呢?”答案是共同的:“没坚持下来”。可见,“坚持”是何等的重要。坚持不断,就是要坚持每天学习,哪怕每天只学习10分钟。如果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论学习什么,肯定是学不好的,尤其开始学习的阶段。
对初学书写汉字的儿童来说,学习书法是一个通过不断训练(视觉和书写训练)培养书写习惯的过程;对有一定书写历史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个纠正原有书写习惯,培养新的书写习惯的过程。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必须坚持每一天的学习。有人可能会说没有时间,其实时间总是有的,就看你是否重视。如果重视,每天写认真几笔就有效果。
2.少而精。
什么是少而精?所谓“少”有两个含义,一是每一个时期练习的内容不要多;二是每一次练习的数量不要多。
所谓“精”,是指要写好。学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视觉训练和书写能力训练的过程。汉字结构原理并不复杂,比如,要求笔画分布要均匀。均匀的道理很好懂,就是笔画排列的间距要基本一样,但要做到均匀,就不容易。首先眼睛要能看到均匀的位置,同时手要能把线条准确地写在那个位置上。这既是视觉的训练,又是书写能力的训练,在学习时,集中精力写好一个“二”或“三”字,比同时练“三、四、五、六……”的效果要好得多。写好了“二”、“三”字,再写“工”、“土”、“干”、“王”、“主”、“五”等字就有了基础。如果每次写很多,但都有毛病,这是在培养和巩固不好的书写习惯,有百害而无一益。
当然,做到少并不难,要做到精,就必须要认真——认真写,认真检查。因为不可能一下子做到“精”,写完了一个字,把毛病找出来,想办法改正,这样就能不断进步,逐渐做到“精”。如果马马虎虎,就不可能练好。
3.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有两层意思。(1)方法上要按照摹、对临、背临的顺序进行。(2)内容上要从基础开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学习。
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但这博大精深是由各种简单的因素构
能写好书法吗?
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有老师当然好。
现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各类群体学习艺术技能、开展文化活动,各地都举办有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多种学习班,具备条件的当然可以参加学习班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有指导、有氛围、有交流、有观摩、有讲解,对学习书法肯定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参加过多个书法学习班。
如果有书法专业且至爱的老师、亲友指导那就更令人羡慕了。
购买文房四宝等学习材料网购即可,另外书店里也都有。有条件的可以到书画斋堂苑随意选购,丰俭由人。
二、没有老师当面指导也可以学习书法。
学习路径有:
1.通过网络学习。目前网上的书法视频很多,示范不同法帖的讲解视频都可以带领、指导学习书法。
《今日头条》在指导、交流书法学习上做的特棒,起点高、范围广、形式多、效果好,有很大规模的书法群体,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高品位、多层次、大纵深、重时效的学习平台。
2.跟着古碑法帖学习。我极力主张“一定学习自己喜欢的古碑法帖”,喜欢、热爱是第一动力,真的想学习书法,作为碑帖中的“俊男靓女”,肯定有一本是你喜欢的,那就拿住了、看好了、别跑了,一直写下去,随着逐步深入,很多认识和想法就都积累起来了,到那时就是学习者、实践者、开拓者,面对书法作品就“敢说话了”。
读贴、临帖、背贴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基本功,要伴随学习书法的全过程。
3.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书法艺术已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细微环节,我们外出旅游,去公园休闲锻炼,随处可见的牌匾都是书法学习的范本。日常生活去店铺买东西,商品的品牌包装都是上好的“书法作品”,喜欢的就可以学。
我学习书法就是从“看黑板报”开始的。
三、如果地处偏远,又不具备条件,还想学习书法。那就释然一点,根据自己能接触到的学习材料,学多少是多少,微小的收获都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结论:只要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书法艺术,就是一个字,好!
不论书法艺术水平高低,都好!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70x140厘米
唐代殷尧藩的《端午日》
70x140厘米
对联(70x140厘米)
对联(35x180厘米)
对联(35x140厘米)
对联(35x140厘米)
条幅(47x180厘米)
邓石如隶书对联(35x240厘米)
宋代周敦颐《爱莲说》
97x180厘米
关于【如何在书法上练习】和【书法一般几年可以练好】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