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学过谁的书法,陕西科技大学是谁写的?
陕西科技大学校名题字,集自郭沫若书法。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
屈原他写的离骚被宋代史学家宋祁称为词賦之祖?
【寒柏陇卧子/答文】
《离骚》是屈原一生中创作的最宏伟的诗篇,也是中国古代少见的长诗。不仅宋代史学家宋祁称它为词赋之祖;唐代大诗人李白、近代文豪鲁迅先生都对其有着极高的评价;郭沫若先生创作的历史剧《屈原》中也对《离骚》作了较长篇幅的叙述;早在1852年,《离骚》就有了外文译本被流传到世界各国。
那么,《离骚》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表达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得到人们如此高的评价呢?寒柏陇卧子从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其内容的表达和含意、它的历史意义等方面,来陈述一下《离骚》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和成就。
《离骚》的创作背景随着屈原在政治上的失意,先是遭到楚怀王的疏远,后来被楚顷襄王革职放逐到湘南(今湖南省洞庭湖一带),前后被流放长达二十来年。
屈原终年飘泊,游荡在楚国广大的国土上,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向腐朽势力妥协。在漫长的流放期间,屈原走遍了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得到了接触人民群众的机会,亲眼目睹了人民的疾苦;他始终关心着楚国的兴亡,但他既无法拯救祖国的衰败,又不愿离开自己的故土和人民,心情是十分痛苦和矛盾。
这期间屈原怀着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心情,写下了许多诗作。其中,就有屈原的著名代表作品《离骚》
《离骚》的内容和含意是什么?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首叙情长诗,全篇有三百七十多句的内容,屈原在其中尖锐的揭露了楚国腐朽黑暗势力的猖狂和他们的丑恶嘴脸,作品迸发出疾恶如仇的斗争精神。
文中言:“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大意为:由于那伙结党营私的人只知道苟且偷安,使得楚国的前途越来越黑暗;难道我会怕自己遭殃,我怕的是楚国的危亡!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大意为:那帮坏人贪婪成性,竞相钻营、争权夺利,全然不知满足;他们宽恕自己、猜忌别人,勾心斗角、妒贤嫉能。
屈原还通过对自己战斗历程的回溯和未来道路的探索,表现了他追求崇高理想的坚贞意志和深挚热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文中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大意是:我禁不住长叹流泪,哀怜人民的生活是如此地艰难。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大意是: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爱好高洁的品德,及习以为常;即使身体被肢解,我也绝不改变主张,难道我内心还会怕别人威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意是:为求真理不管道路有多么漫长,我也要上天下地去探索,不怕任何阻挡。
在《离骚》中,屈原把现实的叙述和幻想交织起来,他把风、雨、雷、电、云、月作为自己的侍从和御者,驾驶着凤凰和天龙拉的车子在太空中驰骋。
他到达了天国的门前,站在世界的屋顶,也去过极西方的天边,他上天下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结果还是失望了。他下望人间的故乡,不忍离去,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殉自己的祖国。
《离骚》充分发挥了屈原的想象力,深刻的影响了后世诗人。
《离骚》在中国文学上的成就及影响屈原一生创作了许多诗篇,流传至今的有二十多篇;这其中,《离骚》无疑是屈原最伟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代表作品。
屈原的《离骚》,获得不少名家大贤极高的评价,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江上吟》说道:“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鲁迅曾指出:屈原的《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屈原》,热情歌颂了屈原在《离骚》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早在1852年,《离骚》就有了外文译本,屈原的作品陆续被翻译成各种文字,被人们所传诵,为人们所喜爱。
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品格,历来被人们所敬仰和怀念;他的诗作开拓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屈原的著作,不仅是中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参考资料:《屈原传记》、《中国历史·战国》。
注:“离骚”,为遭到忧患的意思。
另:文中图片来源网络,如侵则删。
欢迎阅读@寒柏陇卧子 的相关文章和问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节时忆屈原》和《今日忆屈原,屈原临死之前说了一句什么?他的心境是什么?》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文玩收藏、邮票及书法知识等方面。关注@寒柏陇卧子 ,获取其他精彩内容。
郭沫若的字?
郭沫若的书法水平有多高?两个字曾被拍出1610多万元。
郭沫若堪称是一位全才,他是现代文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甲骨学四堂之一等。
郭沫若在书法上有很高的成就,“回锋转向,逆入平出”,这是人们在评价郭沫若书法是最常用的八个字。
郭沫若书法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世人称赞为“郭体”。
著名学者沈伊默给与郭沫若书法高度评价,“郭公余事书千值,虎卧龙腾自有神。意造妙掺无法法东坡原是解书人”。对于书法,郭沫若也对自己的书法做了说明,我从前也学过颜字,在悬肘用笔上也是用过一番功夫的。
到了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的书法更加成熟,郭体正式形成。
此时的郭沫若书法风貌精气饱满,风格独具创造性。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人们对郭沫若书法价值的认可,就是一副书法作品,拍出了近千万的天价。
2011年12月在北京保利秋拍会上,郭沫若书写的毛主席《《沁园春.雪》以977万的价格成交。无独有偶,2015年6月18日晚,郭沫若书写的1964年的书法“建设”两字,在广州崇正被拍卖,最终以1610万元的价格成交。
有人说郭沫若的书法传承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蒂和蔡襄)的书法造诣。还有人说郭沫若书法与苏轼书法类似,都是属于横画宽结一类,这里插一句,苏轼的书法造诣很高,黄庭坚也给予很高的赞誉。足见其高超水平。
我国各火车站的站名书法题字都出自谁之手?
火车站不仅是铁路交通的节点,更是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精神文化面貌的象征。所以火车站建成后,站名一般都由德高望重的人物、或者著名的书法家书写,以突显火车站的文化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书法形成的文字,也成了代表这个城市的历史痕迹。
北京站始建于1901年,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更名“北京站”,并在原址上重新改扩建,同年毛主席视察该站,亲自书写“北京站”三字。作为首都重要的交通枢纽,北京站一度成为首都的地标性建筑。
上海火车站最早建于1908年,主要为修建通车的沪宁铁路使用。当前我们看到的新上海火车站于1984年新建,南北两个广场。“上海站”三个大字由中国第一届书法协会主席舒同所写。舒同的书法自成一家,简称“舒体”。
广州火车站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历经十几年的坎坷终于1974年建成并投入运营。尤其在主建筑两侧的标语“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最为明显。这也成了广州火车站的一大特色。充分显示了车站的“红色基因”。“广州站”三个字由郭沫若所写。
深圳火车站始建于1950年,1991年改建新站投入使用,作为特区火车站,站名由创立深圳特区的邓小平总理所写。
南京火车站依山傍水,被称为“最美的火车站”,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建国后,南京车站改名为南京站。1968年新建于现在的地方。“南京站”三字由时任中国书法协会江苏分会会长武中奇所写。
郑州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956年,郑州站改扩建并投入使用。郑州火车站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主要交通枢纽,每天过往的旅客人山人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郑州"两个大字由吴邦国所写。
长沙火车站起源于小吴门火车站,1975年新长沙站开始动工,并于1977年投入使用。长沙作为毛主席早年读书成长的城市,自然想以毛主席的书法题写站名,但无缘实现,故而仿照主席的书法,组合成现在”长沙“二字。
兰州火车站始建于1952年,兰州的”兰“字不同于我们日常书写规范,曾在网上引起热议兰字是否写错了。由甘肃本地籍书法家张邦彦所写。
西安火车站始建于1934年,作为省会级火车站曾隶属于郑州铁路局,2005年西安铁路局成立,才正式归于与本省铁路局管辖。”西安“二字为本市书法家吴三大题写的。
银川火车站始建于1958年,中间的主楼统领两翼的对称手法建造,有多个重复着出现的造型构成韵律美感,“银川”二字由宁夏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胡介文所题。
成都火车站建成于1952年,作为“天府之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曾经历四次大的改扩建,“成都”二字由郭沫若所写。
济南火车站始建于1899年,1911年改成济南站,当前济南站于1995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济南站”三字由舒同所写。
你更喜欢“书法字体”还是“打印体”的站名?大家如果知道自己家乡的火车站情况可以留言讨论。关于【郭沫若学过谁的书法】和【陕西科技大学是谁写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