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锋书法真的好吗,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这段评语,出自清代书法家翁方纲之口。翁方纲观看了欧阳询的石碑书法《皇甫诞碑》,极为推崇,所以才有此感慨评价。
要想懂这段评语的意思,首先要了解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此碑立于隋朝,是欧阳询早年所书。当时的欧阳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书风,故而此碑带有魏碑与隋碑的笔法特点。此碑用笔瘦劲,骨气凌峭,法度严整,已露险绝。是不可多得的楷书精品。
但从碑刻上,已经透露出初期“欧体”的影子了。
由隋朝过渡到唐朝,书法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欧阳询便是初唐书法大变革家之一。欧阳询的书法既有上承魏碑与隋碑书法的风格,又有开启唐朝书风的先河之气象。巍巍然自露锋芒,险绝天成,神采第一。
所以,翁方纲才评价说: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正确的意思是,用笔可以不用藏着,可露锋而行,追求一种险绝劲健的书法效果,这也是学习唐楷的一条路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翁方纲针对的是欧体一路的楷书,而并非所有唐楷书法,都要“未遽藏锋”。比如学习颜真卿的颜体,就必须藏锋而蓄力。这一点,需要特别值得注意,否则容易走入学习书法的误区!
懂字的能帮忙点评一下吗?
这个作品是一个草书,书写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整个作品书写基本符合草书的规范,作品较完整,包括落款等各方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作品。但是如果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作品是一个很普通的作品,当然,这个普通是从艺术的专业来分析,跟多少人喜欢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比如说某某的楷书在社会上很多很多人欢迎,但是拿到专业里面来看的话,是一文不值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容易欣赏到的,即如对普通人来说,中国四大名著,肯定更多人喜欢三国西游和水浒,很多人都看不下去红楼梦一样,因为《红楼梦》深奥,没有打打杀杀,很多人看不下去,也看不懂。这个书法,一是取法不明显。公认的古代最经典的草书大师有张芝、二王、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等,从作品看,看不出取法哪一家。第二是衡量书法的高低,关键是看笔法,也就是用笔的丰富性。特别是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峰,是各种笔法的大汇总,更加能够体现出用笔的丰富。所谓笔法,就是我们怎么用一支毛笔,通过纸、墨等工具,把字漂亮的写出来。我们中国人大多喜欢含蓄、浑厚、温润、飘逸、奔放、力度、妩媚、流畅等,要把作品达到这个效果,必须懂得用笔、懂得用锋、懂得节奏、懂得锋面变化、懂得用墨、懂得章法组合等等。我们看这个作品第一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看上去是龙飞凤舞,其实只是一招,用锋和节奏都没有变化,比如每个笔画的入笔,都是露锋的,也没有形状、方向、动作的变化!一个字内的笔画也缺乏变化,如风光二字,没有提按,没有节奏。这种书写,叫自由书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江湖体。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都是这样的。第二是章法。是一行一行写下来的,也没有艺术上安排想法,就是说哪个长点,哪个短点,哪个地方要夸张,哪里要枯笔……都没有这种考量,是写到哪算哪。我们看历史上最著名的草书,像张旭、怀素、张芝、王庭坚、王铎等等,在这方面是精心营造的。比如王铎,他可能一笔写好几个字,直至枯笔,可能浓墨写一个;他的行轴线,不是一条直线拉下来的,可能有两条,可能有三条,而且都是之字形变化的;他的字的连接处理,除了正常连之外,有时穿插,有时上一字最后一笔作下一字的第一个笔画等,都有艺术的“构图”安排。建议书者及欣赏者,多了解书法史,书法审美原理,这样才能提高书法创作和欣赏水平。当然,青菜萝卜,各人喜欢,你喜欢就好。
多宝塔碑十大特征?
《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该碑用笔多用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起笔藏锋为主,兼用露锋,方圆并用,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多不似柳书的齐头方脚,而是稍存斜尖,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中最为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体现出颜体的雄浑、大气之韵,竖画粗壮, 浑厚力强。横、竖笔画粗细 对比鲜明,富节奏、韵律美感,也把颜体的一个“筋”的意味完整的表达出来。颜 体撇画较轻盈挺健,捺画却粗壮有力,有“蚕头燕尾” 之称,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顿挫后踢出开衩,含蓄而又有峻利之感。 另外,颜体捺画的捺脚 多与撇画锋尖持平或稍低, 不似柳体的撇低捺高,而呈现出一种舒展沉稳之美。
该碑转折变化较多,主要有提笔耸肩顿挫和按笔削肩暗转之法,有方有圆,方圆兼施。具有唐楷“尚法”的典型特征,结体宽博,布白较匀整,字型稍方,端庄平稳,正气饱满,已初显颜体成熟期的正面示人、雄浑豪迈的书风。
《多宝塔碑》书体不似柳书的中紧外放,主笔长枪 大戟般舒放。该碑字体笔画 间的宽窄收放对比较欧、柳书体要小,主笔相对收敛,短笔相对放长,因此中宫显得较为疏朗,外部笔画也较规整,较欧、柳书体略显内 松外紧、字势宽绰、雄浑平稳。
《多宝塔碑》中的点运用灵活,引带顾盼;各笔画间时有露锋映带,连贯照应,正斜相生;一些主竖故意偏离中 线,而靠长横的斜势及长的 “力臂”和重的“垂尾”来获取平衡,使稳活相生,奇趣顿增。书体虽笔力雄浑厚重,却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也成就 了颜楷的“雄媚”书风。颜书结体的“中紧外松”、“饱满方正”只是相对于欧、柳书体来说的,具体到单字中,字的结构仍符合楷书结构一般规律,能松紧适宜,笔画、结构、单字同中求变,结体上下收放参差、左右高低错落。学习中要避免内部过于疏朗,流于松散;字形也不可过于方正,而显得呆板无神。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为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但是,此碑并没有形成颜真卿宽博雄浑的风格特点。此碑用笔笔笔藏锋、笔笔回锋,结构疏密匀称,风格严谨庄重。临习此碑应注意用笔的提按转折、结构的内紧外松和上紧下松,细心观察,仔细研究其用笔特点及结构规律,学好此碑只是时间的问题
写小楷一定要藏锋吗?
题主好,大家好,我是其人。16岁练字,至今已经练了30多年。平时喜爱小楷,很高兴来和大家讨论小楷藏锋的问题讨论。
藏锋是书法中最重要的笔法,与露锋相对应,顾名思义,即将笔锋敛入笔画的叫藏锋,反之将笔锋外露在笔画外面的为藏锋。
古人说的“无垂不说,无往不收”,应该指得就是藏锋的最高境界,可见,藏锋在书法中的要求是无处不在,无处不现的。
但是要做到藏锋,首先要明白它形成的道理。这里我首先要指出,书法教科书式的笔锋运行线路图,是片面和错误的。藏锋是我们运笔过程中,在笔断意连的使转节奏中自然形成的。简单说起笔即是上一笔的收笔,收笔即是下一笔的起笔。是上下笔或上下字一气呵成一脉相通,自然形成的。
比如写二这个字,第一个横向右行笔到收笔处,回腕笔锋向左下方,形成第二笔的起笔之势,这样在转笔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藏锋。
藏锋才会令笔画产生筋骨之风,令线质饱满而圆浑。而露锋的形成实际上是在追求藏锋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如一些勾挑和横的入笔。藏锋在小楷当中尤其重要,它是形成古朴婉转萧散面貌的关键。
关于【露锋书法真的好吗】和【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