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好草书行书书法,书法可以直接练行书吗?
首先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看到这个问题我乐了,又有一个书法爱好者即将向我走来。
还是先回答你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非常肯定,否则我大学的书法老师让我直接学习行书不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可是他并没有错,他让我爱上了行书,爱上了书法,从行书到草书到隶书到楷书,不同法门的体验让我有不过同的收获。同时在行书的世界中我找到了自我,找到可以飞翔的自己。嘿,毋庸置疑,不用担心,你可以开始学习书法了,从行书开始。绝不会得不偿失,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说不定你会发现自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伟大的书法家。
当然,学习书法需要打持久战,他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让你一朝得名,你不能幻想在三五七日就能想着突飞猛进,学习书法和画画有所不同,它是一门真正的功夫,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你一笔一划一字一句的去练习。练笔力,练字形,练结构,练神韵,练意境等等,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感觉枯燥,不想坚持而搁浅一边。很多人都是三分热情,遇到一点困难和瓶颈就放弃了。另一种可能,你可能在练习过程当中,由于太过于兴奋,而让你的笔龙飞凤舞,谨记,这是不是一个好兆头,这是一种得意忘形的表现,我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错误。
这是我练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时的作品,是我书法老师只推荐的。我把它推荐给你,希望你在王羲之兰亭序中找到属于你的感觉。
如果你想真正的学习书法,过程有些问题还是需要跟你交流的,有几下几点:
一,先打基础,切不可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每天抽出最少一个小时练习,刚开始练习你可以先从行书的笔画开始,不管是行书还是楷书,还是隶书,基础都是非常关键的。不要急于求成,需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打下基础,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把每个字写好,把笔画写好,每个字的结构和形态掌握好。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把每个笔画的抠的很到位,每个笔画的各种写法熟悉了如指掌。接下来你写的结构就简单多了。
二,字体结构熟练掌握
所有字的结构都由各种笔画组成,所以你在练习各种字的时候,要去感受它的笔画的变化。到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之处,把各种字体归纳总结,同一个字有无数写法。
一个字在行书中也可以各种形态,它不同于楷书的端庄稳重,缺多出潇洒不羁之风。这也是行书吸引我的地方,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你内心的野性和想象力。所以,你尽情用心感受行书字体结构的美吧。
三,行书的章法和作品要整体中有个体,个体中有变化和统一。
没有规矩不成方言,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规章制度,也是书法里必须遵守的一个法则。王羲之《兰亭序》被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书中中21个之字每个写法都不一,源于它千变万化的写法和挺拔有力潇洒不羁飘逸如舞,悠扬如乐,诗情画意的一篇洋洋洒洒的行云流水般荡涤心灵的诗文。不难看出它的章法统一,收放自如。让人感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般爱不释手。所以无数的人学习行书也先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推荐给你,相信你会喜欢的。
王羲之的兰亭序
下面这幅是我默写兰亭序的作品(当然有我很多自己的特点)
创作作品,开始的时候很难有自己特点,大多是你临摹哪位大师就有哪位大师的影子。突破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需要一个长期的钻研、分析和领悟的过程。
四,要想在书法上有造诣,后期必须练习楷书或者草书,录书和篆体
尽管大家都肯定你可以从行书开始,但是很多扎实的功底在楷书。楷书是功夫里的扎马步,如果你笔力不劲,字看上去就容易飘渺,缺乏厚重感和扎实感。所以建议你练习楷书对你助益很大。会让你后期的行书如虎添翼的感觉,你可以试试。
很多行书作品中都有楷书的笔力和运笔在其中,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你在练习书法中找到趣味和人生哲理。
在我看来,练习书法过程当中就是体味人生的过程,它让我感受到了人生最高境界的一种释怀,一种艺术人生智慧,放下看破,不不惊不喜风轻云淡的感觉。它让我感受到了成长和成熟的人生岁月静好的宁神。我想这就是很多书法家长寿的秘诀。愿你爱它就走进它的世界。
备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大家讨论,不足之处给予斧正!
学行书从何入手?
有一种观点,认为先写楷书,无论颜、柳、赵、欧,写上手后,再随笔而走,出现连带,就成行书了,有人美其名曰“行楷”,其实,行书与楷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书体,严格来说,要分开练习,一句话,各练各。楷有楷则,草有草法,行有行规。所以,本人以为,行书专门练行书,我写行书,先写《圣教序》,但《圣教序》是刻碑拓印,刀痕金石气太明显,想通过手转到毛笔上,难度较大,写起来不舒服,但本人确实喜欢那种味道,所以一直写,这也是大多数初学者的选择。同时,集字《圣教序》,单字结体,点画关系处理相当好,就是字与字之间联系,行气感觉,稍显僵硬。所以,大多数人建议写王羲之,要从《圣教序》入,到《兰亭序》出,本人仍停留在《圣教序》,《兰亭序》的圣神,未敢亵渎。同时,写《圣教序》时,对文征明的《滕王阁序》也爱不释手,文征明《滕王阁序》,曾在高中语文课本封面上选用,第一眼看到,竟惊为神笔,设法得一本,置于枕边,时常读之,但一直未付诸笔端。但一直想‘写文征明也可以是行书入口’。人生苦短,尽其一生,能练就一种书体,已经非同凡响了,岂能奢求三、四,就看个人喜爱情况,认准一种书体,坚持不懈练习,必有小成!
作品里喜欢夹带草书?
我是一人。行书作品中有点草书,非常正常。
原因有三
1、行书作品的文字内容,如果书写者比较投入,因为章法原因,有些字就会有意无意的用草书。到底是有意无意的呢,真不好说。
2、行书是什么?什么又是行书作品,没有一个楷书,没有一个草书的作品吗?有些字行书和草书相差并不是很大,创作者和评委,大众都看得明白,说不定都是一样的写法。只要通篇大部分都是行书为主,评委不会太多责难的。
3、有些字,在行书作品中,写行书反而不如写草书好看。
用个例子简述一下
先介绍下背景
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在海南开幕,戊戌新年正月初五(2018年2月20日)。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主办,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海南省书法家协会、海南祥云雨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2月26日(正月十一)。
我们选一幅入展作品
我们看,从右至左第二行。
米元章云,但取圣教序学之,更学右军诸札,使大小相杂,便成书。
左边的军,是草书写法。右边的军是行书写法。
他这样写是不是,有意无意的为了章法的需求做的变化。就是之前说的第一点。
上图是,便成书三个字。
成这个字的草书,比行书,有书法的观感。
通俗一点说,草书比行书看上去更"书法一点",很多人会选择这么写。
这三个成,都是王羲之写的,左边是行书,右边两个是草书。
有些时候写成草书,是觉得草书的写法更加的好。
当你在写行书的时候,你会不会,选择这样写呢。
再看一下落款。
丁酉初秋。
这个落款,酉和秋,是草书。
这个就是大家都能看得懂,也不会太苛责,评委也不会说,你这篇作品,落款用了几个草书,作品就落选了。不会有这样的理由。
在参加作品展中,没有硬性要求,一个草书都不能有的。
如果要参加行书作品展,不但要练行书,楷书草书也要练。
多说两点
1、这个作品,不是我写的,作者也不认识,只是方便说明我的观点选择的。这个行书展,我从头至尾没有参与,我也不是评委等。作品好坏我不做评价。
2、这个作品节选冯班《钝吟书要》,冯班明末清初人。
行书右军止有兰亭及官奴帖,献之辞中令表。米元章云:但取圣教序学之,更学右军诸札,使大小相杂,便成书。此言甚有会。然兰亭、官奴,字无大小,正如唐人碑上字耳。书法作品,还是要选择和书法相关,或者有一定文化传承合适的文字,毕竟书法中有法。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练字练行书好?
我认为练字还是需要练行书书法比较好。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行书的地位及其影响
判断一个人书法好坏的最基本一个标准,其实就是看他行书的书写水平。毫不客气的说,整个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行书书法的进步史。我们可以从书法史的起源来看。
我认为中国书法真正从成熟走向完美的标志,就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二王书法的确立。而二王书法最为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将行书书法发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王羲之之前的书法,是不自觉的书法艺术。人们在书写的时候,没有想过把字写的特别美观、大方。也就是说,从主观意识上还没有想过字变成艺术。
但是王羲之那个年代,随着书法日益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书法也必须写的艺术一点,也就是说必须把我的字写的有水平,好看些。至于书法自觉期的到来是否意味着人们书法作品意识的增强,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也就是说人们是否意识到他们的所写的书法,能够流传后世,成为一件书法作品,这个“作品意识”的确立,是不和书法自觉期相互捆绑在一起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自觉期的成熟、发展,是书法作品意识产生的基础。
回顾整个书法史,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行书书法的产生、发展,必然是以书法自觉为基础,因而行书就是书法真正诞生后第一个产物,可以说他具备了书法所必需的具备的因素,因此,行书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至高无上的。
二、行楷和行书的关系
除了第一点我们从整个书法史的角度来考察行书书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行书和楷书、行书和行楷,楷书和行楷的关系来查考谁更重要。
总的来说,行书是以楷书书法作为其基础的;而行书和楷书是行楷书法的结合体,因此行楷书法的基础是楷书和行书书法。
有人一直觉得行楷其实就是行书和楷书的过渡。从书体演变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书法学习的角度来说,行楷产生的基础是行书和楷书书法,因此我们学习行楷书法,必须把行书和楷书都学好了,才能学习行楷。才能写好行楷。
三、技巧难度及其历史渊源
从难度上来说,行楷书法要比行书书法更难掌握一点。就楷书和行书的难度来说,楷书的难度更大一些。因此,既然是行书和楷书结合造就了行楷书法,所以,其难度就是楷书和行书难度的叠加,因此难度可想而知。
对于刚刚学习完楷书书法的初学者来说,一上手就写行楷书法有点太难了。因此,从难度上进行考虑的话,行楷书法要放在行书学习之后的。
从行楷诞生的历史渊源的角度来考察,我认为行楷主要源自赵孟頫的“楷书”。而历代书法评论家对于赵楷都坚持认为:其书无真楷。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赵孟頫的楷书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楷书,而是行楷书法。而我们知道,赵孟頫的书法无论是行书也好还是所谓的楷书也好,皆取法于二王。
二王书法又以行草著称,因此其行楷的基础是行书书法,所以在历史渊源上来看,学习行书书法也是一个正确、并且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关于【怎么写好草书行书书法】和【书法可以直接练行书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