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审美如何提高的,如何欣赏书法的美?
谢谢悟空邀请!清代隶书是复兴高峰期,有很多隶书大家,如何欣赏他们的隶书作品?
隶书的章法有的是字距大于行距。有的是纵横等距。有的是纵有行,横无列。结构特征是均衡、错落、静中有动、稳中有奇。
清代隶书杂入草、行、篆、魏碑笔法,大都取法汉碑。有强烈个性特点。清代隶书有墨色的变化。有文人气。
一,赵之谦隶书中有北碑笔法和草、篆之意。
二,何绍基隶书骨力强,有圆笔篆意,用笔老辣圆浑。
三,伊秉绶隶书气势雄强,用厚重的颜体楷法写隶。方严宽博,古拙峻爽。
四,桂馥隶书朴茂劲健,稳中寓动。
五,邓石如以篆书入隶,意与古今。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学书法的窍门是什么?
在永字八法中,点叫作ce、横叫作le、竖叫作nu、竖勾叫作ti、挑叫作ce、竖撇叫作lue、横撇叫作zhuo、捺叫作zhe。笔画的命名虽然很奇特,但寻其字义,皆暗含比喻,说明该笔画应如何写才能得其骨力、神韵。下面就详细来说: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点在笔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若一点失所,势必就会破坏字形的结构美。作点之法,其势要重,所谓重即落笔的速度要快,但落点要轻,所谓“每作一点,如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磕磕然是形容石头互相碰击的声音,言其势重,不是指下笔时实用力,凡作露锋之点,当于空中作逆势,尖锋入纸,顺势落笔,落笔后即迅速将笔毫铺开,不可采用兜圈子的办法去填满笔形。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横画又称为勒,所谓勒有愈收愈紧之意,发笔时要逆入,行笔时要意有所顾,逆势涩进。凡写长画,当于不平中求平,让其画势上平而下呈拱状,就象一只覆舟之样,不要写的上平下也平,那样太死板。在写“永”字中的短横时可以露锋起笔,笔划虽短,但是横画的笔法都有了~
(3)竖为弩(用力也);
凡写竖画,当于曲势中求挺拔,则见笔力。古人称竖画为努法,努有用力之意。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所以竖画不宜过直,须配合字体之全局,于曲中见直,方有挺进之势。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4)钩为趯(跳跃的意思);
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提)画起笔相呼应。”所谓“蹲锋”,即出钩之前先向下作一快速的按笔动作,如人跳高时跃起前的半蹲动作一样,所谓“得势而出”即指蹲锋后在恰到好处时迅速出钩,不可迟疑。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策本义是马鞭,这里其引申义策应之意。提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永字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地称,而其心气相通相应。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长撇,古人称之谓掠。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风清洁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谓写横撇应如鸟之啄食。行笔快速,笔锋峻利。落笔左出,锐而斜下,以轻捷健劲为胜。
(8)捺为磔(笔锋开张也)。
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行笔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须笔战行右出,意即写捺角时笔画满捺,已带侧势,须用腕法带动笔锋,边走边提,将锋提到离纸之时。
大家初学楷书我还是建议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的,不仅每一个字里甚至是每一个笔画里都彰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更和我们日常生活礼仪及习惯息息相关 ,该提即提,当收则收。而且还和我们硬笔书法很相近,也方便硬笔书法的纠正,大家可以找找这个字帖中的字来练一练~
怎么系统练习毛笔字?
一、书法入门难,选对老师是关键
学习书法在入门阶段是最难的,如果你对书法只是一时的热情,可以忽略这一点,如果你想在书法中有所得,那就要知道学习书法的初期是需要教师去引导,自己去感悟的。如果,教师没有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很容易会产生枯燥的感觉,进而失去信心,放弃书法。
如果是真正的想对书法有所得,一定要在开始之前慎重的选择老师。现在有很多在线的课程,我建议在开始学习之前,认真的研究老师的简介和上课的内容,这样认真选择之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绝对比盲目的开始要好。
练习书法需要坚持不懈
书法的学习在于坚持。两三天不练就会手生,哪怕每天只练10分钟,也好过很多天不练习,然后一天练习很多次。
还有就是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前几个字,我们会付出90%的耐心,而越往后我们的耐心则是逐渐减退的。其实,无论字在前在后,我们写十分钟还是半个小时,对待我们写的每一字,都应该具有像写第一个字时的耐心~
基本功很重要
这就是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困扰的问题:学习书法一定要从楷书学起吗?我这里给出的答案是不一定。如果是学生,那一定是从楷书学起;如果是成人则可以从行楷,隶书,甚至是篆书练起。但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学习书法一定是先从笔画学起,再领悟字形的结构的。
学习书法和我们平常做的很多小事一样,是需要不断坚持,循序渐进,最后得到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前期的事情都省略了,那即使短期内看到了进步,那也是假象。实际上,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因为前期的假象,自己变的眼高手低,进步很慢,也没有勇气从头开始学起,久而久之就会对书法这件事失去信心。
二、选贴很重要
1、选名家名贴,因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2、选择自喜爱的贴,只有爱不释手,才可心摹手追。这样临摹更容易上手,理解和掌握也更快。
3、选毛笔字贴作为范本,要选古代名家的小楷名帖,因为学习这种毛笔小楷字帖更能居高临下、不致于误入歧途。
4、选帖要专一,拿定主意后,就要坚持临下去,不能朝秦暮楚,否则会前功尽弃。
5、可以找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字贴,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的审美不一致,因人而异。
三、练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方法是莫过于:读贴、摹贴、描红、临贴、应用。
毛笔字一开始练习的时候要从描摹开始,然后是临写和背临,最后是创作。描摹一般会用薄纸在字帖上进行描写,尽量要和原作写的一样,尽量还原字帖本来的样子。描摹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掌握字体的结构,还有如何运笔,了解每个笔画是怎么写出来的。
描摹并不只是单纯的去覆盖原来的字迹,要知道这个笔画下笔的轻重和正确走向。正确的执笔姿势是用拇指和中指紧紧夹住笔杆,手心中要有一个空闲的位置,把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垂在毛笔的后面,身体挺直,手臂悬空在桌子.上方,不能放在桌子上。在描摹练习中掌握笔画和字体结构之后,就进行下一步临写。临写就是照着自己描摹的字帖进行书写,也是尽量往字帖原来的样子上靠近。在临写过程中是有很多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光是要写,还要多观察,看看自己写的和原来的字帖有什么不一样。临写好了之后就开始练习背临,在不看字帖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熟练掌握之后就可以进行创作,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1、读帖:在书法中的“读贴”,不是阅读字贴内容的意思,而是认真、细致的观贴。就是揣摩字的点画运笔方法,结字的特点、章法变化、字体的风格等,做到以眼睛导心。古人说:“察之者尚精”就是指这个意思,读贴是学书中常被忽略但又十分重要的环节,是临贴的必要准备。
2、摹贴:也叫蒙着描,用透明度较好的面不浸黑的白纸蒙在铅笔正楷字贴上,用硬笔直接在白纸上描写,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笨,其实效果很好,它不但能学到每一笔的写法,而且也能尽快地掌握字贴的风格特点和加深到笔画的记忆。
3、描红:描红是初学钢笔书法的一种方法,就是用带黑墨水的钢笔直接将描红本上的红字描成黑色。描红练习要下笔准确,一笔一画,认真描写。描红和摹贴一样容易掌握范字的结体。
4、临贴:所谓临贴,就是将硬笔字贴摊开,置于案前,对照贴上的字体,按照运笔方法,观字的大小形势,书写于纸上,它包括“对临、背临、意临”三个阶段。
临贴善于找点画特点和结构上的特点,切忌“抄贴”,而且要一个字一个字地临,不可看一画写一画,以免出现在结构不匀称的毛病。初临贴要先求形似,待熟练掌握字贴的间架结构后再求神似。“对临”以后,就可以进一步“背临”。“背临”是不看字贴。凭大脑记忆将字贴中的字默写出来,再对照原贴进行比较,找出缺点,加以改正,这样有助于加深理解,能收到较好效果 ,最后是“意临”,借鉴字贴的精神,字体的结构,形成自己的风格。
5、应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要把每天掌握的字,随时随地运用到生活中,古人写的那么好,就是因为每天运用毛笔写字的缘故。所以,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让书法作品看上去有气势?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让书法作品看上去有气势,我认为得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从浅的方面来说,也是见效最快的。就是临摹字帖,多加练习。日积月累,勤于揣摩。长此以往,之前形上会看的有气势,如果在保持形上有势的情况下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情绪,你会看到和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二是从深的层次来说,见效较慢,但是得道之后是效果最深的,会看的有如神助的气势磅礴、柔中带刚或刚柔并济。开门见山就是修炼我们的性格。让书法看的有气势,有大方、直爽、豁达的性格;同样懂得舍得,以退为进、不争强不过欲的大智慧者,也会让书法能看出一种有智慧有意境的另一种气势。
这就是为什么好多长寿者都练习书法;好多练书法的学者都长寿。练形修身,练性养性。此乃修身养性也。
气势有好多种,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勤加练习,体会生活,品味人生,磨砺性格,收得智慧,我想你一定会收获属于你自己的书法作品的独特的气势!
关于【书法审美如何提高的】和【如何欣赏书法的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