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字画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爱雅斋字画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古代书法哪些作品(为什么一些书画作品有那么多的涂改痕迹)

时间:2023-11-11 作者:admin666ss 点击: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古代书法哪些作品】,以及【为什么一些书画作品有那么多的涂改痕迹】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古代书法哪些作品,为什么一些书画作品有那么多的涂改痕迹?

好文章不怕反复改

看看传世名帖上的 涂改痕迹

高考作文卷面整洁无疑是加分项,于是考生尽量不在卷面上涂涂抹抹,修改作文。而古人,对于文章的修改则是百无禁忌,就连一些鼎鼎大名的书法作品上也不乏花样百出的涂改痕迹,这些涂改不但非常美观而且信息量巨大,甚至成为后世研究的关键。

《兰亭集序》

后世将涂改之处原样临摹

《兰亭集序》众所周知,它是书圣王羲之的重要作品,内容为记述兰亭雅集。《兰亭集序》被历代书家奉为极品,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历史上唐太宗对《兰亭集序》推崇备至,他不但将临摹本分赐给近臣,最后还以真迹作为陪葬。世间现存有诸多《兰亭集序》摹本,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唐代书法家冯承素摹本。

此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全文28行,324,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兰亭集序》一共存在八处修改,其中一处为补,一处为涂抹,六处为改写。因为文字脱漏,王羲之在第四行补写了“崇山”二字;在第二十五行涂掉了“良可”二字;六处改写则分别是第一行的“丑”字,第十三行改“外”为“因”字,第十七行改“于今”为“向之”二字,第二十一行改“哀”为“痛”字,第二十五行改“也”为“夫”字,第二十八行改“作”为“文”字。《兰亭集序》中涂改的“良可”二字,由于用墨很浓,涂抹后的“良可”二字几乎不可辨认。综观整幅作品,这处涂抹势若崩云,给人一种“元气淋漓障犹湿”之感。王羲之借用“涂”的形式,使得作品黑白对比的处理臻于妙境。

古往今来,临摹《兰亭集序》的人不计其数,但很少有人对作品中的涂改置喙评论,并且原封不动地进行临摹,不少《兰亭集序》的临摹者甚至感叹自己不能还原这涂改之妙。

《书谱》 “抄错”内容用点点删除

《书谱》 局部

《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法理论著作,同时也是备受历代书家推崇的名帖。孙过庭草书真迹书法长卷《书谱》墨迹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26.5厘米,横900.8厘米。《书谱》真迹,流传有序,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题签,后归清内府。

《书谱》内容是孙过庭对书法的认识、理解、方法、笔法、运用、评论等。孙过庭的书法全面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所以由《书谱》入手学习草书是登堂入室的捷径。

《书谱》真迹中最有趣的现象是对于“目误”的涂改。学界普遍认为,现存《书谱》真迹是孙过庭根据其草稿誊写的,但即便如此其中依然出现了许多“目误”,也就是“抄错了”的情况。比如文中:“夫自古之善书者……”之后的数十个字就被反复写了两遍,“然消息多方……”之后的十余字都是误抄进来的。这么大段的失误该怎么办呢?放一般人肯定会重写了。但作者不知是何原因,竟然没有重写,而是在字的旁边用画点的方法表示删除,学界称之为“旁点法”。

综观《书谱》真迹,全篇中用“旁点法”删除的地方多达十余处,其他改正的部分也有不少。比如末行的署款时间就搞错了,一开始是“垂拱元年记”,后来涂改为“垂拱三年写记”。有学者认为,“垂拱元年”是《书谱》草稿的写成时间,而孙过庭不小心把原稿的写作时间也抄上去了;之所以又改为“垂拱三年”恐怕是因为这三年间《书谱》经过反复修改,已与原稿大相径庭了。

《祭侄文稿》 悲愤中狂如旋风的圈改

《祭侄文稿》局部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其侄颜季明的草稿,被称为“书法中的悲怆交响曲”。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更流露于字里行间。《祭侄文稿》被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祭侄文稿》真迹为行书纸本,纵28.3厘米,横75.5厘米,共23行,234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前后隔水有宋“宣和”“政和”小玺,以及天水园印及历代鉴赏收藏印鉴数十方,还有周密、鲜于枢、张晏等名士的题跋。

《祭侄文稿》因为是一篇草稿,所以通篇修改之处非常多。如文中将“贼臣不拥”涂改为“贼臣不救”,将“父擒子死”涂改为“父陷子死”等。作者悲愤之际,还在“贼臣拥众不救”上反复画圈,狂如旋风。文章临近结尾,作者写到“首榇”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使得观者很容易受其感染,置身于作者的悲怆心情中,真可谓触目惊心。

《苕溪诗帖》 加“卜”字表示“不要了”

《苕溪诗帖》局部

《苕溪诗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代表作,真迹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行书纸本,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苕溪诗帖》全卷35行,共294字,从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可知作于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说明此书为自撰诗。

《苕溪诗帖》曾入南宋绍兴内府,宋高宗赵构敕米芾后人米友仁为之鉴定并书跋。元朝时为鲜于枢所得,清乾隆将此帖编入《石渠宝笈初编》,作为枕中之秘。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利用北洋政府所予“清室优待条件”,将包括《苕溪诗帖》在内故宫所藏千余件书法名画携出变卖,从此《苕溪诗帖》散佚民间。幸运的是,上世纪60年代,著名文博学者杨仁恺在哈尔滨从一堆欲出售的“破烂”字画中重新发现并挽救了《苕溪诗帖》。

《苕溪诗帖》是米芾正式的书法作品,但即便如此也出现了差错。如“缕玉鲈堆案”一句,原作上写的是“缕会玉鲈堆案”,中间的“会”字是误写上去的。这一句在文章中还比较靠前,作者之所以没有重写大概是因为写完后才发现这里有误。米芾对于此处瑕疵的补救措施是在“会”字的结构里加了个小小的“卜”字,意思是“写错了,不要了”(也有一说称“卜”为“补子”之意),这样做不会影响到原作的整洁,而且不擅改作品还显得一字千金。 (宗合)

西安晚报> 2018年06月03日> 版次: <09> 收藏天下

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符号的作品?

中国书法

篆刻印章

中国结

秦砖汉瓦

兵马俑

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桃花扇

景泰蓝

玉雕

中国漆器

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钟鼎文、汉代竹简、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汉代竹简上的隶书

茶、中药

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

彩陶、紫砂壶、腊染、中国瓷器

古代书法中表示数字?

万和萬

原本就是通用的两个字,不是简化字。

唯一的区别就是万有读mo(三声),意义不明。

万mo(四声)俟是一个姓,应该是不能写成繁体的万。但有些字典两者在这里也通用。

书法作品有哪些格式?

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中堂。

因为多悬挂于厅堂正中而得名。

尺寸一般为长方形,偶有方形。

内容可以是诗,文,节句,或者单独的一个大字。

书体也没有限制。

总体要求要醒目,适合远距离观赏。

2,对联。

如果用大草来写,上下联的字距就无需均等,但是上下联的总长度玩一致。

有特殊的龙门对。

3,屏条和条幅。

古代的厅堂里,多有屏风的存在,总于挡风和内外区域的隔离用。5后来在屏风上配以书画作品,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后来由于高宅大堂的出现,居室的装饰,也有原来的屏风,转为悬于墙上的屏条,屏条多呈偶数排列,四幅一组的叫四屏条,六幅一组的叫六屏条。

条幅,就是单个屏条悬挂在墙上。

4,横幅和手卷。

横幅,就是把条幅反过来写。由古代的匾额演化而来。

手卷,由古代的竹简连缀成卷的形式转换而来。

手卷,在正文后可以裱上空白纸,供后人题跋,因此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

手卷因精致小巧,可以放在书桌案头把玩,可以边卷边看,故称为手卷。由于是近距离观赏,字一般写的小而精。

古代书法哪些作品(为什么一些书画作品有那么多的涂改痕迹) 热门话题

5,斗方和册页。

斗方,长宽相等,这种形式古代少见,因此更具有现代感。

册页,还是看图吧!

6,扇面和信札。

扇面有团扇和折扇两种。

团扇,有绢丝绫罗制成,所以又叫纨扇。所谓:“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

下面这个是宋徽宗赵佶书写的草书团扇:

折扇,又称聚骨扇,由于打开后上宽下窄,所以在书写时多采用字数多寡相间的手法,或适合扇形弧线式规律的章法。

信札,又称尺牍,中国传统书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基本上就这些了!

关于【古代书法哪些作品】和【为什么一些书画作品有那么多的涂改痕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标签: 书法 古代 作品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