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字画产品质量有保 售后7×24小时服务
24小时咨询热线:4006666666
联系我们
爱雅斋字画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6666666
地址 :中国·北京
联系人:陈经理
您的位置: 首页>>热门话题>>正文
热门话题

书法能写壬寅年吗(书法落款长款内容举例)

时间:2023-10-12 作者:admin666ss 点击: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书法壬寅年吗】,以及【书法落款长款内容举例】的知识点。如果您能从中获取启发,那就是我们开心的事了,现在开始吧!

书法能写壬寅年吗,书法落款长款内容举例?

书法落款的长款形式很多,主要内容有对书法作品内容的说明,包括正文的格式,内容等。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滿江红,七律.长征等。作者姓名,斋堂号以及书写时间等。如:岁在辛丑年冬,青屏山人,海涛书。壬寅年春月,墨人,席远幸书。甲子年秋,厚斋堂主,王军书。

写经换茶的典故出自何处?

【文藏来答】“写经换茶”,是不是光听着就觉得很有诗意呢?下面就跟文藏君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吧~

元代文坛领袖赵孟頫(1254—1322),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为元代著名书画家,系中国书法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与元代临济高僧中峰明本结下了深厚的方外交谊,诗书往还,留下许多佳话。他们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就是赵孟頫向中峰明本写经换茶的故事。

赵孟頫书赠中峰明本《心经》

中峰明本(1263—1323)是元代江南最著名的临济宗僧人,也是有元一代影响最大的禅门宗匠,被誉为『江南古佛』。在元代禅宗日趋衰落的情况下,中峰明本一系崛起于东南,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远则西域、云南,域外韩国、日本,争相前来瞻礼。他所居住的天目山,成为江南禅宗的中心。中峰明本继高峰为一世宗师,天目山高僧辈出,闻名中外,日本、印度、高丽僧人纷纷慕名来此。虞集曾言:『从之者如云,北极龙漠,东涉三韩,西域、南诏之人,远出万里之外,莫不至焉。』明初著名儒臣宋濂也说:『国师之道,东行三韩,南及六诏,西连印度,北极龙沙,莫不蹑担登,咨决法要。』据日本《延宝传灯录》等记载,元代先后有十七位日本僧人来天目山参拜中峰明本和断崖,回国后均建立寺院。他们继承了隐遁清修的幻住禅风,不住名山寺院,注重真修实悟,为广大僧俗信众所仰慕,居处皆成名刹,后人将他们通称为『幻住派』,影响极大。

赵孟頫《心经行书册》 纸本 局部 册页 辽宁博物馆藏

中峰明本擅长书法,能诗擅曲,在文学上有相当造诣,提倡喝茶坐禅,使禅人诵读有精神,并以茶待礼,客人一到,先用茶待客,使客人得以休息静心。中峰明本在法事法会、僧堂生活中无处不用茶,无时不用茶,如在结夏开示中,需要『点茶一杯』,他自拟开示法会类似『庵中茶话』。在《示祖禅人》语录中,还有『香匙茶盏舞三台』之句。这里的『香匙』,或许就是一种茶匙。『茶盏』,则指当时流行的黑釉茶盏无疑,一语道出了他的茶风禅机。他以茶参禅的禅风也被其日本弟子继承,对后世日本茶道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孟頫《心经行书册》 纸本 局部 册页 辽宁博物馆藏

中峰明本为躲避元朝请他进宫,远避到吴兴卞山,筑幻住庵,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于是,赵孟頫、冯子振来到幻住庵,就有了后来《梅花百咏》诗的诞生。赵孟頫见中峰明本后,就像生活不可缺少的指明灯一样,有事就向他请教。赵孟頫与中峰明本相互探讨禅法,每次都以禅宗中明心见性,觉悟本来具足的清净佛性为根本,而论到真切处,常『悲泣垂涕,不能自己』,可见其受禅宗影响之深。

赵孟頫《心经行书册》 纸本 局部 册页 辽宁博物馆藏

中峰明本比赵孟頫小将近十岁,却是赵孟頫、管道昇夫妇虔心依止的法师,赵孟頫留下以『中峰和上老师侍者』为上款的信函多达二十多件。一位是得道高僧,一位是高官文人,两人在交往中彼此馈赠,赵孟頫送『茶叶、人参、五味、蘑菇、药品等礼物』,中峰明本回赠药品、香、酒豉(豉,用豆豉浸渍的酒,可供药用)、沉香、灵砂等,从中可以看出彼此之间亲密的关系。

赵孟頫『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在赵孟頫的一生中,抄录了大量的佛教经卷。赵孟頫所抄佛经流传于世的多达八十多册(卷),仅《金刚经》就十一次,有十二册。《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圆觉经》《无量寿经》等,他都写过多次。他写经换茶的事,纯属情理之中,且为其与中峰明本往还交游之书函诗文所证实,更为辽宁省博物馆所藏赵孟頫书《心经》长卷所实证。该帖的落款,有『弟子赵孟頫奉为本师中峰和尚书』之语。

明代后有人据此佳话,绘有图卷传世。其中最著者,当即明代大书画家仇英、文徵明珠联璧合的《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为国画、书法合璧之作,现藏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明 仇英、文徵明 赵孟頫写经换茶图

该图是仇英应明代收藏家昆山周于舜之请求而作,仇英曾临摹赵孟頫之画,对赵孟頫书写《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事应有所知,所以周于舜找人画《赵孟頫写心经换茶图》,仇英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仇英《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最早著录于乾隆时期的《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中,标题为《仇英画换茶图、文徵明书心经合璧》一卷。题识云:『二幅画幅,纵六寸五分,横三尺三寸。设色,画松林、竹篱。松雪据石几作书,恭上人对坐。后设茶具、炉案。侍童三。款,仇英实父制。钤印二,十州、仇英之印。书幅,金粟笺本。纵如前,横九寸七分。楷书《心经》,嘉靖二十一年,岁在壬寅,九月廿又一日,书于昆山舟中,徵明。钤印二,停云、徵明。』

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 局部之一

画面松林、竹篱,赵孟頫据石几作书,中峰明本禅师对坐,描绘的就是写经换茶的故事。图之右前方为赵孟頫在松林树下据石几写字,似乎才将纸摊开,正待作书。石几前坐有一僧,面向画纸,即是题识上所说的『恭上人』,正是中峰明本禅师。而赵孟頫则侧身看着右前方的侍童,手上捧着一物,似为茶包,正走向赵孟頫。图中间松林较远处有一侍童,正蹲着煮水。图之左侧更远处有一侍童,手捧着一物正向这里走来,侍童的身后有两只喜鹊正在圆台上觅食。赵孟頫与中峰明本之间的交往,颇能反映元代士大夫参禅问道的现象,这是禅师与士大夫精神相通的表现。

赵孟頫写经换茶图卷 局部之二

该画卷后《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明朝大家文徵明所书,书于金粟笺本上,末题『嘉靖二十一年,岁在壬寅,九月廿又一日,书于昆山舟中』。文彭题跋云:『逸少(王羲之)书换鹅,东坡书易肉,皆有千载奇谈。松雪以茶戏恭上人,而一时名公盛播歌咏。其风流雅韵,岂出昔贤下哉。然有其诗而失是经,于舜请家君为补之,遂成完物。癸卯仲夏,文彭谨题。』『松雪』即赵孟頫,他自号『松雪道人』。文彭系文徵明长子。文徵明次子文嘉的识语云:『松雪以茶叶换般若,自附于右军以黄庭易鹅,其风流蕴藉,岂特在此微物哉?盖亦自负其书法之能继晋人耳。惜其书已亡,家君遂用黄庭法补之。于舜又请仇君实甫以龙眠笔意写《书经图》于前,则此事当遂不朽矣。癸卯八月八日,文嘉谨识。』

明 文徵明 心经

文彭 题跋

文嘉 题跋

根据此图收藏家王世懋(1536—1588)之题跋:仇英作此图系因明代收藏家昆山周于舜(1523—1555)之请。周于舜因获得赵孟頫的『写心经换茶诗』,而不知其所写《心经》流落何处,于是请仇英依诗之意而作画,同时并请文徵明在画卷后以小楷字书写《心经》以媲美赵孟頫原作。王世懋后来自周于舜家得此画卷,见它与自己所藏之赵孟頫《心经》正好是两美之合,遂在画卷上于文彭与文嘉题识之后再增题跋语,叙述仇英作画及文徵明写《心经》之缘由,使周于舜请仇英作图原委大白于世。画后文徵明书《心经》,文徵明之长子文彭题跋和文徵明之次子文嘉识语,仇、文两家交情之深,也由此可见一斑。仇英此图卷用笔精爽纯熟,作色明丽艳逸,不失秀雅温润之气,加上诸家题跋,国画书法,珠联璧合,堪称国宝珍品。

王世懋 题跋

其实赵孟頫写经,不光是为换茶,更重要的原因是皈依佛道,虔敬三宝。当时朝臣对赵孟頫亡宋宗室的猜疑和排挤,世人对他仕元为官的鄙视和指责,如此这般的精神痛苦、心理压力,促使他醉心于书画艺术,倾心于佛道,希望从中寻求人生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据《元史》本传载:赵孟頫『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在他的一生中,抄录了大量的佛教经卷。

元 赵孟頫(款) 临黄庭经附绘王羲之像卷 局部

元 赵孟頫(款) 临黄庭经附绘王羲之像卷 局部

元 赵孟頫(款) 临黄庭经附绘王羲之像卷 局部

原文作者:鲍志成(作者系浙江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荣宝斋》2018年4月刊《赵孟頫茶书画述略》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书画】官方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如何能看懂是不是元青花?

由于元青花存世量非常稀少,大都在国外和国家所属的博物馆内,造成了对元青花的迷茫,元青花瓷是由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未期为代表,分国产料釉,和至正期的进口料釉,由于都是当时的矿物质颜料,保存时间长,七百年时间了依然胜过今天的化工颜料,用真品对比瓷胎,造型,颜料,釉色,画功,包浆,和元青花瓷对底足特有的留有遗釉斑点对比,得到结论。

徐州有什么著名的历史人物?

徐州,古称彭城,华夏九州之一,大汉龙兴之地,霸王定都之城。东连淮海,西接中原,南通吴越,北控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作为有着6000年灿烂文化的历史名城,从古至今,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杰出人物,现仅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诸位如下:

彭城得名于彭祖,因此徐州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当然是彭祖。

1、彭祖:原名钱铿,黄帝后裔,颛顼之玄孙,陆终氏第三子。上古养生学家,华夏烹饪鼻祖,被尧帝封于大彭国,因称彭祖。以长寿著称,经三帝历夏朝而至商末,号八百岁。现徐州境内有大彭村、彭祖井、彭祖墓、彭祖楼、彭祖园等胜迹。

彭祖园内——彭祖像

彭祖园

2、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字子孺,是西周时期徐国国君。徐国统辖淮河、泗水一带,建都下邳良城(今江苏邳州),方圆五百里,朝贡者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威德日远。春秋之际,只有周王室称“王”,各诸侯国大者为“公”,次者为“侯”,小者为方“伯”。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周王室自然不能答应,只是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周穆王巡视各国,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徐偃王携子北徙彭城,百姓感其仁义,从之者数万。作为徐国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国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徐偃王

3、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秦末,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刘邦起兵响应,号沛公。初从项梁,后与项羽联手,很快推翻暴秦统治,被项羽封为汉王。经五年楚汉战争,于前202年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为西汉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

4、项羽:(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军事家。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苏州)起兵反秦。巨鹿之战,大破秦军。秦亡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并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历经五年楚汉战争,被刘邦击败。垓下之战,全军覆没,自刎于乌江。

西楚霸王——项羽

5、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在秦朝为沛县吏,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收取秦政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和社会情况,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汉之争时,荐韩信为大将,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兵卒、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汉朝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后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去世,谥号“文终”。

萧何

6、刘向:(约前77—前6年),初名甦,字子政,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阳城侯刘德的儿子,经学家刘歆的父亲,西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中国目录学鼻祖。汉宣帝时,授谏议大夫、给事中。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建平元年去世,年七十二岁。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开山之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五经通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

刘向刘歆父子

7、解忧公主:(前120—前49年),西汉楚王刘戊之孙女。汉太初四年(前101年),和亲公主刘细君去世,与乌孙王军须靡留有一女叫少夫。为巩固与乌孙联盟关系,解忧公主奉命远赴乌孙,仍嫁于军须靡。军须靡死,其堂弟翁归靡继位,解忧公主改嫁翁归靡,生三男二女。翁归靡死,军须靡与匈奴夫人所生子泥靡继位,解忧公主又改嫁给泥靡,生一子鸱靡。曾在匈奴攻乌孙时,向汉求援,共破匈奴。在乌孙欲倒向匈奴时,请汉出兵至敦煌,并遣使持汉节行赏西域各地,使乌孙复归汉。晚年思乡心切,请归汉地。宣帝悯之,于甘露三年(前51年),迎其及孙男女三人归汉。诏赐田宅,两年后病逝。

解忧公主

8、张道陵:(34—156年),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道教创始人,世称张天师。曾任江州令,不久辞官入洛阳北邙山,精思学道。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曾居江西贵溪县云锦山,筑坛炼丹,三年神丹成,龙虎现,遂改山名为龙虎山。后入蜀,居鹤鸣山,作道书24篇,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相传太上老君曾降临蜀地,传授张道陵“正一盟威之道”,遂就此创立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道”为最高信仰。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后世也称之为“天师道”。张道陵为天师派第一代天师,所以在道教中被尊为祖天师。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9、张昭:(156—236年),字子布。三国时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东汉末渡江,任孙策长史、抚军中郞将,极得信任。孙策死后,又辅立孙权。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曹操,引孙权不满。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张昭为绥远将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改拜辅吴将军。嘉禾五年(236年)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张昭

10、净检法师:西晋末年彭城(今徐州)人,俗姓仲,名令仪,居洛阳,父曾为武威太守。令仪自幼好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经史诗文,尤雅爱之。晋愍帝建兴年间,时沙门僧法始在洛阳城西门说法。净检聆听后顿悟,几经波折,终受智山法师剃发受十戒,成为沙弥尼,为中国第一位受戒的比丘尼。后在洛阳创建中国第一座女性出家人修行寺庙——竹林寺。徐州东郊狮子山,东晋时有青园寺,经重修,改为竹林寺。

净检法师

书法能写壬寅年吗(书法落款长款内容举例) 热门话题

11、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南朝宋开国君主,世称宋武帝。刘裕幼年家贫,曾打渔、卖鞋为生,侍奉继母以孝闻。后入北府军,战功显赫。元兴三年(404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大权。出兵灭南燕,收巴蜀,平后秦,官至相国,封宋公。元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定都建康,国号宋。永初三年(422年)五月病逝,享年六十岁。

宋武帝——刘裕

12、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深得宋武帝、宋文帝信任,备受礼遇。十三岁即受封为南郡公,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著有《幽明录》、《宣验记》、《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等,皆散佚。仅存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一书,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临川王——刘义庆

13、刘知己:(661-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史学家。平生专攻史学,又屡任修史之职,深知官设史局之流弊。认为史家须兼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而尤重“史识”。著史强调直笔,其私撰《史通》,是中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影响深远。他一生著述很多,还有《刘氏家乘》、《刘氏谱考》、《睿宗实录》、《刘子玄集》等。

刘知几

14、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熙宁十年(1077年),任徐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离任。主政徐州期间,勤政爱民,建苏堤,抗洪水,寻石炭,造福百姓。徐州今存黄楼、快哉亭、放鹤亭、东坡石床、苏堤等胜迹。苏轼在徐州留下诗词170余首,其散文名篇《放鹤亭记》流传甚广。

苏轼

15、陈师道:(1053—1102年),字履长、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文学家,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为诗字字锤炼,句句斟酌;为人坚守节操,安贫乐道,向称苦吟诗人。苏轼知徐州时,常与之诗文唱和。得以推荐,曾任徐州教授、太学博士等职。“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代表作为《后山集》。

陈师道

16、李煜:(937—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原籍彭城(今徐州),生于江宁(今南京),号钟隐、钟山隐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出降,被俘至东京汴梁,封违命侯,后被毒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千古词帝”之美誉。

千古词帝——李煜

17、张竹坡:(1670—1698年),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彭城(今徐州)人。有诗集《十一草》,曾评点过《东游记》《幽梦影》等。张竹坡虽自幼聪颖好学,然屡试不第。24岁时,第四次应试,仍落第。此后便遍游京师、徐州、金陵、扬州、苏州等地,结交天下名流。返乡后,于家中草堂评点《金瓶梅》,开创性地称之为“第一奇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刻《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三年后去世,年仅二十九岁。今汉王紫金山麓有张竹坡墓。著有《金瓶梅评点》和诗集《十一革》,《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

张竹坡

18、李卫:(1688—1738年),字又玠,号恰亭,江南铜山(今徐州丰县)人。康熙末年,捐资为员外郞,补兵部。雍正皇帝倚为重臣,历任云南盐驿道、云南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以忠诚勤敏,勇敢任事,粗率狂纵,政绩卓著,享誉当时。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现丰县有李卫墓。

李卫

19、孙凤鸣:(1905—1935年),又名凤海,铜山县(今徐州铜山区)人,著名爱国人士。16岁随父闯关东,曾参加十九路军淞沪会战。后结识南京学生运动领袖华克之,接受革命思想。1934年加入晨光通讯社,为记者。在1935年11月1日召开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上,欲借全体中央委员合影之机刺杀蒋介石,因蒋未现身,向汪精卫连开三枪,致其重伤。孙凤鸣被卫兵击中,次日凌晨去世。

爱国志士——孙凤鸣

20、萧一山:(1902—1978年),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中国历史学家,江苏徐州人,一生专治清史,有“清史研究第一人”之称。就读北京大学的数年间,举一人之力,课余完成一部规模宏大,包罗万象的《清代通史》,震动史学界。梁启超、李大钊、朱希祖及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亲为之序,被誉为“奇人”。人们将他与孟森并称为中国清史研究的两大奠基者。他还搜罗太平天国史料,编成《太平天国丛书》、《太平天国诏谕》、《太平天国书翰》、《中国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书,因此又与简又文、郭廷以被称作当代研究太平天国史专家。曾先后任北平文史政治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职。1978年,逝于台湾,终年77岁。

萧一山

徐州历史上著名人物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参与讨论补充。

图像拍摄于徐州名人馆园。

关于【书法能写壬寅年吗】和【书法落款长款内容举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标签: 书法 壬寅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