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如何看线,书法线条是书法的魂?
写出笔画的质感来就可以了。
学习书法如果没有经历过画线条?
“画线条"确实是练习笔法的一个好方法,是大学书法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不仅是初学者要画线条,就是一些书法家也会经常用它来练手。
上周末,我与另一位朋友一起,前去一位书法家的工作室拜访。去的时候,只见他泡了一壶茶,边喝边用笔在纸上画圈圈。
我很好奇,不禁问他:“这不是初学者干的事吗?为什么您也画线条?”
书法家笑了笑说:“古人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写字的人也要经常练练手,保持手感。空余的时间,我喜欢看笔随手画一画,让肌肉保持记忆。”
听了他的话,我真的汗颜了,当初刚练书法时,因为画线条太过于枯燥,画不了几下我就烦了,总感觉不如临帖痛快。
所谓画线条,就是在纸上画直线、弧线、波折线、圆圈等,通过这种方法来练习中锋行笔、提按、转折、捻管等笔法。
但是,不画线条,就一定学习不了书法吗?显然也不是,这涉及到一个效率的问题。通过画线条能够比较快地掌握笔法,而直接临帖,这样从一个个字中学习笔法,当然也可以,不过,需要的时间更长而已。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什么是书法中的线条质量?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还得要从判断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什么是好字开始。基于此,对好的线条质量自然就有了认识基础和正确的评判表准。比如王羲之的手札,张旭的狂草,苏东坡的行书《寒食贴》,怀素的草书,孙过庭的书谱等等,这些作品中的字,无一不是由优美,甚至迷人的线条组合而成的。那么好的线条质量,一定是富于变化的,提按有度的,绞转自然的,筋节爽朗的,节奏和谐的,曲线优美的,虚实相得益彰的,等等,书法线条的艺术就质得我们好好去下功夫的。
有了这些认识,再去读贴,临贴,才会事半而功倍,才会明白什么是好书法,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
书法中柔软的毛笔是如何写出方笔效果的?
我敢肯定的说,书法当中的方笔效果,是用侧锋法写出来的。会写魏碑、小楷的朋友,看到这个问题会笑出声来。
方笔、圆笔,这是两种不同的笔法书写效果,作为技法小常识,练书法必须得懂,否则,怎么读帖、怎么临帖、怎么创作呀?
方笔,在楷书、行书、行草字体当中,比较常见,如笔画的起笔、收笔、折画的转折处,以及字与字之间转换笔势等地方,多用侧锋法。
所谓侧锋法,是一种常规笔法技巧。即为笔锋的尖部在画的某一边缘,笔腹(折弯处)在与其相对应的另一边缘。
侧锋法,常以横向、纵向、斜向落笔为主。以横、竖为例,书写时,笔锋多以切入法起笔,停驻法收笔。中间行笔是,笔锋着落纸面后,保持斜势姿态向前行进。笔锋与画的中轴线角度越大,或者说越接近垂直,笔画形制就越显方整。如图:
类似这种写方笔的侧锋法,多用于楷书,尤其是魏碑比较常见。其实,晋楷、隋楷、唐楷等字体,凡是点画中的方笔形状,多是侧锋法写出来的。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九成宫》、《多宝塔》、《玄秘塔》等以方笔为主的,基本上都是用侧锋法和偏锋法写的,几乎没有中锋,或者说中锋笔法极少。
之所以,很多人练欧楷觉得非常难,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迷信“笔笔中锋”歪理邪说,加之误用了假冒伪劣的五字执笔法(不是唐代陆希声原创),不正规的枕腕法等,导致指法、腕法、肘法无法正常有效施展,笔法动作技巧受到严重制约,不能随机进行笔势转换(调整不成侧锋),于是,便运用中锋法写方笔。由于一次无法完成,无奈之下只好“上提~下按~再回描”,这种作法纯属自讨苦吃,也是不正确的。
以欧楷横画为例,起、行、收整个过程,用侧锋法一次完成,只需有适度的提按变化就可以。如图:
能否写出理想的方笔,或者说怎么才能做到用笔灵活,中、侧任意? 首先,执笔法必须科学、合理,运笔法必须规范。例如:
以上是我的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关于【毛笔书法如何看线】和【书法线条是书法的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